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隨著各種娛樂場所的增加,毒品漸漸地浸入了日常生活,侵害著許多青少年的健康。尤其在迪吧、酒吧裏,年少無知的她很容易被毒品所捕獲。就像那幾年流行的搖頭丸,聽聽孩子們怎麼說吧,沒事,吃一粒很刺激。是的,吃一粒是很刺激,可就這一粒就上癮了。所以,想讓她不去沾毒品,最好讓她遠離那些娛樂場所,那裏真的不適合孩子們。現在有些電視劇渲染迪廳的魅力,處於青春期的女孩子也染上了逛夜店的毛病。在燈紅酒綠的誘惑下,成年人都難免會犯下很多錯誤,又何況孩子?禁止她逛夜店,定下規矩,有時嚴厲地禁止也是必要的。
其實,我們可以開誠布公地和她討論毒品,就像討論喝酒抽煙一樣,越是躲避的態度越會令她好奇。而毒品之所以能夠使人上癮,就是一開始讓你感覺到舒服,然後會慢慢地麻醉你的神經,慢慢地讓你死亡,這就是毒品的魅力,能讓你死去的魅力。好吧!媽媽可以和女兒看一下關於戒毒的專題片,看看吸毒後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這些東西一旦上癮後並不是我們自己能夠控製的。戒毒所裏用強製的手段來戒除,都不能完全地根治毒癮,這說明毒品的危害有多大。它並不是如喝酒、吸煙一樣,喝酒和吸煙或許我們自己能夠戒除,這吸毒真是戒不了,會毀了一輩子。再來看看麵黃肌瘦的吸毒者毒癮上來後的自尊全失吧。看到這兒,誰都會對毒品產生警戒心。
那麼,怎樣去抵製毒品呢?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媽媽要告誡女兒盡量不與社會上的一些不良少年在一起玩,他們當中藏匿著很多的癮君子,一旦被誘惑,就很難自拔。少去娛樂場所,那裏魚龍混雜,也是毒品的滋生地。在那裏不要接受陌生人遞過來的煙酒,其中也許會藏有引誘你的毒品;多加強人生觀的培養,不要盲目地去趕時髦,這種時髦不好趕,那是拿命開玩笑。
其實誰都知道毒品的危害,關鍵在於你的認知度。很多孩子以為那東西沒事,隻是抽著玩玩,體驗一下感覺。正是這種衝動挑戰了自己的意誌力,進而攻破了意誌力,人生就這樣陷了進去,不僅傷了自己,也傷害了家人。吸毒後人會失去控製力,當沒有足夠的金錢購買毒品的時候,當毒癮發作的時候,那時的你就是魔鬼。許多的犯罪由此產生,所以,國家法律是明令禁止毒品的,一旦發現販毒者要去舉報,這些販毒者危害的不隻是一個人,而是整個社會。
“杜冷丁”這些限用的藥品也常被販毒分子所利用,都要加以小心。上初中那會兒,媽媽醫院裏的一個二十幾歲的小護士竟然偷著販賣了近百支杜冷丁。一個才幾塊錢的針劑可以販賣到100多元,這麼大的誘惑讓她鋌而走險。現在想來真是不值,失去了自由,再多的錢又有何用,關鍵是毒品散發出去後會給多少人造成傷害。所以,抵製毒品必須讓孩子了解販毒吸毒都是違法的,是害人害己的。隻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抵製毒品。
現實中也是如此,往往越豔麗的東西越讓我們向往,就像豔麗的罌粟花,表麵的誘惑暗藏著殺機,所以,毒品不僅僅指鴉片一類的,許多讓我們上癮的東西都是毒品,比如太過於沉迷的網遊。
感情不是玩遊戲
剛剛說到毒品,愛情其實也是一種毒品,太過於執著的愛情會令我們不能自拔,患得患失讓我們既愛著又恨著,卻依舊離不開它!而另一個相反的論調是:那隻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何必當真呢?可往往越是把愛情當成遊戲的人,越容易把自己陷進去,到了最後不但不相信愛情,更不相信所有的感情。可以說毒品直接毀滅了你的肉體,而遊戲感情會直接毀了你的精神。
女兒曾問我:“媽媽,我可不可以同時愛好幾個人?一個給我做飯,一個陪我聊天,另一個出去賺錢。”我瞅著她笑:“所有的人都想被很多人圍著轉,可是現實是我們隻能愛一個人,愛得太多會很累,那需要處理許多人之間的關係,那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愛是講究忠誠的,想一下如果別人這樣對你,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女兒說:“我隻要別人全心全意地愛我,我可不想他愛好多,必須隻愛我一個。”這其實是人的一種自私心理,隻想讓別人寵著自己,不允許別人去背叛。而我們卻可以去背叛他,借口是那不是愛,隻是遊戲。可是如果你真的愛他,你就會圍著他轉,每時每刻都會去想著他,絕對不會做背叛他的事。所以,當她想遊戲感情的時候大多還是不愛,時間長了不但失去愛,而且造成愛無能。
愛無能是現在許多年輕人的通病,不是沒有愛的能力,而是不敢去愛。因為太怕受傷害,太怕對方把感情當成遊戲。最常見的就是剩女現象,怕承擔責任和傷害讓她們無法走進愛。尤其對於獨生子女的她們,小時候集萬般寵愛於一身,長大後當然想讓別人圍著她轉,而不去想自己應付出什麼,這樣自私的心理導致愛封閉,甚至去遊戲感情。就像前段時間外甥女跟我說的,他們班的一個女生長得很漂亮,特討男孩子喜歡。為了展現自己的魅力,她經常去搶別人的男友,搶了又甩掉。結果,女生都不敢搭理她,男生也不喜歡她了。由此可見,遊戲感情的人就像蝙蝠一樣兩麵不討好了。
感情不是玩遊戲,尤其對於人這種動物來說,任何拿感情當遊戲的人最後自己也會被感情玩弄。這是因為懂得動感情是人類的重要標誌,正因為重感情我們才會愛恨分明,當你把它當成遊戲的時候,你的遊戲對象也難免會同樣把它當成遊戲來玩弄你,就算你遇到的是一個真心投入的人,但愛之深恨之切,受到傷害的對方或許會對你進行報複,這樣的犯罪案例也是不少。
媽媽首先要讓女兒端正愛情的態度,告訴她愛情不是遊戲,愛情是雙方的感情付出,隻有真心才會換來真心。就如前麵的例子,那個女生為了證明自己的魅力,把感情當成遊戲,最後導致誰也不搭理她了,魅力不但沒有增長反而下滑。感情畢竟不是一顆糖果,不能想要就要,想扔就扔。如果你把感情當成一種情商遊戲,那隻能說明你的情商已經低得不能再低了。就像現在許多女孩子沉迷在破壞別人家庭的遊戲中,用姿色來獲取一些物質,到最後,把青春玩沒了還能玩什麼?
媽媽別對女兒經常灌輸感情並沒什麼了不起的思想,或者把自己對婚姻的消極態度傳導給女兒,這樣的後果隻能是讓她懷疑愛情。正處在青春期的她對於愛情的認知是美好的,是不可侵犯的。而愛情對於閱曆深厚的你來說,肯定早已失去了原有的色彩,要不我們為什麼一直懷念初戀時的純真呢?過早地向她灌輸愛情也隻不過是一片風景這種消極的思想,會令她懷疑愛情的忠貞度,也會讓她失去對於愛情的美好想象,給愛無能鋪下道路。
經常聽到有些媽媽在女兒跟前這樣說:“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看看你爸爸的行為吧!回家什麼也不幹,我們要他幹什麼?”“早知道就不結婚了,這麼多年還不是因為你才一直忍受著他,要不早就不跟他過了……”一邊抱怨一邊憎恨著,卻忘記了一旁的女兒用什麼樣的眼光盯著你,你的婚姻不幸讓她潛意識中懷疑男人,讓她不敢相信愛情,從而拿感情當遊戲。這其中或許也有你的一部分引導。與其這樣,不如和她多看一些純情的愛情片,多對純情的愛表示向往,這樣才能讓她的青春無憾。
杜絕A片的誘惑
有人說男人是視覺動物,難道女人不是嗎?對於A片,多數人都抵不過那種誘惑,總想要滿足感官的需求。對於處於青春期的女孩子,A片也是誘惑,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抵製這種誘惑。
很多青春期女孩子接受過的性啟蒙教育很少,青春期羞澀的她們隻能通過看A片或者黃色書籍這種地下行為去認識性,這不能怪她們,她隻是出於好奇,出於對於生命的探索。偷看也許並不是可恥,就怕她們抵不住誘惑,沉迷在A片中,既影響了學習又讓自己淪為低俗之人。因此,A片誘惑是對自製力的絕對挑戰,也算是一種“毒癮”吧!
我在初中時學校流行一種手抄本《少女之心》,同學之間背著老師傳閱,但學校是絕對禁止的。然而越是禁止的東西越能引發好奇,而大多的70後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慢慢地了解性。現在,隨著性教育的逐漸開展,孩子們對於性有了比較多的認識,但她們的自製力仍然很差,如果再介入A片的誘惑,更容易促使孩子們過早地走進偷食禁果的陷阱中。所以,對於性我們既要保持開放教育又要持保守態度,而A片一類低俗的東西是絕對禁止的。
現在A片的流行一部分來源於網絡,一部分來源於社會。媽媽可以和女兒開誠布公地談論A片,就像談論毒品一樣,告訴她這些東西都屬於違禁品,因為它會誘惑你稚嫩的神經。青春期對色情片充滿好奇是正常的,這時的身體正對性產生好奇。可是,我們要知道色情片的製作大多是使用了化妝技術,再就是使用假動作,這些動作對於青春期沒有發育成熟的身體來說,是體驗不到性快感的,所以,不要盲目地去模仿。尤其對於女孩子來說,一方麵看A片被發現後會引起非議,大家會感覺你的行為不檢點從而疏遠你。另一方麵在性好奇的驅使下很容易上癮,進而影響到學習。開誠布公地和她談論色情片有利於幫她抵製誘惑。
可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裏,孩子們有時候並不是主動地去搜索,而是有意無意地就會接觸到色情片,當一些赤裸裸的鏡頭暴露在她們眼前挑戰她們的神經的時候,她們第一個反應其實是束手無策。這時的媽媽可以告知女兒:“當性變成了交易的時候是肮髒的,A片也是一樣,它之所以會被販賣是因為會滿足一部分人的欲望從而達到商業目的。而這僅僅是商品。我們看到的是被擴大的性,是一種變態的假象而已。真正的性應該與愛有關,任何脫離了愛的性都不是美好的,甚至可以說是罪惡的,尤其靠出賣色相來拍A片是違法的,而我們沒必要為了這種可恥的行為而沉迷。”一旦女兒看過A片,看後的罪惡感與忍不住再想看的欲望糾結在她心裏時,媽媽要幫助她排解這種情緒。可以讓女兒學會轉移目標,扔掉手裏的片子,出去運動,和朋友一起出去遊玩,等等,時間久了就會擺脫誘惑。
其實,性衝動存在於任何一個處於青春期的男孩女孩中,這原本就是一個成長經曆。如果不能對她進行正確的性教育,她很可能會沉迷在色情片中無法自拔,甚至會導致以後的性扭曲。當發現她在好奇地看時,要及時地製止這種行為。也許,此時的她會產生逆反心理,會跟你說:“為什麼成年人可以看,我就不可以呢?”你的態度必須明確:在心智沒有發育成熟的情況下,有些事情隻有成年人可以做,未成年人是不被允許的,否則隻會對自己不好。
任何規則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有時候我們必須讓她學會遵守規則,這樣她才能慢慢地成熟起來。在這兒需要明確和重複的道理就是:性是聖潔的,任何脫離了愛的性和拿性做交易的行為都是可恥的。
裸聊是件可恥的事
網上常常爆出因裸聊引起的裸照泄露和糾紛,這對於女孩子來說是可怕的事,不僅會影響到女孩子現在的聲譽,還會影響到女孩子以後的幸福。僅僅因為一時的被誘惑或是好奇而去裸聊隻會給自己留下無盡的後患,也是一種極不明智的做法。
網絡時代,當視頻網聊侵入青春期女孩的生活,這絕會對給她們造成了一定的危險。小華,16歲,一次偶然的機會闖入一個聊天網站,瞬間被聊天氣氛所感染。對方引誘,“美女,敢不敢視頻?”小華打開視頻見對方是一個儒雅的男子,戒心開始慢慢地放下。在輕鬆的氣氛下,小華越來越迷戀和他的聊天。終於,有一天對方提出過分的要求,“敢不敢裸聊?這樣才夠真實。”禁不住對方三番五次地誘惑,小華開始脫衣服,裸聊就這樣開始了。但後來有一天,對方突然給她傳來一些裸聊的裸照,並聲稱如果不見麵就要把裸照公布在網絡上。小華驚慌失措,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為了不讓照片流落到網上去,也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譽,小華答應了他的見麵,並答應給一部分贖金贖回裸照。但對方的胃口不僅僅是這些,他想要的不僅是錢,還有小華的身體,於是,悲劇發生了。
這樣的裸聊案件很多,裸聊往往成了對方要挾的把柄。而青春期的她卻由於好奇和單純讓裸聊侵害到自己,尤其是現在還有以裸聊作為商業目的的可恥行為,作為媽媽應堅決告訴女兒參與裸聊是件可恥的事,也是危險的。想一想如果因為裸聊讓一些人鑽了空子,把照片散發在網上,那該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聰明的人是不會幹這種傻事的,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考慮好自己的處境,考慮好這件事情的後果,而裸聊絕對是不安全的,不可取的。
媽媽要經常告訴女兒,身體的隱私是女人最珍貴的東西,不要隨便給人看,尤其是未曾謀麵的網友。網絡上很多信息並不可信,信息傳播很快,裸聊照片一旦泄漏出去就再也無法挽回。我們都知道那些明星的豔照泄露事件吧,可能有人是故意泄露,有人是被人泄露,但不管怎麼說,這些隱秘的東西總會給女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當人們看到你不檢點的行為後首先懷疑的是你的人品,這將影響到你的生活,甚至影響到以後的戀愛。自愛才是自尊的根本,裸聊原本就不是一件自愛的行為。
那麼,怎樣遠離裸聊呢?最根本的就是不要盲目接受網友的視頻聊天,有時想象的東西要比真實的好。在打開視頻前就應該知道這個道理,視頻一打開就會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也會縮短想象。那麼,還是保留神秘的好,這樣或許做朋友還會久一些。當對方向你提出裸聊時,一定要引起警覺,不要因為空虛和寂寞去裸聊。堅決地刪除讓你裸聊的人,這樣的男人大多都是好色之徒,用裸聊來滿足他的感官,對於這樣的人,拒絕是躲避危險的最好手段。再就是少去聊天網站和一些不健康的網站,往往裸聊就存在於這些地方,不去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法。
據調查,除了一些寂寞的婚後男女外,青少年也成為裸聊的主體,處於青春期的他們越來越渴望內心的獨立,當性意識漸漸抬頭的時候,如果沒有正確的性教育引導,他們會有意或是無意地進入一些不良網站獲取性知識,這些網站往往伴隨著商業目的的裸聊。這種赤裸裸的聊法也吸引著青春期的女孩子,她們對裸聊的危險沒有足夠的認識。所以,在教育她禁止裸聊的同時,必須灌輸一定的性自律教育,不要因為性好奇而步入裸聊的陷阱,那可真是得不償失。
特別篇怎樣對付她奇怪的小腦瓜
為什麼你愛狗狗勝過愛我
女兒小時候經常和娃娃狗爭風吃醋。娃娃狗比女兒大兩歲,也算是我們家的一分子。女兒的出生首先令娃娃狗惶恐不安,這隻狗看著新到來的小寶貝一直在躲避。那時的老公怕娃娃狗傷到女兒經常嗬斥它不要靠近女兒。對於這一點我卻是頗為不滿,在我的心裏動物應該與人有平等的地位,既然養了它就要尊重它,並好好地愛它。
後來隨著女兒漸漸地懂事,開始和娃娃狗爭風吃醋了。4歲時的她見不得我抱娃娃狗一下,並為此質疑,“媽媽,你愛狗狗勝過愛我!”為此狠狠地哭,我隻好哄著她說:“我愛的當然是你,不過娃娃狗也算是咱家的一分子,何不試著一起愛它呢?”情緒穩定後的她開始和我一起喂狗,並和娃娃狗友好地玩了起來。
隻是女兒堅決不允許我去碰狗,這點確實讓我頭疼,從沒想到女兒會和狗狗吃醋,就像我小時候媽媽和吃弟弟的醋一樣。那時我經常哭著喊著問媽媽:“你愛弟弟勝過愛我,對不對?”我心理不平衡,總以為媽媽愛的是弟弟們,愛我少一點,甚至為此偷偷地打弟弟。或許,這是孩子們的通性吧?孩子們總想獲得父母唯一的愛,雖然兄弟姊妹間平時表現得那麼融洽,卻依然常常為了爭風吃醋而大打出手。媽媽對我們姐弟三人的解釋是:“你們三個我都愛,沒有多沒有少。”但我就是不信,後來終於慢慢地接受這個事實,現在麵對女兒同樣的質疑,該怎麼辦呢?
娃娃狗雖然隻是一條狗,卻伴隨我們很多年。到了現在女兒依舊在懷疑我對狗狗的感情深一些,對她的感情淺一些,即使娃娃狗對女兒那麼依賴。有時我會故意說:“那麼,好吧!你既然這樣認為,咱們就把娃娃狗送人吧。”女兒聽後忙搖頭,“不能把娃娃狗送人,我愛它,但不許你愛它。”這是什麼邏輯?後來女兒把這個概念延伸到我能不能再要一個孩子上,我可沒說我想再要一個孩子,她卻惶恐地認為我會要,並因此會有個小弟弟或小妹妹。於是,她時常警告我,如果再要一個小弟弟或是小妹妹,她就要離開這個家。就這樣我被她控製了,隻能給她唯一的愛。想一想這可能是她內心安全感缺失所造成的,害怕失去愛是她所擔心的事。那麼,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給她全部的愛,並教會她學會分享愛,因為愛不是唯一的,也需要分享,隻有懂得分享,才會獲得愛。
自私、驕縱是獨生子女很容易表現出來的性格之一。我接觸過很多獨生子女,當事情擺在麵前並引起爭執的時候,獨生子女的特質很容易就表現了出來:他們會不管不顧地實施情緒發泄,完全不顧你的感受。他這種自私是性格缺失的結果。
而對於這種性格缺失的填補就是讓他們懂得分享愛,學會奉獻愛。於是,我讓女兒和娃娃狗分享同等的愛,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這種分享應該是平等的。不管女兒再怎麼反對,最終她還是會妥協,把娃娃狗當成自己家庭的成員之一。
教會女兒分享愛是媽媽首先要做的事,見過有些媽媽這樣對待孩子的自私心理:當孩子與某個事物爭寵的時候,這些媽媽並沒有告訴她愛需要分享,而是果斷地拋棄了爭寵對象,這讓孩子無形中形成了更加自私的心理。小區裏就曾發生過這樣的事件,就因為孩子不喜歡家裏的狗狗,狗主人竟然當著孩子的麵把狗腿打瘸然後扔了出去。看到被打瘸的狗,我就在想,這樣的殘忍心態怎麼會教育出有愛心的孩子?愛不但沒有被分享,反而被霸占,這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長大以後的她或許會嫌你礙眼,把你扔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