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修養與個性(7)(3 / 3)

他躺在床上,平均一年要寫1400封信,給千萬個同病相憐的人帶來喜悅。

盧帕博士與其他人最大的差異在哪裏?因為他有一種無窮的精神力量,有一種使命感。他深切體會到,比自身生命更高貴的奉獻精神,會帶來真正的喜樂。正如蕭伯納所說:“

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總是在抱怨世界不能順他的心,使他快樂。”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的一句話曾使我十分震動。他常對那些患有憂鬱症的病人說:“按照這個處方,保證你14天內就能治好憂鬱病。每天想到一個人,你得努力使他開心。”

這句話聽來不可思議,我認為應該將阿德勒博士的名著《人生對你有何意義》一書中的幾個段落摘錄下來,供你借鑒:

憂鬱症是對他人的一種長期憤怒責備的情緒,其目的是贏得他人的關心、同情與支持,病人似乎仍因自身的罪惡感而沮喪。憂鬱病人第一個回想的事多半是:“我記得我很想躺在沙發上,可是我哥哥先躺下了,我一直哭到他不得不起來讓我。”

憂鬱病人常以自殺來報複自己,因此醫生的第一步是避免給他任何自殺的借口。我自己治療的第一條是先解除這種緊張,我會說:“千萬別做任何你不喜歡的事。”這看起來沒什麼,但我深信這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如果病人能做他想做的事,那他還能怪誰?又怎麼向自己報複?我會告訴他們:“如果你想上戲院,或休個假,就去做。如果半路上你又不想去了,那就別去。”這是最好的狀況,因為他的優越感會得到滿足。他就像上帝一樣隨心所欲。不過,這完全不符合他的習性。他本來是想控製別人、怪罪別人,如果大家都同意他,他就無從控製了。用這種方式,我的病人還沒有一個自殺過。

病人通常會回答:“可是沒有一件事是我喜歡做的。”我早就準備好了怎麼回答他們,因為我實在聽過太多次了,我會說:“那就不要做任何你不喜歡的事。”有時候他會回答:“我想在床上躺一整天。”我知道隻要我同意,他就不會那麼做。而如果我反對,就會引起一場大戰。我通常一定會同意的。

這是一種方式。另一種處理他們生活方式的方法更直接。我告訴他們:“隻要照這個處方,保證你十四天內痊愈,就是每天想辦法取悅別人。”看他們覺得如何。他們的思想早就被自己占滿了,他們會想:“我幹嘛去擔心別人?”有的人會說:“這對我太簡單了,我一生都在取悅別人。”事實上他們絕對沒有做過。我叫他們再想想看。他們並沒有再去想它。我告訴他們:“你睡不著的時候,可以全部用來想你可以讓誰開心,而且這對你的健康會很有益。”第二天我問他們:“你昨晚有沒有照我建議的去做呀?”他們回答:“昨晚我一上床就睡著了。”當然這都是在一種溫和友善的氣氛下進行的,不能露出一絲優越感。

有人會說:“我做不到,我太煩了!”我會說:“不用停止煩惱,你隻要同時想想別人就好了。”我要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別人身上。很多人說:“為什麼要我去取悅別人?別人怎麼不來取悅我?”“你得想到你的健康。”我回答:“別人後來會有苦頭吃的。”我幾乎沒有碰到過一位病人說:“我照你的建議想過了。”我所有的努力不過是想提高病人對他的興趣。我了解他們的病因是因為與人缺乏和諧,我要他也能了解這一點。什麼時候他能把別人放在同等合作的地位,他就痊愈了……十誡中最難的一條是“愛你的鄰人”……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不但自己有很嚴重的困難,而且給周圍的人帶來最大的傷害。人類所有的失敗都是因為這一類的人引起的……我們對人的要求,以及所能給予的最高讚賞就是,他應是一位好同事、好朋友、愛與婚姻的良伴。

阿德勒博士督促我們日行一善,什麼是善行呢?先知穆罕默德說:“善行是能給他人臉上帶來歡笑的行為。”

為什麼日行一善對人會有這麼大的益處呢?原因是想要取悅他人時,就不會有時間想到自己,而產生憂慮、恐懼與抑鬱的主要原因就是隻想到自己。

19.做一個正直的人

有了它,一個人的能量可以發揮出雙倍、三倍的效力。這一奇跡般的品格就是:正直。

在一所大學畢業典禮上,校方邀請我講話,朋友對我說:“這還不容易,你隻要向他們提供一條萬無一失的成功秘方就足矣了。”

這雖是玩笑話,但它卻牢牢地印在我的腦海裏,我對此想得越多,就越相信的確存在著這麼一種靈丹妙藥,隻要人們有識別它的聰明才智,並能付諸實踐,它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可以得到的。

在美國的工業社會中,那些前途遠大的人所麵臨的競爭是嚴峻的。一年接著一年,企業家們苦心研究年輕人在學校裏的成績,審查他們的申請,這符合理想的人們提供特殊的優越條件。然而,他們實際上尋求的是什麼呢?大腦?精力?實際能力?肯定,這一切都是需要的。但這些隻能使一個人獲得某種程度的成功,如果他要攀上高峰,擔當起指揮決策的重任,那麼還必須加上一條因素。有了它,一個人的能量可以發揮出雙倍、三倍的效力。這一奇跡般的品格就是: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