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斡離不放虎歸山(1)(3 / 3)

金兀術對自己的哥哥說道:“斡離不,皇上讓秦檜寫信,條件不是說得很清楚嗎?加倍付與歲貢,哼哼,還滿足不了我們的胃口!若不答應咱們的條件,還和議什麼,打過去便是!”

斡離不道:“老四,你怎麼跟粘罕一個論調?上次打了汴京又怎麼樣?還不是班師回來?張邦昌那種人又不得民心,還不如與趙構多多親近。”

“老二,我說你怎麼看不明白呢?張邦昌要是很得民心,咱們扶他做什麼?”

“這個,這個……”

“好了好了,我也是奉皇上之命接待南使,究竟要怎麼辦,還是稟明皇上,讓他定奪吧。來人哪!”說著,金兀術召喚上來兩名士兵,讓他們帶康履先去進餐和歇息。斡離不看了看金兀術,心裏有些不滿。

張所將嶽飛請到自己的軍營之後,立即將嶽飛從革職前的修武郎升至武義郎。

建炎元年九月下旬,張所命王彥率嶽飛等以七千兵力渡河作戰,王彥、嶽飛所向披靡。在霧氣朦朧之中,嶽飛等由水淺處陸續越河登岸,戰鼓猛響,嶽飛騎著白龍駒一馬當先,隨後跟著王貴、牛皋、傅慶、張憲等人,衝入敵陣,很快又一個敵人的陣營被他們拿下。

這天,在皇宮內,宋高宗趙構正昏睡無神,隻見汪伯彥帶著康履快步進來,稟報道:“皇上!皇上啊!康公公回來了!康公公回來了!”趙構連忙站起來,道:“見著太後沒有?”

康履高興地道:“見著了!見著了!”說著從袖中拿出一封信,雙手呈給趙構,“皇上您瞧瞧,這兒還有太後給皇上的親筆信哩!”趙構連忙將信拿到手中,吩咐太監將燈火弄得更明亮些。太監舉火折子點火掌燈,頃刻間禦書房一片光明。趙構在燈上拆信恭讀,看著看著,突然以悲聲把韋貴妃寫給他的信讀了出來,道:“關山魂夢長,塞雁音書少。兩鬢可憐青,隻為相思老。歸傍碧紗窗,說與人人道,真個別離難,不以相逢好……娘——兒的親娘啊……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愁煞矣,不與離人遇……”

看著信,趙構禁不住失聲大哭起來,那些太監均跪地一起哭泣。康履勸道:“皇上節哀啊,太後若是知道了,不知道又該多心疼了!”

趙構悲憤道:“太後初為我母,因宮製不宜,她連抱我一下都不能。到了六七歲,我體弱多病,太醫不許我與任何人接觸,娘來看我,都站在十尺之外。等我長大成人,娘犯了慢君之罪,被打入冷宮,每個月隻能見個一炷香的工夫,也都是隔著老遠說話。直到我二十歲成家了,我母子這才重聚。終此一生,朕與親娘之間說個體己話,不過就是這兩三年,而今卻又麵臨天涯漂泊,南北分離……天啊……我二人既有母子之緣,卻又聚少離多,一個在宮廷養尊,一個在異鄉受苦!”說著,他一下子坐在椅子上,頹然無力。

汪伯彥長揖道:“皇上……皇上……小心龍體啊!”

趙構道:“《易經》有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咱們這大宋趙氏之家究竟是積善之家,還是積不善之家?為什麼享餘慶何其之少,而遭餘殃又何其之深啊?!”

康履道:“老奴此次去了那金國,他們正在猶豫要不要再打,皇上,您要是想迎太後回來,可得要早作決斷啊。”

趙構悲歎道:“江山飄零,滿目瘡痍,金人食我骨髓,又何必殺雞取卵!國庫哪兒還有銀子給他們呀!”汪伯彥趁機啟奏道:“皇上,如何滿足金人的胃口是其一,臣今兒個聽說張所張大人命部下渡河作戰了,若是惹惱了金人,皇上欲完人倫之禮,可就千難萬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