一寸江湖無可付
一寸江湖無可付
——《滄海龍吟》
萬丈隻愁滄海淺,一身誰測歲華遙。
自言來此雲邊住,曾看秦王樹石橋。
——徐凝《寄海嶠丈人》
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九霄龍吟驚天變,風雲際會淺水遊。
——電影《風雲》
《滄海龍吟》,聽此曲名,便知其勢。據傳說,此曲為諸葛孔明所作,其實古琴因琴師的個性化,很多琴曲往往作者不可尋蹤,而若說此曲為諸葛孔明作,大概是覺得琴曲的氣質與人的氣度的相象吧。
要說,諸葛孔明在茅廬之下,對一山煙水彈琴引知音尋來,也隻有《滄海龍吟》最相宜,讓那劉備望群山之中,聽雲間霧裏有滄海龍吟,而知上天預示:“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而諸葛孔明也當在遇見知音之後,從此攜琴一路,竹杖成龍下江湖。
又或者,那諸葛孔明在空城之上,對著司馬懿的十五萬士眾,以琴作劍,悠緩彈起的一曲,也當是《滄海龍吟》最能威嚇敵手,也才能讓一琴化成百萬師,以琴音裏的龍騰而殺萬軍之勢讓那十萬大軍悚然退兵。
此曲琴音一起,玉磬敲時清夜分,老龍吟斷碧天雲。滿身煙水裏,若見一龍,在那飄忽動蕩的雲海裏,昂霄聳壑,掠海驚濤,讓天無以臨讓地不能載,讓自己無所遁形的張狂裏,卻隻是遊戲人間的灑脫而已,那暴力的驚滔落到地上即化成朵朵蓮花,刻意的克製,將力量驚濤的滄海克製成桑田。
那氣勢既有“老龍騰下天閽,鱗間火作電腳奔”的**,也有“雷令劍龍知去未,虎夷雲鶴亦來無”的逸性。
——有力量的爆發也有柔性綻放的一刻。
此曲總讓人不自覺想起一句成語:“舉重若輕”,是那《淮南子》裏的原道,覆天載地,卻又無形,植之而塞於天地,橫之而彌於四海;施之無窮,而無所朝夕。舒之冥於六合,卷之不盈於一握。
如那女媧斷鼇足立四極的開天辟地之後,讓那天輕,而可以浮開朵朵雲團,又讓那地暖,而萬物生長。
就是這樣的鋪開可以包裹天地卷起來卻又不滿一把的原道,山以之高,淵以之深,獸以之走,鳥以之飛,日月以之明,星曆以之行,麟以之遊,鳳以之翔。
但是這樣的太上之道,生萬物而不有,成化像而弗宰——它生化出萬物卻不據為己有,造成萬象卻不意圖主宰。這真正是人類所能望得見的最崇高的信仰。
所以,很喜歡聽這一曲龍吟。
見中國傳統文化裏的浩然之氣,了然雲霞氣,照見天地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