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潛艇攻擊航母戰和艦艦導彈攻擊戰(2 / 3)

1967年10月21日的黃昏,地中海碧水蕩漾。以色列海軍“埃拉特”號驅逐艦在埃及塞得港外20公裏處驕橫跋扈地遊弋著。“埃拉特”號本是英國1944年製造的Z級舊式驅逐艦,其標準排水量1710噸,滿載排水量2555噸。以色列海軍購進之後,於1955年對該艦做了大規模的現代化改裝。是日下午5時半左右,“埃拉特”號艦上的一名觀測兵突然發現塞得港方向閃現一道亮光,隨即辨認出是“冥河”導彈固體助推器拖出的尾焰,於是迅速拉響了警報。艦上的炮兵由於頭一次見到導彈,嚇得手足無措,隻是用速射炮漫無邊際地向空中胡亂射擊。但是,“冥河”導彈像離弦之箭,以09馬赫的速度掠海飛馳,在接近“埃拉特”號時,驀地躍起,其彈頭上主動尋的雷達緊盯住“埃拉特”號,自動駕駛儀操縱導彈拐了個彎,徑直朝目標紮了下來。

“埃拉特”號上的眾官兵頓時慌了手腳,企圖以30節的高速予以躲避,可為時已晚。“轟隆”一聲巨響,艦體中部被炸了個大洞。“冥河”導彈500千克重的戰鬥部爆炸後掀起了巨大浪柱,“埃拉特”號蒸汽輪機被炸得粉碎。幾分鍾後,第二枚“冥河”導彈又不偏不倚擊中同一部位,燃起了熊熊的烈火。“埃拉特”號整個動力係統完全癱瘓,通信係統也遭到破壞,艦隻像條死魚似地漂浮在地中海水麵上。正當“埃拉特”號上的水兵餘悸未消時,第三枚導彈又飛襲而來,擊中艦尾。這時是晚7時半。殘破的艦體再也支撐不住,迅即傾斜翻轉,沉入60米深的海底。艦上的水兵爭先恐後跳海逃生。而埃及海軍餘恨未消,緊跟著射出第四枚“冥河”導彈,在密布浮遊的以色列水兵群中開花,以軍水兵當場就有54人斃命,45人受重傷。

“冥河”導彈是前蘇聯海軍的一種近程亞音速飛航式艦對艦導彈,主要裝備於小型導彈艇,用作近岸防禦,1959年開始在前蘇聯海軍中裝備。該導彈還曾先後出售給阿爾及利亞、古巴、埃及、印度、敘利亞和越南等十幾個國家。

數年後,“冥河”導彈又一次震撼了世界。1971年12月,印、巴雙方戰火正酣。4日,夜幕徐徐降臨,印度海軍數艘“黃蜂”級導彈快艇隱蹤匿跡向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逼近,巴海軍竟然毫無覺察。印海軍見狀迅速轉向,成“一”字橫隊衝向港內錨泊的幾艘巴艦。隨著印軍指揮員一聲短促的命令,隻見幾道閃光劃破夜空,多枚“冥河”導彈騰空而起,向龐大的巴艦飛撲而去。頃刻間,滿載排水量達3561噸的“開泊爾”號驅逐艦首先中彈起火,艦上4門115毫米炮、10門40毫米防空炮連一發炮彈也沒射出,就成了一堆廢鐵。沒隔多一會兒,又一枚“冥河”導彈擊中艦體,海水湧進艙內,不久該艦就成了水中魚蝦的佳肴。與此同時,另一艘巴驅逐艦“巴德爾”號的艦橋也被一枚“冥河”導彈戳了個大窟窿,燃起熊熊烈焰。印海軍導彈艇雖旗開得勝,發射的13枚“冥河”導彈有12枚擊中目標,但並不急於收兵,又轉向卡拉奇港內的岸上目標連連發射導彈。碼頭上不少重油貯罐等設施被導彈擊中,伴隨著“隆隆”的爆炸聲,港灣上黑煙騰空、硝煙彌漫。不久,印導彈艇在封鎖卡拉奇港和吉大港的戰鬥中,再次發射了幾十枚“冥河”導彈,重創了諸多過往商船。

“冥河”導彈的出色戰績使得各國海軍大為震驚,於是研製、建造艦對艦導彈之風蓬勃掀起。為報“埃拉特”號覆沒這一箭之仇,以色列人夜以斷日地趕製新型的艦對艦導彈。1968年,“迦伯列”導彈開始批量生產。這種導彈的戰鬥部內裝有180千克重烈性炸藥。為了能更充分發揮其威力,以海軍還專門設計了能裝載該型導彈的“薩爾”級導彈艇(220噸)和“雷謝夫”級導彈艇(415噸)。

1973年10月6日晚10時,地中海上晚風習習、月光淡淡,以色列海軍新型導彈艇“雷謝夫”號、“薩爾”級的“米茲納克”號、“加什”號、“哈尼特”號和“米夫塔奇”號,高速駛離停泊港。10時37分,艇群悄然逼近敘利亞海岸,“米茲納克”號的雷達發現了左舷20公裏處有一艘敘海軍T43高速魚雷艇,當即用76毫米速射炮將其擊沉。就在以軍導彈艇乘風破浪逼近敘利亞拉塔亞港時,敘“蚊子”級導彈艇怒射出兩枚“冥河”導彈,呼嘯著向以軍撲來。可惜這兩枚導彈無一命中,雙雙墜入海中。以海軍卻在3分鍾內迅速作出反應,用“迦伯列”導彈齊射,結果敘軍兩艘“蚊子”級導彈艇、1艘“黃蜂”級導彈艇接連沉入幽深的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