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玩球的風格,網球是最好觀察的運動,因為球手的風格不斷會從動作中表現出來。譬如說柏格,他打球的方式就不容易犯錯誤。他擊出去的球速度非常快,卻能以很精確的角度落在邊線上。另一位網球名將康諾斯,他擊出去的球速度更快,卻很容易發生失誤。
既然成功的人所顯示出的風格都不太一樣,那麼,到底有沒有足以導致成功的風格呢?傳統的想法是,一個成功者應該意誌堅強、冷酷無情,同時還要工作努力。但令人意外的是,隻有少數人能符合這種形象。
1.創造型風格
克勞爾的作風是激發部屬的熱誠,讓他們參與解決問題,以刺激他們的想象力。他曾如此公開說過,“記住魯比卡姆的格言——抗拒平凡。”他認為要如此,必須將整個策略灌輸給每個人,讓他們脫離個人立場。他曾說過這樣一段精彩的話:
“有兩件事是我可以做得很好的。一樣是……我能使一場遊戲變得更好玩……可能是把它弄成一場新的遊戲,也可能隻是變變花樣。但我是要發明一種新遊戲,它有它的目標和阻礙。能力在一種地方最有用,那就是走創造路線。我所發現的是,你可以將一個複雜的商業狀況變成一種新遊戲,然後在態度上求改變。你可以這麼說,‘好了,目標就是這樣。’這也就是我們要完成的事,如今將它變成一種遊戲,一種小小的遊戲——目標就在這裏;這裏也有我們要和他們討論的人;我們要使他們相信這種產品,相信這是真實的——於是你就能開始激發他們的熱誠來玩這場遊戲。
“當然,這絕不是完全是在玩遊戲,因為牽涉到的錢太多,但假如你能減少一點緊張,多和大家談論分析一下,讓大家明白每件事,然後你就可以創造出一種團隊熱誠,一致走向目標。這裏會出現一種好的緊張,大家都急於獲得勝利完成任務目標,而不是失敗的緊張。假如你能做到這樣,他們(導播、編劇、製作人等等)都會來謀求一個解決辦法,而且這個辦法,往往比我所想到的更新穎、更理想、更有趣。”
2.經理型風格
另一種能使別人盡全力的本事,對企業人的成功也非常重要:1982年,英國設計家兼商人康蘭上了70家“下一步”女性服飾連鎖店。他將之擴棄成100家店,而在這個行業獲得大成功。後來他宣稱說,這個構想其實非常簡單,市場是早就有了,25~45歲的女性都要式樣新的衣服,全看你的價錢是否可以和那些老店競爭。但情形非常明顯,假如事情真的這樣簡單的話,那別人早就做了。不過康蘭說,“他們沒有成功,因為他們沒有把握,這就是不同之點。”他又說:
“曼徹斯特商學院的人如果看到我這樣做,都會說這是可怕的冒險,就好像是律師下判斷一樣。但從事這項計劃的人——從設計師到店員,從裁縫人員到廣告人員都有信心,因此將團隊精神發揮到極致。大家都是完全地確信,一切細節都按部就班,幾乎是自動觸及一般消費大眾。每件事加在一起,使得消費大眾也產生一種信任感……我想,熱誠會感染別人,就像花粉會粘上蜜蜂一樣。”
在這些話裏,我們可以注意到幾點很有趣的地方。有的時候,領導人的信心和熱誠是會感染到每個人的,這件事似乎就是這種情形。艾科卡拯救克萊斯勒公司,又是另一個同類的例子,但有的時候,這種團隊精神和信心並不是由於自然感染,而是經過仔細地培養和明智地運用人員。在英國政界中,丘吉爾和艾德禮就是兩個正好相反的性格。
3.企業型風格
發明型的企業家辛克萊承認,他缺乏經營型風格,他的成功隻是由於他有想到新構想的能力——掌上型電算機、數字表、他自己發明的家用電腦、平麵電視機和新式的電動車等等,完全是一引起嶄新的構想。他自己承認:
“公司的成敗全看我個人。在發明新構想和有效促銷上,我們都做得很好,市場上需要的新構想,通常和需要新產品一樣迫切;但你卻無法像出售一項傳統構想那樣將新構想推銷出去。因此公司的失敗與否,也就和我個人有關,無論是個性方麵或是所受的訓練,我都不是個經理的材料。在某些方麵,我是個相當內向的人,我常發覺自己很難去應付好幾百個人,所以我盡量和經理事務疏遠一點。”
毫無疑問的,辛克萊是一位傑出的電子天才。他同時也是一位單打鬥的企業家,他一到大機構裏就快樂不起來。他在觀念和事業上的大膽,常使人感到意外,就像我們看到很會臉紅怕羞的人,突然做出大膽的動作一樣。他的成功,也就在於他敢於有大膽的觀念,而且以驚人的價錢賣到市場上去(這就是說“驚人的便宜”)。但幾乎他的所有構想都會立即遭到大公司研究發展小組的拒絕。他的價錢賣得越低,對方拒絕得越快。
4.掠奪型風格
霍默士的風格,和辛克萊幾乎完全不同,卻同樣地成功。他出生在南非,移居到澳洲,在那裏執律師業,但很快就做起生意來。
他回憶說:“我有一位當事人有興趣想買一家公營公司,但他沒有買成。他也許很聰明,這是當時股票市場上最小也最糟的一家公司。我沒有看過它實際的情形,但我以75000美元買下了它的控製權。在6個月後,它的情形變得更糟,連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因此,我預計暫停了一個月的律師業務,去看一下我到底買了樣什麼東西回來,看看我還有辦法想沒有,但我這一去,就沒再回到律師業務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