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蔣明義刑場獲救(3 / 3)

王秉成也觀察了一下刑場,然而秩序越好他越擔心,說不定騷亂馬上就會發生。他掏出懷表一看,時間尚早,十一點都不到,因為沒有押著人犯遊街示眾,從縣衙出來就直奔了刑場,自然也就早到了。他怕拖下去會發生意外,趁現在法場秩序尚好,決定提前動手,早做了結。便喝道:“槍手就位,準備執行!”

鄭秋生早就站在了蔣明義身後,另一個警察已遠遠地退到了後麵。鄭秋生聽到吩咐,左手提槍,右手拔出插在蔣明義背上的死囚牌,輕聲地說:“二少爺,把腰挺直了,千萬別動,聽到槍響,你就倒下去。”便向後走了十步,轉過身,端起了手中的七九式步槍。

突然,人群中有人喊道:“時辰未到,不得問斬!”原來,柳林縣還保持著午時三刻問斬的古風,一定要等太陽當頂了才能執行,現在太陽還灰蒙蒙的斜掛在天上,還未到開刀問斬的時刻。蔣白章以減租二成的優惠條件,從鄉下弄了幾十個佃戶進城,擾亂法場。果然,人群中“時辰未到不得問斬”的喊聲此伏彼起,人群也開始向前擠,警察橫著槍拚命地向後推,法場騷動起來。

範局長一見不好,忙拔出手槍,朝開鳴槍示警,大聲吼道:“不許吵鬧!”

王秉成也急了,大聲叫道:“鄭一槍,你還不開槍!”

鄭秋生一扣扳機,隨著一聲槍響,蔣明義應聲倒地。人們清楚地看到蔣明義的左後背流出一灘血。鄭秋生轉過身,說:“報告!執行完畢。”

法場的騷亂在繼續,警察已經阻擋不住向前擁擠的人群,蔣家人已衝破警察的防線,抬著棺材奔到了蔣明義的“屍體”旁。

王秉成連忙起身走下監斬台,前去查看驗證。還沒靠近,蔣白章柱著文明棍立在他麵前,兩眼放著凶光,說:“姓王的,我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這筆賬我遲早會跟你算!”

王秉成打了個寒顫,他很清楚,這次能處決蔣明義,全仗蔣明仁沒回來。日後蔣明仁回來了,自已肯定沒好果子吃。不過他又一想,處決共產黨,是蔣總統的命令,是黨國的利益所在,你蔣明仁也奈何不得,大不了我換個地方當官。

王秉成想是這麼想,但腳步還是停了下來。他看到蔣家人為蔣明義鬆了綁繩,抬進了棺材,蓋上棺蓋,“嘭嘭嘭”地釘上了。他把整個執行過程回憶了一遍,槍響的一刹那,蔣明義倒地,同時背上滲出了一片鮮血,說明擊中了要害,現在又釘死在棺材裏,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便轉身走了。

不知什麼時候,兩艘烏蓬船到了白沙洲的水邊,八個壯漢手抬棺材上了大的一艘船,把棺材抬進船艙裏。點開船撐到河中央,駕起雙漿,奮力向下遊劃去。蔣家人上了後一艘小烏蓬船,在船上敲鑼打鼓,哭喊著拋撒冥錢,緊隨其後。

大烏篷船的艙門關閉著,裏麵有四個人,胡征和武工隊員,蔣白章和張萬林。武工隊員撬開棺材蓋,胡征和張萬林扶起蔣明義,蔣明義跨出棺材,脫掉帶“血”的衣服,一個破碎了的血紅的豬尿泡掉了下來,張萬林看了看蔣明義的肩膀,說:“狗日的鄭一槍,這一槍也真準。”

原來,那天從老虎嶺回來後,鄭秋生到菜市場轉了一圈,在屠桌買了個大豬尿泡,還買了點肉。回到八仙巷,將肉送給陸秀英,要陸秀英把豬尿泡洗幹淨,並說隻洗外麵,不要切破了。陸秀英說,豬尿泡有什麼吃頭。鄭秋生說,醃點鹽風幹了炒著吃,最好的下酒菜。陸秀英說,那得把裏麵洗幹淨,不然有股子騷味。鄭秋生說,吃的就是這股子騷味。陸秀英說,沒聽說過。

鄭秋生在洗淨的豬尿泡裏麵灌上用米湯調朱砂而成的液體,粘粘的跟真血相似,灌了個四分之三,用細麻線將口子紮緊,成了一個小小的軟皮囊,放在手臂上一試,還真擺得穩。第二天一早,他將皮囊放在襯衣袖子裏,扣好袖扣,皮囊就掉不下來。他在綁蔣明義時,肩頸之處沒有套上繩索,這是要放皮囊的,提起衣領是為了遮住皮囊。在刑場他拔蔣明義背上的死囚牌時,已經解開了袖扣,皮囊落在右手中。他飛快地將皮囊塞到蔣明義的肩頸之處,順手也把死囚牌給拔掉了。然後瞄準開槍,這一槍也真準,剛好擊中豬尿泡,紅色的液體流到左後背上,浸濕了外麵的衣服。王秉成在監斬台上看到人犯鮮血淋漓,其實蔣明義毫發未損。蔣明義被抬進棺材,棺材底鑿了個碗大的洞,所以蔣明義不會窒息。

有人懷疑,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鄭秋生不可能完成這弄虛作假的把戲。光天化日不假,但非眾目睽睽,鄭秋生和蔣明義所處的位置,前麵是涑水河兩邊是沙灘,三麵無人,另一個警察也站在鄭秋生身後十米開外的地方,鄭秋生是背對監斬台,他的小動作根本無人看見。關鍵是動作要快,這樣才不會引起王秉成的疑心。鄭秋生從小就有小偷小摸的毛病,手上的動作既快又輕,加上事先作好了準備,塞皮囊拔死囚牌兩個動作一氣嗬成,先後不過十秒鍾的時間,誰能發現裏麵有名堂?

張萬林端來一盆水,讓蔣明義洗了身子,換上幹淨的衣服。胡征和武工隊員搬來一塊條石,連同“血衣”一起放進棺材裏,蓋上蓋,又釘上了。

船過白沙洲,便到了蔣家墳山腳下,靠邊停了船,劃船的壯漢進艙把棺材抬上岸,綁上龍杠。後麵的船也到了,蔣家人下船登岸,然後哭哭啼啼把靈柩送上山,他們還真以為蔣明義死了,哭得很傷心。這是蔣家買的一座墳山,埋葬著蔣四奎及以後的蔣家先人。

誰也沒有注意到,船艙內還有三個人,胡征、蔣明義和武工隊員。他們等送靈柩的人都上山後,也離船登岸,沿河走不到半裏路,跳上一條小船,悠悠地向下遊劃去。

注釋

①.《抗日軍政大學校歌》.凱豐詞,呂驥曲

②.中國女子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創建的一所專為培養婦女幹部開設的學校,位於陝甘寧邊區的延安。1939年7月20日在延安楊家嶺的大禮堂舉行開學典禮,毛澤東、周恩來等全部中央領導出席開學典禮並講話。有學員500人,後發展到1000多人,其中有知識分子、女工、農婦和家庭婦女等。1941年9月,中國女子大學並入延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