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修養與個性(7)(2 / 3)

世界上大多數領袖群體的人物,都不是要人“怎麼怎麼”的。他們的本事,多半出於“使別人自願聽從他”。

人類從個性方麵分析,可分為三種類型,其中有“計算型”、“感情型”、“理智型”,但阿理斯的一本著作則認為,“人全是感情動物”。

照他的見解,任何鐵漢都會有感情,世界上從沒有一個人不帶著感情成分去處事的,問題隻在於他的感情成分厚薄而已。

感情是人類的優點,也是弱點,利用這種優點也是弱點去進行應酬,可以事半功倍,因為通常一件事情大多數人都用三分理智七分感情去判定的。但有些專家說,當你主動地為了某一件事去進行應酬時,你自己如果感情用事,就會失去應酬的正確性,並且不能控製應酬場麵了。

阿裏斯德裏斯主張,主動地進行應酬時,應該用七分理智,三分感情,這樣多半是屬於成功的。當對方用七分感情,三分理智接受你的應酬時,整個應酬成績將屬於你,而對方也絲毫不感難過。

某新入行的推銷員,成績超過其他老資格的同事,大家都感覺奇怪,後來研究結果,知道他專從原已認識的朋友入手,這樣他可以利用三分朋友的感情去襯托那本來是百分之百的理智性應酬,因為一買一賣本來談不到什麼感情的,好就買,不好就不買,需要就買,不需要就不買。應酬不是討論,所以有些推銷員硬要糾正客人的見解,那是不必要的。

18.尊重他人,取悅他人

他深切體會到,比自身生命更高貴的奉獻精神,會帶來真正的喜樂。正如蕭伯納所說:“

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總是在抱怨世界不能順他的心,使他快樂。”

這是一個叫波頓的男孩的故事:

我9歲失去母親,12歲時喪父。父親死於意外,母親有一天離家後就再也沒有回來。我再也沒有機會見到我那兩個小妹妹。母親離家7年後才給我寄來了第一封信。我母親出走後3年,父親死於一次意外事件。他與人在密蘇裏州的一個小城合開了一家咖啡館。父親出公差時,他的合夥人出售了咖啡館攜款跑了。一位朋友拍電報給父親叫他盡快趕回來。倉促之中,我父親在堪薩斯州的一次車禍中喪生。我有兩位姑姑,又老又病又窮,收留了我們家三個小孩。剩下我和小弟沒有人要,鎮上人憐憫我們,收留了我們。我們最怕人家把我們當孤兒看,但這種恐懼也是躲不過的。我在鎮上一個窮人家寄居了一陣子,但那年頭光景不好,一家之主失業了,他們再也沒有能力多養活我一口。接著洛夫廷夫婦把我接到離鎮11英裏的農莊,並收容了我,洛夫廷先生已70高齡,長年臥病在床,他告訴我隻要不說謊、不偷竊、聽話,就可以一直跟他們住在一起。這三條戒律成了我的聖經。我絕對恪守這些規則。我開始上學,但第一個禮拜情況糟透了。其他的小朋友不斷取笑我的大鼻子,罵我笨,叫我“小孤兒”。我心裏難過極了,真想打他們一頓。但洛夫廷先生跟我說:“永遠記住!一位真正的男子漢不會隨便跟人打架。”我一直不跟他們打架,直到有一天,一個男子撿起雞屎丟到我臉上,我痛揍他一頓,還交了幾個朋友,他們說他罪有應得。

洛太太給我買一頂新帽子,我很喜歡。一天一個大女孩把它從我頭上搶去,灌水弄壞了。她還說她把帽子裝了水好淋濕我的木腦袋,讓我清醒一點。

我從不在學校哭,不過,回家後就忍不住了。有一天洛太太給了我一個化敵為友的建議。她說:“拉爾夫,如果你先對他們感興趣,看看能幫他們什麼忙,他們就不會再逗你,或叫你小孤兒了。”我聽了她的話,用功讀書,雖然我在全班功課最好,但沒有人嫉妒我,因為我會幫助別人。

我幫幾個男孩寫作文,幫人寫辯論稿。有個男孩還怕人家知道是我在幫他,他隻告訴他媽媽他去抓動物了。他偷偷到洛太太家來,把狗綁在穀倉裏,找我替他做功課。我還幫一個同學寫讀書報告,還花了幾個晚上幫過一個女生做算術。

村中接連發生了幾樁不幸,兩位老農人相繼去世,一位太太被丈夫遺棄,我是這四家人家中惟一的男性。兩年來我一直在幫這幾位寡婦。上學和放學途中,我會到她們家,為她們砍柴、擠牛乳、喂牲畜。現在人們不再詛咒我,反而稱讚我。每個人都把我當作朋友。我由海軍退役回來時,他們都流露出真正的感情。我到家的第一天,就有200多位鄰人來看我。有人開了80英裏的車,他們對我的關心是那麼真誠。由於我一直樂於助人,我的煩惱很少,13年來,再也沒有人逗弄我了。

波頓先生懂得如何交朋友!他也知道如何戰勝憂慮、享受人生。

西雅圖的弗蘭克·盧帕博士也是一樣。他已癱瘓了23年。但西雅圖《星報》的斯圖爾特·懷特豪斯告訴我:“我采訪過盧帕博士許多次,我不知道還有誰比他更無私,更善用人生。”

這位臥床不起的病人怎麼能善用人生呢?因為他遵循了威爾斯王子的誓言:“我服務於人。”他收集了許多其他癱瘓病人的姓名地址,給他們寫鼓勵信。他還組織了一個癱瘓者聯誼俱樂部,讓大家相互寫信,最後這個俱樂部發展為全國性的社團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