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互聯網進入香港,起初主要用於香港大學與世界各大學和研究機構聯係。1996年底開始進入商業機構和市民家庭。1999年,香港使用互聯網的用戶由1996年的約20萬戶增至70萬戶,而且隨後呈幾何數字增長,到2003年已近250萬戶,而且21世紀初,香港的互聯網隨世界潮流而與移動電話相結合,使互聯網由固定走向移動又固定。移動電話將隨著進一步微型化而最終具備個人電腦的所有功能,這不但意味互聯網電訊進一步結合,而且將互聯網與各種行業緊密結合起來,由此我們能在任何時間、地點通過互聯網都能獲得相關資訊。
由於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普及,人類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信息化和互聯網時代的現代設計不僅表現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對設計方式的影響,也表現在以計算機及相關產品為代農的科技產品的設計風格的探索上,更表現在因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發展導致的人類生活方式的變化上。80年代以來,在計算機的技術支持下使工業設計、工程分析、製造成為一體,大大縮短研發時間,並使設計與製造得到高質量的保障。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比如電視機實現從選台到調色彩、音質、排幹擾的全自動化,使其更為方便、有效等。這種電器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使人們進入理想化的生活境界。例如一些廠家開始研製和推出可以連接互聯網獲取資訊的電冰箱、微波爐,將家用電器與電腦功能結合,這種結合的趨勢將會為家用電器的發展造成新的推動。家用電器數碼化成趨勢,采用網絡、家電組合的家用電器已可以互相通訊,如電冰箱、電視機等,“可通過電子手賬、手提電話等進行操控。家電產品的別出心裁的設計往往能吸引買家注意,順應消費求的家用電器產品亦頗受市場歡迎,如香港生產的快速手提電話充電器、電池充電器、按摩器等中低價的家電產品在現在的經濟環境下成為熱門產品。
數碼影音產品的需求預期將會迅速增加。數碼廣播技術引入香港、內地及其他國家後,數碼影音產品的需求更為龐大。同時,處理大量資料儲存的科技已發展成熟,市場上快閃記憶晶片及微型硬盤的種類亦正不斷增加。分析家估計,未來家居設備將會全部互相連接。娛樂及通訊設備由中央連接係統控製,使家居管理及處理賬單更為方便。
展望未來,科技不斷進步,消費者的要求日漸提高,加上電腦、通訊及電子消費品三方麵的融合,產品創新的機會隨之增加,數碼化、微型化及移動化已是現代消費品的重要元素。
案例一:液晶顯示器
液晶顯示器是用於計算機、手表、電子日記薄、手提電腦遊戲機、手提電話等機器上的顯示設備。精電在1978年9月創立,是一家設計、製造和銷售液晶顯示器的科技公司。生產過程主要在內地進行,而設計則在內地和香港兩地都有。精電一開始就以生產設計特定的液晶顯示器作為市場定位,以避開日本生產商在普通的液晶顯示器方麵的優勢,從而在小量訂單生產以及製造原型方麵尤為突出。近年,精電已開發其他電子零件。如電子發聲器和電子字典所需的液晶微型組件(LCM)。要製造LCM,就得利用到表麵裝嵌技術把集成電路和液晶體顯示器裝配到印刷線路板上。由於精電可以自行設計製造整個LCM,所以能為儀器製造商提供完整的服務,這個優勢使精電在市場上占穩一席之地。其中一例,就是他們為香港賽馬會研製的客戶輸入終端機(CIT),CIT是一個如手掌般大的設備,在全球享有專利權。
案例二:電子字典
以前這類產品根本不存在。這類產品背後的主要推動力是一家名為“權智“的年輕公司,其創始人是譚偉豪及其弟譚偉棠。他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發現它的商業價值,不久開發出中文電子字典的原型,1990年在深圳設廠並達到一定規模。權智成功的關鍵在於其產品的優異設計和快速發展新產品。產品的主要零件是微型處理器和罩幕閱讀記憶晶片,它們的設計都要運用到特定用途集成電路的科技,將軟件永久儲存在硬件上,使運作速度加快。
案例三:中文傳呼機
傳呼機是一種輕巧的、便宜的而能覆蓋範圍廣的通訊設備。英文傳呼機對於英語國家來說是一件十分實用的科技產品。其後,一家名為冠軍科技的公司出現,成功開發出中文傳呼機,同時也發展中文傳呼係統的軟件和硬件,以提供整套的中文傳呼服務。由此可見,香港當代的工業設計是以高科技的發展為依托,工業設計越來越注重科技的含量,工業設計也逐步走向獨立自主創業的路子。
案例四:快譯通
“權智”有限公司名下之“快譯通”電子辭典,在香港早已家喻戶曉,並馳譽東南亞及歐美各國。“快譯通”之所以成功,不僅在於“權智”出產的各語種翻譯機,可翻譯世界各國的主要語言,而且在於“快譯通”電子辭典薈萃了當代最先進的科技成果,並適應20世紀人類資訊的飛速發展,不斷推出具有嶄新功能的各類型電子辭典。1995年新年之際,“權智”又推出了“快譯通”EB8000插卡電子辭典,該產品的問世,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矚目。“快譯通”EB8000插卡電腦辭典,以EB命名,取自“電子圖書”(Electronic-Book)的意思。EB8000除擁有種類繁多的先進插卡以供選擇外,更是當時唯一一部能夠直接連接隻讀光碟機、磁碟機(電子圖書轉錄機)及電腦,直接閱讀各類專業及實用電子圖書的電腦辭典。使用者亦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及需,利用轉錄擴充卡,隨心所欲輯錄各款電子圖書,使參考資料源源不絕,大大提高運用多媒體作為學習工具的樂趣。電子辭典問世後,特別是像EB8000之類插卡電腦辭典的誕生,更是給學習者免去了在卷帙浩繁的印刷書籍資料中翻閱與查證之苦,並節省了大量時間。“快譯通”EB8000保持了超薄電子辭典的外形和先進的功能,小巧玲瓏的超薄型機器機,備受用家歡迎的“英漢、漢英辭典”、“俚語辭典”、“英文諺語”、“百科辭典”、“八國會話”、“造句庫“等等一應俱全,還配以精美完備的電腦記事功能,此外“快譯通“EB8000特大熒幕,能同時顯示及執行時鍾及小型計算機功能;四種灰度顯示,使圖像更為立體出色;附有精美插圖五百多幅;跳查簡易的多種視窗設計等,把最先進的電子辭典軟件優點集於一體。“快譯通”EC863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全句翻譯辭典”曾榮獲1994年香港工業總會消費產品設計獎。該產品突破了傳統電子辭典單字翻譯之規限,在電子辭典“機器翻澤”領域中的大突破,是項十分成功的產品。
案例五:視像通
安信多媒體通訊(香港)有限公司發明的“視像通”是全球首部多媒體終端機,可用作收費電話、上網、發放視像或電子郵件、電子照片、視像會議、資訊指南和電子商貿等,附設的中央管理係統能快速地更新資料。
案例六:手賬王5000
“快譯通”手賬王5000個人數碼助理,采用開放式平台係統,可直接從網下載應用程序,使功能無限擴展。配合“快譯通”名片掃描器與電腦聯接,可快速將名片上的文字識別,自動分類並儲存,名片管理更輕鬆。
案例七:先進桌上電腦2000
時尚設計的桌上電腦教育玩具,為兒童提供個性化的“電腦空間”,有超大屏幕、高解像度、四灰度及具Backlite顯示,可提供完美影像,附設無線紅外線鍵盤。附件配套包括Vtech、e-mail、kit、數碼相機、打印機和擴充卡。
汽車設計
過去在香港發展汽車工業是遙不可及的事。但CEPA零關稅的推動下,加上在2006年4月成立的汽車零件研發中心所提供的支持,很多不可能都變成可能。香港終於研發出屬於自己的汽車,由香港理工大學研發的小型車“MYCAR”,是香港首部自行製造的汽車。而由HTML製造的razor賽車,則是全港第一個汽車品牌。該公司董事總經理許健忠表示,該公司僅靠兩名工程師用一年研發時間,耗資70萬元,便研發成功了。razor配備1600CC引擎,曾在珠海賽車場上,由零加速至100公裏,隻需5.3秒,售價僅23萬元,較歐係日係車便宜。目前razor隻能在賽車道上行走,所以HTML現正與香港汽車零件研發中心商討驗證及合作,計劃在2007年推向市場,首年生產200輛,其中車架、進氣管、排氣管及外殼會自行生產,附加值可達70%,不難符合CEPA的要求。
香港汽車設計師
劉家寶(CHELSIA·LAU):汽車行業向來以男性為主導,在香港上生土長的劉家寶,憑借其毅力與才智躋身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成為華人首席設計師。最近,她獲得香港設計中心頒發的“世界傑出華人設計師”殊榮,成為國際汽車設計界的女傑。劉家寶參與的福特汽車設計頗多,其中最為得意的是1997年誕生的Mercury-MC4概念跑車,該跑車造型極盡精巧前衛,MC4的兩邊車門采用對開設計,車頂設有左右獨立開啟的電控車窗,而寬大的玻璃尾門可以鷗翼式揭起。2+2車廂內部充滿重金屬味道,空間寬敞實用,打破傳統Coupe跑車常規,引擎為4公升V8氣缸。全球僅有一輛MC4,2002年以645500美元拍賣出去。此外,她還設計在南美市場頗為暢銷的Ecosport輕型SUV,中型
SUV及其姐妹型SUT等。她為是一個中國人而驕傲,中國擁有悠久的文化曆史,期待一有天她能設計出一款糅合傳統特色與現代風格,適合東方人駕駛的21世紀汽車。
ANTHONY-LO:他在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學習汽車設計,並獲得碩士學位。他主要參與的汽車設計包括:Lotus,Mercedes-Benz,Audi,Saab,Opel等汽車品牌。他的SaabAeroX已經為他贏得數不清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