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絲作了自我介紹,並且說麗絲的兒子將是羅傑的新同桌,麗絲希望他們倆要好。即便是在當時,麗絲也知道這不過是幾句表麵的應酬話,並不是內心深處的願望。但麗絲可以看出,這話給她幫了忙。
羅傑兩次邀請比爾到他家去,麗絲都找借口回絕了。後來就發生了那件使麗絲永遠負疚的事情。
麗絲生日那天,比爾放學回家,帶回一隻髒兮兮的折成方塊形的紙盒。打開一看,裏麵有3朵花,一張用蠟筆寫著“生日快樂”的卡片和二枚鎳幣。
“這是羅傑送的。”比爾說,“這是他的牛奶錢。我說今天您過生日,他非叫我把這帶給您不可。他說您是他的朋友。因為全班就您一位媽媽沒有強迫他再調換一個同桌。”
讓心靈透透氣:客忍是溝通的第一原則,也因為有這種精神,才能保持所有人類思想的精華。
讚揚的魅力
世界上有一首最動聽的歌--讚美,這也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
--梭羅
百老彙的一位喜劇演員有一次做了個夢:自己在一個座無虛席的劇院給成千的觀眾表演--講笑話、唱歌,可全場竟沒有一個人發出會意的笑聲和掌聲。
“即使一個星期能賺上10萬美元,”他說,“這種生活也如同下地獄一般。”
事實上,不隻演員需要鼓掌。如果沒有讚揚和鼓勵,任何人都會喪失自信。可以這樣說:我們大家都有一種雙重需要,即被別人稱讚和去稱讚別人。
讚揚人也是一種藝術,不但需要合適的方式加以表達,而且還要有洞察力和創造性。
一位舉止優雅的婦女對一位朋友說:“你今天晚上的演講太精彩了。我情不自禁地想,你當一名律師該會是多麼出色。”
這位朋友聽了這意想不到的評語後,像小學生似的紅了臉。
正如安德烈·毛雷斯曾經說過的:“當我談論一名將軍的功勞時,他並沒有感謝我。但當一位女士提到他眼睛裏的光彩時,他卻表露出無限的感激。”
沒有人不會被真心誠意的讚賞所觸動。耶魯大學著名的教授威廉·萊昂·弗爾帕斯經曆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年夏天又悶又熱,他走進擁擠的列車餐車去吃午飯,在服務員遞給他菜單的時候,他說:“今天那些在爐子邊燒菜的小夥子一定是夠受的了。”
那位服務員聽了後吃驚地看著他說:“上這兒來的人不是抱怨這裏的食物,便是指責這裏的服務,要不就是因為車廂裏悶熱大發牢騷。19年來,你是第一位對我們表示同情的人。”
弗爾帕斯得出結論說:“人們所需要的,是一點作為人所應享有的被關注。”
讓心靈透透氣:讚美他人的哲學,不是外交官或慈善家專用的,任何人都可以運用,且隨時隨地可以運用,其效果非常驚人。
說不行永遠不行
以月亮為目標,可以射住大雁;以大雁為目標,可能隻射住石頭。
--柏拉圖
裏維倫德·鮑勃·理查德是一個成功者。他曾在奧運會上得過冠軍。
理查德得冠軍的秘密是:決定試一試,並且馬上行動。早在幼年,他就懂得:要實現某種目標,首先必須這樣想,其次必須這樣做。
理查德13歲時下決心當一名傑出運動員。他選擇了撐竿跳高,訓練時間超過了1萬小時,他從1萬小時的訓練中悟出了一個“秘密”:你希望做什麼--你決定做什麼--決定你能夠做到什麼。
但是,你或許提出疑問,“理查德身體健康,四肢發達,天賦良好,這才是他成功的原因。”不對,任何確立了生活目標的人隻有不懈地努力工作才會成功。
讓我們看一看一位身體不像理查德那樣健壯的運動員吧。這位叫登普西的運動員生下來時右腳隻有一半,右手變形,可是從小他的父母就幫助他樹立起這樣的信念:“我是能夠做事的,我會有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