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習慣的力量
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
習慣是一個人經過長時間做某一件事而形成的一種不自覺的或者自發的行動。每天要洗手、刷牙、洗臉,這些最平常的事到底給了我們什麼呢?它給了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秩序。有良好習慣的人辦事有條理,不會手忙腳亂,這實際上就節省了時間。節省了時間也就延長了生命,你就可以利用有限的人生看更多的風景,做更多的事情,想更多的問題,享受更多的快樂。要想擁有美好人生,就要有良好的習慣。
很多偉人都有一種良好的習慣——手不釋卷。毛澤東硬板床上的“半壁江山”都是書;馬克思在大英國家圖書館中痛苦的思索,地上留下“一道溝”;列寧在獄中起草文件,一天連吃六個墨水瓶。因為他們有讀書的習慣,有思考的習慣,有記錄和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所以才能寫出億萬民眾想說的話。讓半個地球的人改變了人生命運。這些偉人的另一個可貴之處在於他們懂得“書沒有長腿”的道理,所以他們都有把自己的思想付諸實踐的習慣。他們時刻不忘去讓別人懂得自己的思想,並領導民眾實現它。縱覽這些偉人的一生,他們的成功取決於他們從小就養成了思想和行動的習慣,並在日後的生涯中使這種習慣逐漸成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積極向上的習慣
一個人的人生幸福是等不來的。我們不做投機取巧的人,要正正當當地做人,但要善於利用潛意識,運用潛意識為我們培養一種積極向上的工作習慣,同樣可以獲得人生的幸福。
積極向上的習慣,怎樣培養呢?
前美國總統卡特在佐治亞州讀書時,曾在作業本上寫了“積極向上的習慣”有這樣幾項內容:
1.期望完成你想做的事;
2.期望著去喜歡他人,同時也讓別人喜歡你;
3.迅速決定你想做什麼事,並付諸行動;
4.堅持不懈;
5.毫不畏懼地接受新觀念和新經驗;
6.應避免沉溺於無益的白日夢中,不要憂慮,不常發怒,少憎恨,少嫉妒,對充滿正義和富有前途的事情敢於去做,既不害怕也不害羞。
卡特先生至今還保持著這些習慣,這些習慣一直伴隨著他,使他的生活始終洋溢著健康的氣息。
任何人要想幹成一件事,都離不開潛意識的幫忙。運動員要想在自己所選的項目上奪冠需要先有奪冠的潛意識,然後會受這一潛意識的驅使,養成許多良好的訓練習慣。
羅馬尼亞體操運動員、奧運會冠軍科馬內奇就信奉這一真理。
從上幼兒園時,科馬內奇在家長的引導下就對體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夢想將來有一天她也能站在奧運會的領獎台上。受這一潛意識的影響,科馬內奇每天在平衡木上練習三四個小時以上,並長期養成了訓練的習慣,她的技能一天天迅速提高。
在奧運會上,科馬內奇完成了自古以來從未有人做過的高難度動作。裁判員給她打了10分,這是奧運會體操比賽的第一個10分,科馬內奇微笑著,眼眶裏盈滿了熱淚。她的“奪冠的潛意識”——長期形成的訓練習慣使她獲得了成功。
作為普通人,怎樣利用潛意識來培養習慣呢?
習慣開始於思考。如果你反複思考某件事並在行動中體現你的思想。那麼行動就會變成習慣。思考的過程,就是潛意識起作用的過程。
假設有這樣一種情況:你想要別人給你積極、友善的反應,別人卻沒有能像你所希望的那樣做。你每次在上班、上學的路上見到別人的時候,他們對你都很冷談。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你缺乏一種習慣。
在這種情況下,應思考:“我應禮貌待人”。受這種潛意識的驅使,在遇到熟人時,便會微笑著,彬彬有禮地向他們打招呼說:“您好!”
一旦你這樣做了,你就會驚訝地發現,人們對你的反應很快地便也發生了改變。你遇到的每個同學或同事也會微笑著向你問好。會“自動地”得到其他人的回報。
作為一個普通人,應該付諸行動的其他好習慣是:做事麻利,不拖三拉四;對暗示性的觀念持積極的態度;當別人雙眉緊皺時報之以微笑,決不讓別人的壞習慣影響你。經常變動潛意識,想想令人愉快和積極向上的東西。一味沉溺於痛苦和感傷之中會養成不良習慣。心情開朗則可以形成積極上進和有益身心的好習慣。
決不要讓潛意識阻止你去做一個有用之材,不要讓壞習慣毀了你的目標。請記住,我們每天都在利用潛意識形成習慣。這種習慣最終是成為成功的催化劑還是攔路虎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
從最簡單的做起
一位著名的大學教授多才多藝,退休後想把自己的小提琴演奏奉獻給社會,當人問道他為什麼能把曲子拉得如此流暢時,他說:“我是這樣來練習的:每當練習曲目前,必定先了解曲目是由幾小節構成的。比如:準備練習30小節,一天練習一小節,一個月即可練習完畢,不過,我並非從頭到尾依次練習,而是從最簡單的一小節開始。第二天,再從所剩的29節中挑選最簡單的練習,而用這種方法練完整首曲目,不但輕鬆自如,而且還在練完之後找到了各個小節之間的呼應關係,從整體上理解了這首曲子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