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如果你想讓別人喜歡你,或者培養真正的友情,或是既幫助別人又幫助自己,那麼就要牢記:真誠的關心他人。

如果你關心別人,你在兩個月內所交到的朋友會比一個總想讓別人關心他的人在兩年之內交的朋友還要多。

如果你希望成為一個善於談話的人,就要做一個善於傾聽的人。要使別人對你感興趣。不妨問問別人喜歡回答的問題,鼓勵他們開口談他們自己以及他們所取得的成就。

在人類行為中,有一條至為重要的法則,如果我們遵守它,就會萬事如意,將會得到無數的朋友,獲得無窮無盡的快樂。這條法則就是:永遠尊重別人,使對方獲得自重感。

做個聽眾往往比做一個演講者更重要。專心聽他人講話,是我們給予他人的最大尊重、嗬護和讚美。

助人,就是學會適時地幫助別人。在別人成功的同時,自己才能獲得更大的利益。學會助人,學會成功的秘訣。

告訴自己一些值得感恩的事情,你的心靈必能歡唱。

如果你想讓別人對你產生興趣,你必須注意的一點是:談論別人感興趣的話題。

關心他人與其他人際關係的原則一樣,必須出於真誠。不僅付出關心的人應該這樣,接受關心的人也理應如此。它是一條雙向道,當事人雙方都會受益。

認識別人,被別人認識,認識自己,用一顆真誠的心將三者統一。把別人當成自己,把自己當成別人,關鍵在於認識自己,弄懂了這個道理,你就會成為近乎完美的人。

我們理應謙遜,因為你我都算不了什麼,百年後,你我將完全被人遺忘。生命太短促了,實在不堪以自己的渺小的成就去惹人厭煩。讓我們多鼓勵別人吧!

要懂得尊重他人

在人類行為中,有一條至為重要的法則,如果我們遵守它,就會萬事如意,將會得到無數的朋友,獲得無窮無盡的快樂。這條法則就是:永遠尊重別人,使對方獲得自重感。

——戴爾 卡耐基

卡耐基說過,在與別人相處時,應該學會尊重別人,盡量減少對別人的傷害。一個和諧人際關係的基礎是彼此之間互不傷害。然而,在現實中,一些人卻並不懂得這個道理,他不尊重他人,踐踏他人的自尊。一些管理者每天坐鎮指揮,把員工當做教育的對象而不是尊重的對象,他們的工作習慣是一出辦公室大門就要對人吆五喝六,指手畫腳。總之,概括起來就是缺乏對他人權利及人格的尊重。最終導致沒有和諧融洽的人際環境,做起事情就會因為缺乏他人的真誠幫助而感到舉步維艱。

“一個人就一種文化”,這是伊士曼柯達公司提供給員工的用人環境。但是,前提條件要所以應聘者必須認同柯達的六條核心價值觀,即尊重個人、正直不阿、互相信任、榮譽至上、自強不息、論績嘉獎。柯達公司把尊重人放在了首位,體現了“一個人就是一種文化”的經營理念。員工不單是靠工資來調動積極性的經濟人,而是有被人尊重、獲得友誼需要的社會人。這表明要管好人,首先必須充分尊重人。

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聽說小臣稷是個有賢能的人,便去拜見,結果一天之內去了三次而小臣稷都拒絕接待。跟隨齊桓公的人說:“作為國君,想見一個平民百姓一天去了三次都不得見,您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了,沒必要再去了。”桓公說:“不能這樣,誌士因為把俸祿和爵位看得很輕,所以就不重視他的君王。君王如果把成就霸業看得很輕,也就不重視任用誌士。縱使小臣稷看輕俸祿和爵位,難道我能看輕成就霸業的大事嗎?”於是繼續去拜訪,連去了五次才得以見到。人們聽說這件事以後都說:“齊桓公對一個平民百姓都這樣尊重、給以這樣的禮遇,何況是對於諸侯的國君呢!”於是,各諸侯國都來朝見,齊桓公之所以能夠九合諸侯,匡正天下,就是因為他能夠尊重禮遇賢能之人。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到尊重別人呢?下麵卡耐基會告訴你怎樣做。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總是在人際關係上出現問題,原因就是他們喜歡自我表現,喜歡誇大吹噓自己,一旦事情成功,他們首先就是表現自己—說自己有多大的功勞,做出了多大貢獻。這樣給人的感覺往往是:你實在不太重要。無形之中,這樣的人不僅傷害了別人,而且也使自己處於很不利的地位。尊重別人,就要學會替別人保全麵子。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紐約曼哈頓的一個著名企業“巨象集團”花園裏,一個中年婦女和一個小男孩坐在長椅上,看起來應該是母子關原。婦女的臉上表情好像很生氣,她不停地在數落男孩,在他們的不遠處有一位修剪灌木的老人。這 時女人從包裏揪出一團衛生紙扔到了灌木上,老人詫異地看了一眼,但什麼也沒說,默默地將衛生紙撿起來扔到了垃圾箱裏。女人毫不在乎地看著這一切,之後又扔出了一團衛生紙,老人照舊拾了起來,絲毫沒有露出不耐煩的表情。就這樣,女人一連扔了六七團衛生紙,然後對著自己的兒子說道:“你看見了吧,如果你現在不好好努力上進,長大以後就會和他一樣沒出息!”這時候,老人走了過來,他對女人說道:“對不起夫人,這裏是巨象集團的私家花園,隻有這裏的員工才可以進來。”女人不屑一顧地說道:“那當然,我是這裏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我就在這兒工作!”說著,她還掏出了一張工作證。

老人沉吟了一下,說道:“夫人,我能借用一下您的手機嗎?”女人極不情願地將手機遞了過去,同時又對兒子說道:“你看看,年紀都這麼大了,還買不起一部手機,你可得好好上學呀!”老人用完手機後將其還給了女人,又去做自己的工作。不一會兒,一名男人匆匆地走了過來,畢恭畢敬地站在老人麵前,老人對他說道:“我現在提議,撤去這位女士的職務。”“是的,我立刻去辦。”來人絲毫不敢懈慢。

女人對眼前所發生的一切感到驚呆了,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時候老人拍了拍那個小男孩,對他說道:“我希望你能明白,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學會怎樣尊重別人……”說完,老人緩緩而去。女人這才回過神來,她問那個男人:“他究竟是誰?”男子回答道:“夫人,他是巨象集團的總裁詹姆斯先生!”女人一下子癱坐在長椅上。

學會尊重別人,要不因自己的言行不當而妨礙、傷害到他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種思維模式和行為規則,尊重他人的言行,並不把自認為理所當然的想法強加於他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總以自我為中心,更多的是要學會去理解和接納別人。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以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著,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和作法,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社會或別人的認同。所以,要懂得怎樣去尊重別人,替別人著想。而且,尊重別人,並不是失去自己,而是開放自己、尊重自己,是通過尊重他人來贏得他人的尊重。當你懂得尊重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同樣會尊重你。

世界上最重要的一項法則:“你希望別人怎樣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那麼,我們應該在什麼地方做?什麼時候去做?怎麼做?答案是:隨時隨地。隻有學會了時時處處尊重別人,才能時時處處保證自己的言行不越軌、不逾矩,做一個受他人尊重的文明之士。例如,你在餐館裏點了一份炸薯條,而女服務生卻端給你馬鈴薯的時候,我們不妨這樣說:“對不起,麻煩你了,我比較喜歡炸薯條。”女服務生可能會這樣回答:“不,一點也不麻煩。”然後再高高興興地把馬鈴薯換走。因為我們對她表示出了敬意。

很多日常用語也可以幫我們解除每天生活的單調與忙碌,比如“對不起,麻煩您……”,“可否請您……”,“請問您願不願意……”,“您介不介意……”,‘謝謝”等。

尊重就像一個善解人意的小姑娘,她透明的微笑叫理解,她淳樸的心靈叫高尚;尊重又像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飽含待人處世的智慧,盡顯人格操守的高貴!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隻有尊重他人才能真正得到快樂!被人尊重是做人的一種權利和需要,而尊重別人,則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文明。

做別人忠誠的聽眾

做個聽眾往往比做一個演講者更重要。專心聽他人講話,是我們給予他人的最大尊重、嗬護和讚美。

——戴爾 卡耐基

卡耐基曾經應邀參加一場紙牌會。卡耐基個人不會打紙牌,另有一位美麗的女子也不會打。於是卡耐基與這名女子正好坐下來聊聊天。曾一度做過她的私人經理,幫助她預備要播發的講解旅行的資料,所以她說:“啊,卡耐基先生,我想請你告訴我所有你到過的名勝及所見過的奇景。”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