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21日黎明,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號航母率領的第40特混部隊和由“蓋裏科”號護衛艦率領的第60特混部隊共4千多人,突然向英國“占領”達150年之久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發起攻擊,迅速收回主權。4月3日,被稱作“鐵女人”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宣布:“為了大英帝國的利益,對阿根廷宣戰!”
4月6日,英國海軍龐大的特遣艦隊帶著已失去昔日日不落之國的尊嚴,浩浩蕩蕩地駛出樸次茅斯港,向13萬公裏之外的馬島進發。
5月1日早上9點,隨著英軍3架“火神”轟炸機在3600米高空對馬島的斯坦利機場投下的第一枚炸彈,這場在當時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最大規模的海上戰爭正式開始了。
雙方集結了艦艇100餘艘、飛機近400架、兵力數萬人。在這次海戰中,各種新技術得到了應用,各種高技術武器裝備受到考驗,各種新的海上戰法得以初步的嚐試。
馬島海戰雖然是一場有限的局部戰爭,但它卻是高技術海戰武器的第一次大規模直接對抗,其中各種高技術兵器所發揮的巨大戰鬥效力,遠遠超過以往的曆次海戰。
“水下幽靈”的威懾力
4月28日,在成功地攻占馬島的前沿基地——南喬治亞島之後,英軍特遣艦隊又浩浩蕩蕩地駛入了馬島水域。
30日完成了對馬島的立體封鎖。空中的戰鬥機,海上的各種軍艦,水下的核潛艇,使封鎖區的阿軍艦船完全置於英軍的監視之下。此外,“海鷂”式戰鬥機還在外圍進行巡邏警戒,監視半徑達180─200公裏;內層有114毫米的艦炮和近程防空導彈火力,控製範圍為5─10公裏。
此時,整個馬島被圍得像一隻鐵桶,即使是飛鳥也插翅難逃。從阿根廷本土出發的運兵船,自布蘭卡港開出幾小時之後,被迫折回。
5月2日晚,阿海軍的唯一一艘136萬噸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正在英特遣艦隊宣布的200公裏“海下禁區”外緣30海裏處巡航,被英國的核潛艇“征服者”號發現。“征服者”號迅速向這一海上龐然大物靠近。晚七時,“征服者”號在距“貝爾格拉諾將軍”號7鏈的距離上發起攻擊,一次齊射MK8魚雷,兩枚命中。“貝爾格拉諾將軍”號當即沉沒,艦下官兵,大都葬身海底。
這艘原屬美國海軍的萬噸巨艦,雖然在珍珠港事件中劫後餘生,抵擋住了日軍猛烈的空中攻擊,但在41年後卻抵擋不住英軍現代化潛艇的水下攻擊,葬身大海。而此時,擔負警戒的2艘阿根廷驅逐艦還毫無知覺。
“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的沉沒,對阿海軍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從此,海上控製權完全被英國人奪走了。英國的水麵戰艦、水下潛艇、艦載機,開始牢牢控製了阿根廷的海域。
由此可以看到,水下潛艇在現代海戰中的巨大威懾力。在馬島海戰期間,英阿雙方多次出動水下潛艇,對敵方的艦隻實施水下攻擊。其中,英潛艇至少實施了2次,阿潛艇實施了4次。這些性能優異的現代化潛艇,噪聲低,機動性好,攻擊力強,生存能力高,顯示出卓越的戰鬥性能,對水麵艦隻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在整個馬島戰爭期間,阿根廷的“聖·路易斯”號常規動力潛艇跟蹤英特遣隊長達35天之久,並向英艦隊發起多次魚雷攻擊,其中2枚命中英艦。隻是命中的這兩枚SST4魚雷沒有爆炸,才沒有給英艦造成更大傷害,但卻給英艦造成嚴重威脅,攪得其草木皆兵、不得安寧,不得不多次出動艦載直升機對它進行專門的搜索、圍捕,並投放先進的美製MK─46聲導魚雷進行攻擊。但這艘購自西德的潛艇,卻以極低的噪聲和良好的機動性,每每逃出圍捕,始終安然無恙。
在馬島海戰中,英阿雙方的潛艇都發揮了良好的戰鬥作用,不僅取得了輝煌的成果,也形成了強大的威懾,而自身卻無一損失。它再次表明:在現代海戰中,高性能的潛艇始終是水麵艦艇的巨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