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說起來很抽象,但是我們可以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做。比如,今天我們對一些事情、一些職業、一些人物感到好奇,這個時候就要放心大膽地去做、去嚐試,不要因為害怕失敗從一開始就放棄,這是最可惜的。
有很多同學想請我到他們學校演講,但隻有為數不多的同學做了嚐試。我自己的原則是:如果普通同學邀請我,而我的時間也能擠出來,我基本都會接受邀請。無論是對同學本人,還是對學校來說,我們做的都是一個連接、一種服務。而且以我自己長期的經驗來說,當我能為大家做點兒什麼的時候,最起碼我可以變得年輕一點兒。所以,隻要我們投入了,都會有很好的回報;而隻要我們認真地去做,都會比其他人做得好。
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很大程度上是我們不夠堅強,或者是我們的投入不夠。當我們投入較多,而且覺得這件事即使失敗了也願意去做的時候,失敗的概率其實是很低的。
老袁閑話
◆童心包括什麼?一是好奇,就是對自己不明白的東西自然地發問;二是探索,就是對別人解釋了的東西,不以知道別人的答案為滿足,而要以自己的實踐與行動去嚐試一下,即使別人嚴格規定了不可以,還是要嚐試一下;三是有自己的結論,在經驗的基礎上,得出自己的結論或者提出新的疑問。
◆很多人就是行動家,所以實效性很強,當然有的時候成本與學費也高點兒,但如果我們把眼睛裏有活與手上有活結合起來,那麼我們吸取經驗教訓的能力就強了,對風險與問題的控製能力就會提高,這樣成本就可以降下來。
教養與優雅
前段時間,我在以色列遇到賀雄飛,他聽說過我寫的《調教——獨生世代的新親子之道》-書,便請我在30分鍾內給他說說教養的關鍵是什麼。我用4個詞、8個字做了概括。
其一是見識——讓孩子的眼睛看到社會、人文、自然的各樣場景,激發他們自然內在的響應,我相信孩子們的好奇心會有奇妙的自然回應。他們對於各類見識會有所取舍、有所偏好、有所側重,但見識才能使得他們的選擇不是從一開始就陰差陽錯、落在偏門。
其二是探索——見識之後孩子們會有所動作、有所嚐試。非體驗他們不會引為自己的東西,非體驗也會使得他們用想入非非作為考慮事物的依據,孩子的探索雖然不是盡情的,但至少是有所參與的。
其三是溝通——在孩子的見識、探索中,他們會遇到很多問題,或者身曆不能承受之險,因此家長與長輩基於知識、經驗的分享是必要的。溝通首先是一種態度,其次是一種習慣,再次是一種技巧,最後是一種學習。現在的孩子知道的可能比大人還多,如果家長不認真準備學習,在和孩子的溝通中往往處在劣勢。這倒也沒有什麼,至少家長知道了孩子的想法,而且也大可在溝通中向自己的孩子學習。
其四是決策——讓孩子學習做決定,並且做合理的決定。在孩子做的決定與你可能做的決定之間進行討論,分析孩子做不同決定的利弊,並在孩子做了決定後,利用評估決定結果的方式來一起反思。總之,培養孩子的決策能力將形成並鞏固孩子的主見,也會幫助孩子形成高質量的獨立能力。
教養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成為家長心目中所謂的好孩子,也不是把家長對世界的判斷與選擇灌輸給孩子。教養的目的是給家長一個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學習如何挖掘和發現自己孩子的獨特潛力與天分,培養與鞏固自己孩子的內在愛好,並讓孩子發揮自己的行動能力和習得優良的技能。
從本質上來說,父母不是孩子的主人,他們隻是一個礦工,盡自己勘探挖掘的責任。如果孩子是煤礦,那麼就最大限度地讓孩子盡煤炭的用途;如果孩子是鉛礦,那麼就最大限度地讓孩子盡鉛的用途;如果孩子隻是石灰岩,那麼就讓他們盡石灰岩的用處。用得其所,其情甚配,其用甚佳。如果非要把鉛礦當作金礦來開發,把煤炭當作鑽石來加工,那麼痛苦與鬱悶的就不隻是孩子或用戶,最終還有與家長、孩子相關的所有朋友。國人本來就望子成龍、望女成風,而在獨生子女的背景下,更多的父母為了自己所謂的“不能教養失敗”進而替代以包辦的期許與行為,而結果就出現了類似背棄教養基本規則的做法,導致了很多可悲可歎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