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江寧縣祿口鎮曆史非常悠久,在隋代就有人居住,到了明清時期發展為南京周邊的一個衛星城鎮。

明代祿口是個大鎮子,人口足有將近萬人,主要從事的產業也是蔬菜種植、雞鴨養殖等,保證南京城內百萬人口的生活供給。

趙大囂的複興農莊就在祿口鎮外,緊鄰秦淮河,農莊占地兩萬多畝,其中兩千畝種植了玉米,還有一千畝種植的土豆。現在才過五月,玉米苗剛長到一尺左右,微風吹來左右搖動,已經有些青紗帳的意味。

趙大囂老家河南的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他還沒見過這麼多的玉米,走到路邊下來看了看,然後笑道:“賢弟你看,這種南洋來的作物產量極高,一畝地能達到一千斤的畝產量!”

錢錦婷不懂農事,不過聽到一千斤還是很驚奇:“啟明兄,這是什麼作物?為啥小弟以前沒見過?”

“這是玉米,在福建有種植的,我已經在應天種了兩年,這一批種了兩千畝,秋收的時候咱們就能自給自足了!”

趙大囂重新上了馬,沿著田間小路來到農莊前,複興農莊都是趙有德在操刀,所以整個農莊都是紅磚與水泥建成,弄的如同日本鬼子的炮樓。

把守農莊的家丁看到趙大囂來了,趕緊打開大門放馬車進來,陳應昌得到消息也趕了過來,站在門口笑道:“啟明兄,你這一去就是十個月,真讓小弟好等啊!”

趙大囂下了馬,笑道:“百度賢弟不知道哥哥在京師遇到什麼,哥哥可是親手殺了好幾個滿清韃子!”

陳應昌眼睛一亮,問道:“真的嗎?晚上可要跟小弟好好說說!”

二人正在說話的時候,錢錦婷下車了:“表哥,我來看你了!”

陳應昌回頭看是未婚妻錢錦婷,有些不太高興,問道:“表妹,你怎麼來了?姑父不是將你禁足了嗎?”

“表哥千萬不要跟我爹和大哥說,我在家實在無聊,這才跟娘說了來南都遊玩,上午正好碰到啟明兄,就跟著來了!”

“現在天晚了,明天你就跟著車回城吧!”

趙大囂根本不想錢錦婷走,趕緊打岔道:“明天的事情明天說,我們趕了一天的路累得很,快快讓廚房準備吃喝!”

錢錦婷這時才發現地麵的不同,他好奇的問道:“啟明兄,這地麵怎麼如此平整,偏偏還不是青石,真是奇怪!”

“你不知道了吧,這是水泥,明天領你去看看水泥廠!”

提到水泥,陳應昌衷心誇獎道:“啟明兄,令尊真是天才,竟然能燒製出這種神物,加了水就能堅硬如石,如果用來築城那可真是堅不可摧!”

趙有德今天沒跟回來,如果他聽到陳應昌的誇獎估計會臉紅,畢竟燒水泥的配方與大半配料都是從後世運來了。

反倒是趙大囂臉不紅心不跳,直接將功勞攬在自己身上:“這沒什麼,這東西就是愚兄發明的!”

錢錦婷還以為趙大囂在吹牛,不過陳應昌卻點頭應和:“啟明兄確實有些本領,還有這番麥、番薯,小弟不知道這東西產量竟然這麼大,去年十畝地的番薯竟然產了上萬斤,完全夠上百人吃一年了!最關鍵的這東西還不挑地,沙灘都能種,實在是奇物!”

“番薯這東西雖然產量大,但不太好吃,那些番麥就不同了,磨成粉與小麥差不多!”

陳應昌連連點頭:“啟明兄,小弟有個請求,想將這兩種作物帶回蘇州試種,如果成功可以活人無數啊!”

趙大囂眼睛一亮,又想到一條賺錢的好路數,這種轉基因種子退化的厲害,第二代產量就減半,第三代根本就不結穗了,如果這東西推廣開,自己單買種子就能賺大錢。

“完全沒問題,等賢弟走的時候可以帶上一百斤種子!不過這種子第二年就減產了,隻能從我這裏買新種子才行!”

“怪不得,去年我看那些農民根本沒留種,我還好奇呢,沒想到這種作物是這種習性。”

三人走進屋中,很快廚師就把晚飯準備好了,飯菜很簡單,都是農村飯菜,土豆燉土雞、臘肉炒辣椒、清燉河魚、麻辣兔子肉,還有一些炒時蔬,主食除了大米飯就是苞米麵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