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總杯之外,便是聯賽冠軍的排列。英格蘭聯賽從創辦到目前所產生過的113個冠軍,在“上半場”入門處的那麵長牆上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三大豪門的長篇曆史:查普曼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期開始締造的阿森納王朝,九十年代中後期法國人旺熱對“槍手”阿森納采取的與歐洲大陸同步式的變革;香克利、帕斯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建築起來的利物浦王朝,以及那首膾炙人口的利物浦隊歌《你永遠不會獨行》(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蘇格蘭人巴斯比從五十年代末開始創造的曼聯傳統,第一批“巴斯比男孩”在慕尼黑空難中的大悲劇,和後來第二批“巴斯比男孩”將曼聯推上曆史高峰的偉績。其餘像利茲聯、托特納姆熱刺、布萊克本、阿斯頓維拉和切爾西等地區強隊的風光時刻也曆曆在目。
介紹或長或短,但榮耀卻是永存的。在充滿懸念和刺激的杯賽中,在以周期出現的聯賽中,一個又一個的俱樂部,承載了不同地區人群的希望和幸福,足球的種子就這樣長久地栽進了英格蘭人心中,並且從此代代相傳。
長廊上展現的不僅僅是一部英格蘭足球的曆史,編纂者沒有忽略不同曆史背景下英格蘭的社會現狀。例如1906年曼城球星梅勒迪斯因為足總處罰停賽7個月後,轉投曼聯,介紹這個事件,就包括了英國政府對勞工薪水設置上限的社會影響。威爾士天才梅勒迪斯根本不滿足英格蘭足總製定的5英鎊最高周薪的限製,曼城隊為了留住他,必須私下付給他額外的薪水。這種通過繞開薪金上限的做法,其實在那個時代的職業足球俱樂部中是十分常見的,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每周5英鎊的薪金上限,和當時英國政府對所有勞工製定的薪金上限是一致的,這在現在的球迷看來,真是很難想象,如今享受著時尚明星地位的職業足球明星們,在百年前的社會地位,和普通工人的收入水準一樣的低下,而職業球員工會和其他行業工人工會一樣,在“二戰”之前,始終都為了謀取更好的福利待遇,和政府進行著長久的抗爭。
被英足總查處而加盟曼聯後,梅勒迪斯,這個號稱英國足球曆史上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球星,仍然沒少拿薪金上限之外的額外錢,不過他終生都在反抗這種侵害球員利益的社會製度,英格蘭職業球員工會,就是梅勒迪斯退役後發起的,至今對英國乃至歐洲足球都保持著巨大影響。職業球員工會在二十年代的一張宣傳畫(如圖),也是梅勒迪斯設計的,這個充滿爭議的傳奇人物,不僅憑借精湛球技在英格蘭博取了不世名聲,也是薪金上限事件、造成曼城曼聯同城兄弟彼此仇視的焦點人物。
當英國足球在二十世紀初進入第一個黃金時代,所有的足球器具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縫製足球的線,從足球的表皮上消失,這是一大進步:擺在麵前的兩種不同足球,伸手去摸一摸,瞬間就能感到巨大的差異。這便是現代工藝對足球的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沒有對英國足球產生太大影響,三十年代初阿森納崛起為第一支真正一統英格蘭足壇的王朝球隊,10年內5奪頂級聯賽冠軍。在這個時期內,護腿板跟球鞋的工藝也有了新的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隨即爆發,則是對英國足球災難性的打擊。在博物館的長廊上,你能找到戰爭侵蝕足球的史實:士兵們在倫敦南部的足球場地上出操打靶——當人類生存危機時,足球得給戰爭讓路。“二戰”後,足球又進入了一個黃金階段,第一場觀眾達6位數的足球比賽頻繁在英格蘭出現。戰爭過後,足球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裏,成為了人們忘記傷痛的主要娛樂方式,在這個時代裏,足球不再隻是勞工階層的消遣方式,即便是高層貴族,甚至王公大臣,也到足球場邊“與民同樂”,社會階級的矛盾,至少在足球場上和場邊,出現了一種融合的跡象。
故事延續至今。這的確是“高於比賽”的內容,百年來的足球曆史和百年來的人類曆史交織在一起,戰爭、科技和經濟都在影響著足球的發展,而足球也在影響著社會的進程,1957年曼聯隊的慕尼黑空難,1984年足球場上的海塞爾慘案和1985年的希爾斯堡慘案,1990年加斯科因在意大利流下的眼淚,1999年曼聯神奇的“三冠王”……在這條長廊上,你能感受到英格蘭足球浮沉的脈搏,你能體會到,沒有英格蘭,足球仍將是世界第一運動,但是沒有足球,英格蘭將是一個蒼白平凡的民族。
然而你不能在這麵牆前走得太快,因為對麵牆上,包含了另一個主題“球迷的生活”(A FAN’S LIFE)。基本上也是按照時間循序排列的,從第一張足總杯比賽的球票,到2002年春天諾丁漢森林主場上舉行的婚禮。用這麼大的篇幅介紹球迷的生活,因為英格蘭足球在一百多年的演變曆史中,繪畫人最深的體會是:沒有球迷,就沒有足球。
走廊前半段走到盡頭,是一片獨特的展區“開始”(IN THE BEGINNING)。這裏有日本人模仿中國蹴鞠的畫像,有埃及人站立踢球的古老遊戲記錄,也有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期間,英格蘭的古老足球遊戲油畫——兩個村莊的人追逐一隻球這些跟現代足球並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博物館記載著人類曆史上任何跟足球有關的點點滴滴。
轉過頭來,右側長牆的主題,是令人興奮的“最偉大的比賽”(THE GREATEST GAME)。在一塊長達15米的牆麵前,你能欣賞到1966年英格蘭隊在本土奪取世界杯的經典場麵,嵌入牆內的電視畫麵,不斷重放著英格蘭隊決賽打敗前西德隊的畫麵。對於這場最富爭議的世界杯決賽,英格蘭人沒有藏短,至少在博物館的介紹中,他們承認英格蘭隊在加時階段打進的第三個進球,皮球的主體確實沒有越過球門線。
另一個電視畫麵上,循環播放著英格蘭隊曆史上的其他經典戰役,1970年世界杯,守門員班克斯麵對貝利射門時的神奇撲救;1986年世界杯決賽小組賽3比0戰勝波蘭,萊因克爾的帽子戲法;1986年世界杯複賽1比2輸給阿根廷,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這個讓英格蘭人無比痛恨又無比崇拜的另類天才以及那個“世界杯最偉大進球”,還有1990年世界杯半決賽點球輸給德國隊的全過程,以及1998年和2002年世界杯的精彩時刻。
再接下來的,是足總杯的傳奇比賽,1991年萊因克爾和加斯科因帶領托特納姆熱刺隊半決賽戰勝阿森納的戲劇性場麵,利物浦在2001年的複興“三冠王”,紅軍球迷能在他們足總杯決賽1比0僥幸戰勝阿森納的場麵中找到一點點慰藉。歐洲賽事的“偉大比賽”,對於英格蘭俱樂部來說,同樣數不勝數,不過在這個博物館裏,沒有比1999年在巴塞羅那,曼聯隊奇跡般反敗為勝打敗拜仁慕尼黑,奪取歐洲冠軍杯的畫麵更受歡迎的了。
“最偉大比賽”對麵的牆上,是另一個主題“足球實物”。這裏陳列的每件物什,不是英格蘭足總經年積累下來的珍品,便是球迷無償奉獻的收藏。
想看看1871年謝菲爾德隊的球衣是什麼樣子嗎?這是一件毛衣!淺藍色的衣麵,配上深藍色的袖子,領口是深藍色的圓領,如果放在今天穿,這將是一件不錯的休閑裝。不過這件漂亮的球衣當時並沒得到謝菲爾德這個曆史上最早的足球俱樂部球員的喜愛,因為謝菲爾德也是個多雨之城,陰雨纏綿的天氣情況下打球,這種厚毛衣積水後,讓球員身上負重不少,嚴重影響了他們的體能。
想看看英格蘭代表隊的第一件隊服嗎?純白的毛衣!左胸縫製了英格蘭足總的標徽。這是1872年曆史上第一場國際比賽時英格蘭隊的隊服,對手是蘇格蘭隊。
早年的球衣都是毛衣,英國氣候陰冷,穿毛衣當然可以禦寒,厚厚的毛衣吸水性能一流,穿上這種毛衣比賽,半場不到,球員們的體力自然嚴重下降,所以把毛衣當球衣的曆史在英格蘭足球曆史上變成了一個笑話。
最初的護腿板也是那樣厚重,球鞋完全是厚底皮鞋,阿斯頓維拉隊在1892-1893賽季的球鞋,就是當時英格蘭西北礦工下煤井穿的工作鞋。
即便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實物”,同樣也讓人吃驚。1956年足總杯決賽,曼城隊守門員德國人特勞曼脖子骨折,他硬是戴著一個特製的保護脖子的皮夾上場比賽,幫助曼城隊1比0打敗伯明翰隊,這個特製皮夾,成了足球博物館的珍品。有趣的是,特勞曼在二戰期間是個德國傘兵,當然,他當年降落的區域不是英格蘭,否則曼城隊也很難接受這個敵對國守門員了。2002年11月9日的曼徹斯特德比戰前,79歲的特勞曼專門從德國趕來觀戰,老頭賽前專門到足球博物館看了看自己當年佩戴過的器具,這又給博物館留下了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