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Antigen):凡能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和致敏淋巴細胞,並能與之結合引起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稱為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和致敏淋巴細胞的特性稱為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與相應抗體結合發生反應的特性稱為反應原性(Reactinogenicity)或免疫反應性(Immunoreactivity),二者統稱為抗原性(Antigenicity)。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應原性者稱為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隻有反應原性而沒有免疫原性者稱為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也稱半抗原(Hapten)。半抗原又有簡單半抗原(Simple hapten)和複合半抗原(Complex hapten)之分。
抗體(Antibody):抗體是在抗原刺激下產生的,並能與之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抗體在體內存在的形式有許多種。體液性抗體是由B細胞係的抗體產生細胞所產生的,存在於組織液、淋巴液、血液和腦脊髓液等體液中,也稱免疫球蛋白(Immuno Glabulin,簡寫Ig)。
一、抗原或抗體檢測原理
抗原或抗體檢測原理是借助抗原和抗體在體外特異結合後出現的各種現象,對標本中的抗原或抗體進行定性或定量的檢測。定性檢測比較簡單,即用已知的抗體和待檢樣品混合,經過一段時間,若有免疫複合物形成的現象發生,就說明待檢樣品中有相應的抗原存在。若無預期的現象發生,則說明樣品中無相應的抗原存在。同理也可用已知的抗原檢測樣品中是否有相應抗體。對抗原或抗體進行定量檢測時,反應中加入抗原和抗體的濃度與形成免疫複物的濃度呈函數關係。根據免疫複合物產生的多少來推算樣品中抗原(或抗體)的含量:在一定的反應條件下,加入的已知抗體(或抗原)的濃度一定,反應產生的免疫複合物多少與待檢樣品中含有相應抗原(或抗體)量成正比。也就是抗體濃度一定時,免疫複合物越多則樣品中的抗原量也越多。可用實驗性標準曲線推算出樣品中抗原(或抗體)的含量。如免疫單向擴散試驗、免疫比濁試驗和酶聯免疫檢測等都屬於這類方法。可作為抗原進行檢測的物質分為以下四類。
(1)各種微生物及其大分子產物細菌、病毒、真菌、各種毒素等。
(2)生物體內各種大分子物質包括各種血清蛋白(如各類免疫球蛋白、補體的各種成分)、可溶性血型物質、多肽類激素、細胞因子及癌胚抗原等均可作為抗原進行檢測。
(3)人和動物細胞的表麵分子包括細胞表麵各種分化抗原(如CD抗原)、同種異型抗原(ABO和Rh血型抗原)、腫瘤相關性抗原等。
(4)各種半抗原物質某些藥物、激素和炎症介質等屬於小分子的半抗原,可以分別將它們偶聯到大分子的載體上,組成人工結合的完全抗原。用其免疫動物,製備出各種半抗原的抗體,應用於各種半抗原物質的檢測,例如對某些病人在服用藥物後進行血中藥物濃度的監測,對運動員進行服用違禁藥品的檢測,都是應用半抗原檢測的方法。在食品檢驗中可用於畜產品藥物殘留和激素的檢測。
二、抗原或抗體檢測的方法
抗原或抗體檢測方法不同,實驗結果的現象也不同。廣泛應用的方法有沉澱反應、凝集反應、補體參與的抗原抗體反應、用標記抗體或抗原進行的抗原、抗體反應等,下麵主要介紹敏感性高的標記抗體或抗原進行的抗原、抗體反應。
用熒光素、同位素或酶標記抗體或抗原,用於抗原或抗體檢測是目前廣泛應用的敏感、可靠的方法。上述三種常用的標記物與抗原或抗體用化學方法連接之後不改變後者的免疫特性。本方法可用於定性、定量或定位檢測。
(一)免疫熒光技術
免疫熒光技術(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是用化學方法使抗體(或抗原)標記上熒光素,形成熒光標記抗體(或抗原),熒光標記的抗體(或抗原)與組織或細胞中的相應抗原(或抗體)結合,進行定性定位檢查抗原或抗體。
(1)直接熒光法把熒光抗體加到待檢的細胞懸液,細胞塗片或組織切片上進行染色,經抗原抗體反應後,洗去未結合的熒光抗體,將待檢標本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有熒光的部位即有相應抗原存在,此法可用於病毒感染細胞、帶某種特異抗原的細胞(如T細胞和B細胞)或病原菌的檢查。本法的缺點是檢查多種抗原,就需分別製備相應的多種標記抗體。反應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