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網癮的蔓延
這段時間女兒開始跟我抱怨,“你真不是一個好媽媽,人家晶晶媽媽可以允許她每天都上網,為什麼我周末才能上網,而且還有時間限製?”我看著她說:“每家定的規矩不一樣,你每天可以有看電視的時間,她卻沒有,再說總是上網對眼睛也不好。”女兒嘟著嘴,看她那個樣子,我不理。轉而她又開始糾纏我,“親愛的媽媽,要不我今晚上網,周六就不上網了。”這家夥開始用撒嬌的手段糾纏我,沒辦法,我最受不了她的撒嬌,好歹給她點小優惠,答應了她的請求。女兒興奮地去玩遊戲,不過還是遵守了限定的上網時間,這樣的上網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我一直認為,對於孩子的網癮絕對不能縱容,想一下大人尚且受不了網癮的誘惑,又何況孩子呢?所以合理限製她的上網時間很重要,習慣成自然就好了。
現在有許多家長抱怨孩子有網癮,依我看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沒有養成她良好的上網習慣,二是有許多家長也沉迷於網絡。
上網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既然擁有了網絡,我的建議是不要把網絡當成洪水猛獸走進另一個極端,女兒從6歲開始單獨接觸網絡,孩子對於網絡有一種無師自通的天性,給她一台電腦,很短的時間內她就會找到自己想玩的遊戲。這種天性叫“天窗效應”。有人在非洲的偏遠山區做過此類試驗,把一台電腦放在從沒接觸過網絡的非洲山村孩子中間,結果發現孩子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到打開電腦的方法,並開始玩起遊戲。電腦仿佛就是孩子打開世界的天窗,孩子們對它的認知度要高於成人,所以也比較容易上癮。在用電腦上,我對女兒的指導也很簡單,隻教會她怎麼開機,怎麼去關機。她很快就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很多電腦知識,不過最常玩的還是小遊戲一類的,關於遊戲她要比我精通得多。
從女兒上網的第一天起,我就開始限定她的上網時間,讓她自覺遵守。當考試成績表現優秀時,可以延長上網時間,這樣的獎罰措施讓她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習慣。當你抱怨為什麼孩子總是沉迷於電腦時,最好多關注一下她的上網時間,並限定她的上網時間,要知道好習慣都是在平時養成的。
有的家長會問:孩子不聽怎麼辦?哭鬧怎麼辦?我隻能說,當她小的時候用哭鬧來抗議你的行為,如果你妥協一次,她就會要第二次。孩子總會在不停地要求這、要求那。如果你總是在縱容她的行為,我想將來你嚐到的會是溺愛的惡果。必須要讓她遵守規則,讓她知道有些東西就是不能上癮。你可選擇心平氣和地告訴她電腦有輻射對生長發育不利,尤其對於左腦發育不利,上癮容易影響智力發育;你也可以選擇強製的命令,至於你的女兒更適合哪種方法,就需要你在生活中嚐試了。
比較容易沉迷於網絡的孩子往往也有一個沉迷於網遊的家長,家長的上網習慣會在無形中影響到孩子。孩子是否常常這樣問你:“為什麼大人可以上網那麼久,我卻不可以?”如果她這樣問你時,碰巧你也在沉迷於網絡遊戲中,一邊不耐煩地對她說小孩子就是不能上網,一邊正在不停地忙著拚殺。一旁的她看著正在奮力拚殺的你,心理當然不平衡了,卻又不能給你說,也不能跟著你學玩遊戲,然後隻好偷偷地去網吧玩網絡遊戲了。
那些大型遊戲對於沒有自製力的孩子來說很容易沉迷,雖然現在國家對於網吧加強管製,可是孩子們總會找到可以鑽的空子,去一些地下網吧。這些遊戲不僅耗費時間和精力,還要耗費大量的金錢。一同事的女兒就因為沉迷於網絡遊戲,不但逃學,而且還去偷東西,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因為網遊而淪落為不良少女。同事痛苦地跟我說:“女兒一開始也隻是在家玩普通遊戲,可後來他爸爸迷上了大型網遊,家裏電腦開始下載大型網遊。因為她比較聽話也沒怎麼控製她上網,誰知道她竟然也慢慢地迷上了這些網遊。那時候再管已經來不及了,家裏不允許她玩,她就偷著去同學家玩、去網吧玩,錢都花在了網遊上。現在成了網癮,戒掉太難了。這幾天正在想領她去見心理治療師,可她又跑到網吧玩遊戲,現在連個人影都沒有。”在這個事例中,家長的過失是主要的,代價也是巨大的。我的建議是作為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不要盲目地下載大型網遊,別忘了家裏還有孩子,一旦染上很難戒掉。
某些家長可能會片麵地認為玩遊戲不要緊,那些拚殺遊戲男孩子喜歡玩,小女孩未必喜歡。這可不一定,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強的,當一些暴力遊戲、色情遊戲充斥著電腦時,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是會上癮的。
網癮不僅包括玩網遊,還包括網聊。網聊對女孩子的危害很大,一旦沉迷進去也很難自拔,沉迷於網癮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是孤獨感比較強的,她們渴望通過網絡尋找慰藉。尤其是現在很多家長以忙為借口,忽略了和女兒的溝通,以為她在那兒玩電腦正好不用來糾纏你,卻從未考慮過嚴重的後果,讓她每日沉迷在虛幻的遊戲世界裏,不但影響了學習也影響了正常的生活。
作為媽媽在發現了女兒的網癮後,要采取積極的治療手段,或是和她一起看心理治療師,或是幫助她轉移興趣,多關心她,多和她在一起。這樣才能把網癮戒掉!就怕不管不問,放任自流,這樣她會越陷越深。
吸煙對身體有害
為什麼大人可以吸煙,小孩子卻不可以?我想每個孩子心中都有這樣的疑問。當你跟她說:吸煙有害健康,會增加患肺癌的幾率。她才不信呢,在她心裏會這樣想:平時你的煙癮那麼大,難道不怕得肺癌,不要嚇唬我了。大人就會嚇唬小孩子,鬼才信呢!
步入青春期,偷偷地吸第一根煙被她認為是叛逆的第一個標誌。吸煙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源於好奇,那時的她會這樣想:吸煙沒什麼大不了,太好玩了,多酷呀!於是,幾個孩子聚在一起偷偷地買了一包煙,一人叼一根,點燃。咳嗽聲此起彼伏,眼淚鼻涕一起流,這種興奮勁引得每一個孩子大笑。隻是有的孩子受不了再嚐試,有的孩子卻一發不可收拾。每個媽媽都可以試想一下:誰沒有嚐試過吸煙?估計大部分的孩子都嚐試過吸煙。那時的吸煙不是真正的吸煙,而是好奇,因為好奇而嚐試。
記得我十幾歲時也嚐試過那樣的感覺,幾個女同學聚在一起,偷偷地點燃第一根煙,不過當時我隻抽了幾口,就全部扔掉了,接著一個女同學說以後她才不要再抽了,太難抽了,而且萬一染上煙癮讓父母和老師知道就壞了。我們一致讚成她的想法,以後我們都沒有再抽過煙。
那個年代抽煙對於女孩子還是非常忌諱的,抽煙就是不良少年的符號。可是,青春期的我們誰不想嚐試一下做不良少年的感覺呢?潛意識的這種嚐試正是叛逆的開始,而吸煙是最直接的想學壞的一種表現。隻不過一般的孩子都隻是嚐試了一下,相互談了一下感受,然後止於行動。如果做媽媽的你無意中正好看到這一幕,也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我相信隻要平時的教育和溝通做到了家,她自然會知道吸煙有害,這麼做無非是因為好奇或者是想嚐試一種不同的風格,又何必把事態誇大擴大,那樣她也許更會產生逆反心理而一直吸下去。
現在對於女孩子的吸煙有一種誤導,很多電視或者書籍把吸煙渲染成優雅的表現。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種畫麵:一女子優雅地吸煙,煙氣繚繞,那種畫麵的感覺既性感又有磁性。青春期的她也想獲得如此的性感,這樣的錯覺讓她以為吸煙可以給她增加魅力。見過大街上公然叼著煙走路的十幾歲女孩子,那種招搖仿佛向世人顯示她的另類,豈不知想要創造優雅,單單依靠一根煙是遠遠不夠的。單純的她當然並不知道這些道理,她隻以為這樣可以偽裝滄桑,吸了一根又一根後,就很難再戒掉了。
吸煙有害健康,明明知道它是慢性自殺,為什麼還要去吸呢?有次從香港海關給朋友捎了一條香煙,香煙的外包裝是一個因吸煙瀕臨死亡的女子頭像,以此警示吸煙有害健康。可是,拿到朋友麵前,朋友照樣吸,警示對於吸煙者真的是無效,這說明香煙的魅力真是太大了,一旦染上就很難戒掉。
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的吸煙其實也挺無奈的,孩子可以背著家長吸,在家時不吸,在外麵吸。所以,嚴加防範也不好使,除非擁有自製力。那麵對她的吸煙,該怎麼辦呢?提前給孩子灌輸吸煙有害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就像上次從香港捎回的那條煙,女兒明顯對這個頭像很感興趣,問我:“媽媽,這個女人好可怕,她是快死了嗎?”我回答:“是啊,這就是吸煙的後果。”女兒有點後怕,“趕明兒我叫爺爺戒煙吧,太恐怖了!”第二天,女兒果真勸爺爺戒煙,並從爺爺口中奪下煙,限製他的吸煙。小孩子的心總是那麼善良和單純,隻要從小給她灌輸和培養“吸煙有害健康”的知識,給她種下一個印象,讓她打心底覺得吸煙是非常可怕的。那就算她以後嚐試一根煙,也會有所畏懼。
很多女兒吸煙也與媽媽有關,媽媽經常吸煙,女兒也耳聞目睹地吸上了煙。這種明顯的模仿讓你無法管教她,等到她哪一天公然在你麵前叼起香煙,你再去勸阻的時候,她會理直氣壯地對你說:“憑什麼你能吸煙,我就不可以呢?”所以,作為媽媽一定要給女兒做出表率,至少不要在女兒跟前吸煙,吸煙也會模仿遺傳的。
最後,媽媽和她探討一下吸煙的危害吧!或許肺癌不會管用,但是因吸煙引起的黃黃的牙齒,還有黃黃的手指對女孩子絕對是不能接受的。讓她看看那些長期吸煙者的牙吧,真是太醜了,醜對愛美的她來說絕對是致命的打擊。相信她看到後對於吸煙的顧慮會增加很多。
酒精的麻醉並不能解決一切
借酒消愁,愁更愁!酒精隻能麻醉一時,卻不能麻醉一輩子。當我們感覺痛苦的時候,往往想讓酒精解決一切,其實,這隻是一個短暫的麻醉,實際上什麼問題都不能解決,反而更加難受。那為什麼還要不停地喝呢?有時候我也納悶:為什麼要不停地喝,一感覺鬱悶了就想喝酒?這說明酒精還是有一定作用的,可以麻醉一部分神經讓你暫時得到解脫。
但當你醉酒的時候,她卻在納悶:每次喝醉之後都那麼難受,為什麼媽媽下次還要去喝?於是,她鼓起勇氣第一次嚐試了酒。這第一口酒給她的感覺是太難喝了,比毒藥都難喝,怎麼還會上癮呢?
如果孩子這麼問你了,你不妨抓住機會,給她一些忠告,“小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是不能喝酒的,喝酒會影響智力,我可不想讓你喝傻。”女兒每次聽到我這樣說,都會對我說:“我才不像酒鬼那麼喝酒呢,酒太難喝了,再說我也不想變傻。”相信這是她對酒的第一感知,在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她也不會對酒感興趣。這是因為從小她就在腦子裏樹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酒太難喝了,一點也不想喝。
小女孩對於酒精的敏感度不是很高,對喝酒感興趣的不多,不過,如果同學聚會,也會麵臨酒精的誘惑。青春期的她們會學成人的聚會,不但要有菜,還要有酒。在這種小團體的聚會中,和成人一樣,不喝酒意味著你不夠意思。這時的她們一般都會喝,但是因為從小的教育和自己的自製力一般不會喝多,隻是嚐試而已。這時媽媽們不要大驚小怪,大驚小怪反而讓她感覺你真小氣,連這點酒都限製她喝。以後她要是有機會偷著喝,那可是大問題了。
我第一次喝酒也是和同學們在一起,記得那次是新年聯歡晚會,第二天就要放假了。舍友們決定狂歡一下,大家湊份子準備晚宴,也買回一瓶白酒。這是我們第一次喝白酒,7個人平分了一瓶白酒。少量的飲酒並沒有喝醉,反而給新年的聚會增添了幾分色彩,此後每年的新年聯歡晚會我們都會喝酒,現在一想起那時的聚會依然還是那麼興奮。所以說,對於酒的引導不要太過於嚴厲,嚴厲並不能解決問題,相反她會感覺你管得太嚴。喝酒絕對靠自製力,還有喜歡和不喜歡。平時的她肯定看見過酒鬼,也知道喝醉後會失態,這種潛意識會告訴她不要多喝酒,因失態確實是件丟人的事。
喝酒大多和遺傳有關,家族有能喝酒的長輩,或許她就有一個好酒量。在學生時期這種特征是不會表現出來的,女孩子對於酒的在意在學生時代不會表現得很明顯。作為媽媽不要刻意去限製她,隻需要讓她知道酒醉有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盡量不要單獨去喝酒,醉酒後大腦會失去控製和記憶,那不但很丟人,也可以給壞人造成可乘之機。再就是在聚會時,隻要堅持不喝一口酒,別人就不會去責怪你。不過隻要你拿起了酒杯,不能喝酒的你也會被別人認為能喝,想辦法去灌醉你。
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看見過沉迷於酒精的女孩子,在校的女孩子很少有嗜酒的,這是因為她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校裏,很少有酒局,這就缺少了嗜酒的條件。再一個就是傳統觀念裏,喝酒是男人的事,女孩子能喝酒的較少。尤其一開始接觸酒精,那種味道並不能得到女孩子的認可,這也是女孩子很少喝酒的一個原因。
所以說,借酒消愁的情況隻能有一種,那就是別人的縱容。這就需要媽媽向女兒加強安全教育了,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酒精的危害上,酒精不能解決一切,至少不能解決喝醉酒的她能否安全回家的問題。
別拿文身當非主流
對於新時代的女孩子來說,很多時候要的不是主流,而是非主流。這一點我們家長是看不慣的,可看不慣也要看慣。有時候確實沒辦法,非主流文化盛行,打壓是打壓不住的。前段時間不是流行懸掛嗎?就是用鐵鉤子穿刺皮膚後像掛豬肉一樣地掛起來,看得我膽戰心驚。我發現了一個現象,敢於去懸掛的人基本都熱衷於身體改造,更不用說文身了。
你猜一位青春期女孩對我怎麼說:“老土!和你有代溝,這才叫藝術,行為藝術。哪天我也掛起來,可惜有點怕疼。不過,最近想去文身,文條鯉魚在腰上,我們班的同學有偷著文的,我想弄條鯉魚精。”我詫異:“不怕老師知道嗎?學校允許文身嗎?”她說:“怕老師幹嗎,我可以偷著文,沒看現在許多明星都文的,那才叫潮呢!”這種論調有時挺讓人無語的,可是,不能否認的是,這卻是許多新時期的孩子都可能存在的論調,該怎樣解決呢?我可不想讓女兒以後弄得滿身文身,或是去穿刺,那真是太可怕了。還是趁早教育吧!
和女兒一起網上搜索文身,突然發現了一個蛇女,每一寸皮膚都被各種文身所替代,額頭上還明顯被填充了兩個大包,眼睛竟然也文成了綠色,冷眼一看真有點吸血鬼的感覺,我想,如果夜晚遇到她,估計不被嚇死也被嚇暈了。把自己搞成怪獸的樣子,是有點令人恐懼,這樣的非主流還是不要的好。女兒吃驚地問我:“媽媽,她為什麼要這樣?太可怕了!”我跟女兒說:“這叫文身,是用針一點點地在皮膚上繪畫,會很疼的,不過有些人以此為美。”女兒不屑地說:“在我看來太醜了,我可不要文身。”但願如此吧,但願她會一直有這個想法。文身確實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傷害。如果文身不當還會感染某些疾病呢。可是,有些女孩年輕不懂,非要文點東西以表示自己有個性。
年輕時的你文過嗎?我可以偷偷地告訴你,我的手背上燙過一個煙疤。那時我們學校裏流行燙煙疤,也就是在手上或是胳膊上用煙燙一個疤,並以此為美。我也跟隨了潮流,用煙狠狠地在手背上燙了一個疤。一直到上班後才感覺到醜,不過一直沒有去除,也算是青春期的印記吧。女兒有時會問起我手上的這個疤,我都不知道怎麼給她解釋,我曾和她一起討論了什麼樣的手才是美的,我想讓她意識到身體有疤痕確實不好。而文身則是由一些疤痕組成的,這多少會讓她有點畏懼感吧。
現在學校裏又流行起了文身,家長們擔心的是抑製不了孩子們的衝動,尤其是女孩子,如果好好的身體文上點東西,會給以後的生活招來麻煩。所以,媽媽一定告誡她,文身文上了就很難去除,她真的能不後悔嗎?有一天,外甥女告訴我,她的同學們偶爾發現她班的一個女孩子在鎖骨文了一個字母,這個發現讓同學們開始猜測她,並懷疑這個字母是否是她新男朋友名字的開頭字母,這種猜測讓大家背後議論紛紛,也給她帶來許多負麵影響。
文身大多被劃在另類裏,文身的人容易給人不好的印象。不要盲目地羨慕明星的文身,明星文身往往是出於職業的需要。我們畢竟不是明星,要引起那麼多注意隻會給自己招惹麻煩。另外文身是用細針頭沾滿文身藥水一點點地針刺,不是一般的疼,文的時候很痛苦,文上後很難去消除。再加上有些文身店衛生條件不好,很容易感染疾病。
當女兒對文身感興趣的時候,媽媽也可以選擇和她一起體驗一下文身仿真貼紙的樂趣,這種仿真貼紙貼在皮膚上可以以假亂真,很多演員都是貼出來的文身。那又何必去真的文身呢?這種貼紙可以隨意貼,今天貼條鯉魚,明天貼個蝴蝶或是玫瑰,不是要比永久的文身更有趣嗎?
女孩子都愛美,想在身上加點修飾可以理解,既然有不痛的貼紙,又何必去嚐試疼痛又難以去除的文身呢?
毒品沾不得
會對某些東西上癮,大多說明此人意誌力薄弱。意誌力薄弱是人性的一個弱點。所以,我們千萬別去挑戰自己的弱點,比如去吸毒,你以為你不會上癮,隻去試驗一下就行。結果,往往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
毒品絕對沾不得,這是媽媽必須告訴女兒的道理。
電視劇《霍元甲》中那個鐵血男兒因為別人的陷害沾染了鴉片,幾次險成癮君子,鴉片的毒害通過電視劇顯露無遺,許多鴉片吸食者賣房子,賣地,甚至賣老婆賣兒女去煙館吸毒。這都告訴我們鴉片等毒品絕對不能沾,一沾一輩子就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