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成塵等閑事,且乘龍鶴看花來
滄海成塵等閑事,且乘龍鶴看花來
——《歸去來辭》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鬆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鬆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複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複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複奚疑。
——陶淵明《歸去來辭》
天下英雄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鴻圖霸業談笑間,不勝人生一場醉。
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
塵世如潮人如水,隻歎江湖幾人回。
——徐克《笑傲江湖二之東方不敗》
古琴曲《歸去來辭》係後人根據東晉陶淵明同名辭而作。
起先我聽的不知是誰彈起的《歸去來辭》,那琴勁不夠蒼老,讓人有一些少年強賦新愁的不過癮,後來找到了成公亮的版本,地無驚煙海千裏的平靜裏,一聽起句,頓有拔劍擊大荒銼骨黃塵的浩然之氣,而後時過境已遷,歲月嘯耳邊,終究“滄海成塵等閑事,且乘龍鶴看花來”地沉寂下來。
在這樣的琴曲裏,你才能聽得出那“戰舸昔浮千騎去,釣舟今載一翁輕”的滋味,春去榮華盡,年來歲月蕪裏,龍門躍意盡,滄海有枯鱗。真正讓那壯士拂劍,浩然彌哀啊。
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是東晉的開國元勳,年幼時,家庭衰微,從此委靡,世間的繁華於他也就變成無所謂的身外之物。
年輕的時候,他也有過“或擊壤以自歡,或大濟於蒼生”的徘徊猶豫,熬不住“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的日子,最終出來做了個小小的官。後來又投靠劉裕,以討伐挾持了安帝的篡位者桓玄。當劉裕率兵東下時,他仿效田疇為向東漢王朝表效忠而喬裝驅馳見漢帝的故事,喬裝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他曾經以為他可以大濟於蒼生,所以很開心地寫詩:“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裏雖遙,孰敢不至!”
然而劉裕打入建康後,世道無變,還是一樣的昏暗不明,自己周遭的功臣屢屢被殺,小人依然當道。
陶淵明才醒悟誌向所依托的去處,原來竟如此不清不明甚至不堪,終究有了去意。
所以雖然陶淵明嘴上說著“目倦山川異,心念山澤居”,但他的心裏也曾經懷有小小的誌向的,所以讀《山海經》的時候,亦是感慨:“刑天舞幹戚,猛誌固常在”,也因此魯迅先生說他固然有“悠然見南山”的飄逸,卻也有“猛誌固常在”的“金剛怒目”,“這‘猛誌固常在’和‘悠然見南山’的是一個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揚,更離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