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MBA的同學請我說說領導人的個人魅力與領導能力之間的關係。這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新話題,常有人說,又常說常新。在我看來,個人魅力有四個基本來源,也許不可同時具備,但必有其中一二。
一是個人熱愛產生的感染力。熱愛引發的專注、投入、迷戀與奉獻,能讓我們看到人對某件事情由衷地展現出的神采。這種神采不一定隻是語言,也可以是因為熱愛而產生的表情和動作,它可以讓習慣了平庸與沒有愛好者羨慕,而在這個意義上形成的凝聚力與特長,才會更具有魅力。
二是真誠產生的刺激力。很多人習慣了圓滑與沒有棱角,尤其是喪失了真誠表達與擔當的能力,因而,那些敢於直麵問題與勇於承擔責任的人,往往能讓我們這些世俗的庸人汗顏。這就是魅力:為什麼我們明知正確卻不敢做,而他敢做?
三是新知識產生的啟發力。先知總是走在我們的前麵,他們告訴我們的東西往往是我們沒想到的,或者跟我們想象的不一樣,或者經由事實印證了他們說的多麼有價值,所以有遠見者總能讓人欽佩與仰慕。
四是溝通中產生的通情力。樂於溝通與善於溝通,會使得有些話特別能引起我們的共鳴,而且直接切中我們內心隱秘的心動。這是一種很特別的被打動的感覺。他是他,但是他非常了解我,甚至比我還明白我。
事實上,一個人真正的魅力也不隻是其中的一項,積累得越多,魅力就越大。“魅”是未顯之力,這並不是膚淺地指人俊朗的相貌。如果帥哥美女有這四項裏麵的一二,就太有殺傷力了。
個人以為,領導者的魅力不等同於領導的能力。很有個人魅力的領導可能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因為前者可以帶有很個體的成分,而後者則意味著一種能力。很多大公司的老總個人魅力很有限,而很多很有個人魅力的人也許僅僅是藝術家或者專欄作家。但是,有些元素也比較明顯,就是個人魅力可以創造出讓人甘願追隨的領導能力,它也可以放大領導能力,甚至還可以在關鍵時刻成為領導者爭取更多群眾資源與關鍵人才的利器。
個人魅力也可以妨礙領導能力,尤其是在組織要求與個人魅力的指向有矛盾的時候,比如,個人魅力會導致組織過度依賴個人。有時,個人魅力創造的粉絲效應會讓追隨者產生過高的期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個人魅力在需要被維護的同時,也需要被管理,需要在特殊的場景下使用,否則也可能成為組織潛在的危機。對於有魅力的人來說,也須常常提醒自己,避免自戀情懷與自以為是的心理。
老袁閑話
◆過去你可以沒有個人魅力,但是現在個人魅力越來越重要了,隻會讀稿子、坐主席台、講套話的領導越來越被大家鄙視了。八股文、主席台臉、標準照、念報告越來越有諷刺漫畫的味道了。
生命長青,好玩至上
很多媒體問我:“你的生產力那麼強,幹的事情那麼雜,很多事情還做得那麼有模有樣,最重要的經驗是什麼?”我告訴他們,因為我從小愛玩,我父母那時候天天打我也沒有把我打服帖,我還是鑽研怎樣躲開父母的監控,玩成我想玩的東西,所以我始終保留著從小到大一貫的創造性思維與行動模式。人的成長固然有父母的教養與學校的教育,但如果隻有這些教養與教育,一個人就不是他自己了。我有那麼多兄弟姐妹,在幾乎同樣的父母教養模式與學校教育模式下個體差異卻非常大,原因就在於大家保全了自己的個性。
我說的玩,有五個層次。
一是孩子的玩。孩子就是會玩的人,而家長與老師就是想讓孩子變成不玩的乖孩子。一個孩子會玩,還能在正規教育裏馬馬虎虎過得去是最好的;隻會守大人的規矩而不會玩的孩子就成了廢孩子。玩才是孩子的本質、天分、快樂與基礎,在玩裏是有思維、探究、投入與行動技能的。沒有了玩,其實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性基本就處在低級狀態,就算裝滿了學問,這個孩子也很可能喪失了屬於自己的可愛與天性。
二是業餘愛好的玩。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尋找滿足自己成功需要的那個專門投入點。有了這個點,其他的一些我們曾經接觸的見識、小特長與愛好可能就退而成為業餘愛好。有沒有這樣的愛好可玩,決定了我們能不能有效地轉移一下壓力,擁有一點兒平衡單一挫折感的資源,以及交往另外一些朋友的途徑與積極消耗時間的娛樂技術。有一點兒業餘愛好也同樣會為我們增加不少的魅力,如果你什麼也不會玩,就會顯得無聊、枯燥、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