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做任何事時都要有精神
有些人做事時總是萎靡不振,舉步維艱,說話時語調也平淡無奇。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認為要培養正確的人生態度,可以從兩方麵著手。
第一是由內而外;第二是由外而內,就是先把外在的生活與工作全部規律化,然後求內部的塑造。
原一平不論平時或假日,他每天清晨5點鍾起床,接著走一萬步,然後拜佛、用餐、訪問客戶。
每天他的生活和工作都照固定的時間表進行,分秒不差。
有人認為原一平的生活太死板了,但他自己認為生活規律化之後,久而久之,規律的態度會反映在工作上。凡是行為舉止,說話的音調,寒暄的態度等都會形成一定的規矩。
原一平先生認為,自己的外部做好,定了形之後,就可以進行內部的塑造。此事說來簡單,做來不易,非得有堅持到底的恒心與毅力不可,而恒心與毅力又是一般人最欠缺的。
原一平說:依照我已往的經驗,無論麵臨何等艱難的事,隻要有恒心和毅力堅持到底,定能從中培養出無比的熱忱和信念。
這種熱忱和信念才能塑造出新的“自我”,這個新的“自我”就會帶領你到達新的人生境界。
其實成功者的信念就是熱情。
在與人交往或幹任何一件事的時候,一旦投入就要充滿熱情與活力,精神抖擻地去工作。
如果總顯得沒有精神,連一句話聽起來都好象要快窒息一樣,微笑的時候,像是刻意偽裝而不是生動自然地流露,即使是很簡單的事情,如握手寒暄,大部分人都顯得死氣沉沉的。
一位有吸引力的人,握手時則給人厚實的感覺,卻又不流於拘謹。
5.勇於冒險。
人類的大腦是一台計算機,用來處理關於環境的信息,判斷著眾多可能的情況下,哪些行為最可能導致成功。
在複雜的環境裏,高速度的決策是任何一種要生存繁衍的動物的必備條件。當然,有些動物作出了過於重大的決策——躲進厚厚的甲殼裏,這樣周圍變化的世界便會不去留意它們遲緩的動作。
這倒不錯,是不是你也想試試,做個甲殼類動物,一隻龜或者蝸牛?但對於那些希望與世界交往或甚至征服它的動物來說,這種生理或心理結構——裝甲結構,是不可取的。正因為如此,那些高級動物——包括人——才能得到那種來自於操縱環境,來自於玩樂,來自於冒險的滿足。
人是所有動物中最偉大的冒險家。人類甚至有承受危險的超常能力。人們喜歡開高速車、乘滑翔機,參加高度競爭的運動,而且還喜歡象賭博那樣的智力冒險。
在地球上找不到一個不能冒險和至少在某種程度上不喜歡冒險的人。生活每天都給我們帶來冒險,多了你會煩惱,而太少你又會呆滯。
其實,大多數人願活在這種“呆滯”的生活狀態下,也不願去擔驚受怕,不願去接受新事物。
哈利總結他的經驗時說:
“我幾次冒險後,人們就開始尊敬我,當我公司宣布需要資金補助時,他們個個如驚弓之鳥。但就在我告訴他們整個計劃後,他們又非常讚賞我。所以勇於嚐試和不斷創新,不但使自己獲得尊敬,對大眾也有助益。”
6.關懷每一個人。
當我們提到“關懷”兩個字的時候,這是發生在一個群體之間的事。在這條路上沒有速度限製,一切取決於力量以及我們的付出,我們付出多少,就有獲得多少的可能。
在關懷與被關懷之中,這兩個關係是相互牽聯的,在關懷別人及被別人關懷之時,我們都是幸福的。
一個缺乏關懷的人,會導致以下的特征:
對幸福的生活深表懷疑
對過去、現在、未來猶豫不決
不敢接受自我
對自我完善沒有準備
對自我尊嚴不公平
對創造性的一天沒有準備對自我沒有基本的信心
缺乏自我實現感
失敗後難以恢複
沒有目標
總是否定,沒有肯定
對自我不真誠恐懼、不安終日抱怨做不是自己的事情緒低落終日忿忿不平嫉妒他人
往後看,不是往前看
情感冷漠
生活乏味
對自我、他人不能容忍
自我禁閉
絕望
消除自我價值
忘記饑餓,精神饑餓
對真正的自我摻假
沒有“關懷”是孤獨的。它意味著造就孤寂的、恐懼的、完全沒有必要的人格。
哈利說:“我在失敗的時候依然如此受歡迎,而他們也還是尊敬我,完全是因為我先尊敬他們。每當股東有求於我時,就都竭力去做,為他們爭取利益。”
“實際上我的工作就是去幫助他人實現夢想。”
如何產生吸引力和遵守諾言,都是在“理念”支配下的一種行為。當然,有些人可以輕易地違背他們在金錢、婚姻和工作上的諾言。
20年前,法蘭西斯隻有一家小小的印刷廠。
法蘭西斯上大學時家境不好,他在讀書上學期間就到一家印刷廠去打雜,從清掃房間到送貨什麼事都幹。六年的大學生活,他都是在半工半讀的情況下度過的。畢業時他決定開一家印刷廠,當時他身上的2000元足夠他開業,雖然他的廠子是在很偏僻的郊外,但是從創業初期,他就一直遵循父親所給予他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