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兩個學院開得很紅火,特別好招生,一個是金融學院,一個是藝術學院。兩者分別代表了男人和女人的夢想。男人想成為很有錢的男人,女人想成為很有名的女人。我們想要得到的結果是和代價相對應的,這個過程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簡單,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所以,創業不是簡單的追求財富,它是有成本的。大家能理解高收益、高風險。但是,高投入不一定代表高收益。高投入有可能得到高收益,也有可能血本無歸。我們看到的那些很有錢的創業者,其實隻是很小的一部分。你沒有看到的是一大批倒閉的企業。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這樣,我們幹嗎還要創業呢?”原因很簡單,有的人就是喜歡做這件事。人需要找到自己,怎樣去發現呢?得試一試。也有的人一輩子沒試過。但是,當你想到的時候,就要試一試。柳傳誌到了40歲都還要試一試,他之前在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工作,收入也不是太好。他在差不多40歲的時候才開始創業,卻做出今天這麼大的成就。
有的人真的是創業的天才。我在《趁年輕,折騰吧》裏,跟大家分享過一位專門做寵物用品生意的創業者的故事。最近他要舉辦一個全球狗模特大賽,要把品牌做起來。他發現,越做好狗、越做美狗、越做貴狗,就越能把品牌做起來。將來賣狗糧是不掙錢的,因為狗糧都是定製的。那麼,就做時裝。現在狗的時裝都是照著人的時裝去演變。他在研究市場後發現,狗時裝不能簡單去套用人時裝,所以他就在做大時裝業務,這樣定價權就能掌握在自己手上。
生意總在變化,做生意也有賺有虧。如果你是因為喜歡而去幹這件事的話,那就很好。袁隆平一心想研究水稻,把水稻產量問題攻克了,賺錢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最理想的創業正是這樣的,而這種狀態的人在創業者中隻占20%。
創業的人分三種類型。第一種人屬於生存型創業。他實在不能幹別的事兒了,隻好創業。這種類型的人是真找不著機會。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創業者出現在上海,當時國家不給分配工作,街道也不給分配工作,沒辦法,隻好去做個小買賣。第二種人屬於愛好型創業。這類型的人自己就是喜歡這件事兒,為了做這件事兒整出一家公司,自己當老板,自己說了算。不管幹大幹小,不管怎麼幹,不管遇到多大風險,都由自己來決定。也就是說,他要滿足自己內心想做一件事情的欲望。第三種人屬於投機型創業。這種類型的人看某個創業的人成功了,賺了很多錢,所以也想去創業。
按道理來說,第三種人的成功率是最低的。究其原因,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人沒有其他的收入,好不容易才湊到一點兒錢,所以不允許自己失敗。就像我創業的時候,把能借的錢全借遍了,自己的信用總共值十幾萬元錢。假如自己破產,基本上就還不起兄弟們的錢了,所以隻能給人家拍著胸脯說:“隻要我活著,做牛做馬,一定還你這個錢。我要真的還不清,下輩子還做牛做馬。”這麼說,主要是因為自己的全部信用已經抵押在上麵了,所以就不允許自己失敗。有的時候,你遇到一些困難也不敢後退,是因為你沒法退。退了以後,怎麼見父老鄉親呢!就像項羽沒法回江東一樣。這是第一種創業,它有較高的成功概率。
第二種人為了愛好而創業。有愛好的人,就有一個特點,就是很用心。一旦你愛好或者喜歡一個東西,就會把它研究得很細。你對它的了解會達到常人所沒有的水平。創業也是一樣的,一旦你喜歡上這件事情,你就會用心去琢磨出一個模式來,作為它的幹法。而這個幹法,是其他人沒有的,因為別人沒有把它當回事,就不會琢磨得那麼細,這是第二種人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隻有第三種人,這種投機的人懷著僥幸的心理,往往既不像愛好創業者那麼投入,又不像生存創業者那樣別無退路,投機者是隨時準備開溜的。他隻是想著發財,一看無望了就不做了,立馬去尋找其他機會。很多炒股、賭博的人,包括一部分創業者,都懷有很大的投機性。這就是為什麼炒股的人不怎麼容易掙錢、賭博的人基本上都會輸錢,也是為什麼投機型創業者基本都會失敗,原因在於他從來沒有認真地在這件事上有足夠的投入。創業這件事情,就算你把全部身家都放進去,成功率也是蠻低的。而你隻投入那麼一點點,那基本上就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