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定要有一種愛好,那種隻為事物本身所吸引的愛好,那樣生活才會有樂趣。本文從現實出發,對世人進行定位、分類,探求人們工作、生活真正快樂的源頭所在。
下麵是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給我們的忠告。
美國一位天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憂慮是一陣情感的衝動,意識一旦陷入某種狀態,這種狀態將很難被改變。”
在這種情況下,與意識去抗爭是徒勞的。意誌力越強,這種抗爭越顯得徒勞無益。這時,唯一的解決辦法隻能是悄悄地滲入某種新的東西,來分散注意力。如果這種新的東西選擇恰當,而且確實能激起你對另一領域的興趣,漸漸地而且經常是非常迅速的,你過分緊張的情緒就會緩解,你又開始恢複到原來的狀態。
因此,對一個公眾人物來說,培養一種業餘愛好、一種新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但這不是一件一朝一夕或憑一時的意氣就能一蹴而就的事情。這種替代憂慮的心理興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的種子必須精挑細選,然後播撒到肥沃的土壤裏,要想得到子粒飽滿、需要時隨手可摘的果實,還必須對它細心嗬護。
要想真正地快樂,而且每次都能真正奏效,一個人必須有兩種或三種業餘愛好,並且必須是真正的業餘愛好。一個人到了晚年才說要培養這種或那種興趣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這種嚐試隻能是更加增加大腦的壓力。一個人可能具有與他日常工作無關的大量的知識,但這些知識並無助於他減輕心理壓力。隨心所欲做你所喜歡的工作不會有助於減輕你的心理壓力,而是你必須設法喜歡你目前所做的工作。
大致來說,人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人是累死,第二類人是愁死,第三類人是煩死。體力勞動者經過一周的辛勤勞動已經筋疲力盡,再讓他們在周六下午踢足球或打棒球無助於消除他們的疲勞。對那些為一些大事已經連續工作或煩惱了六天的政治家、專業人員或工商界人士來說,在周末的時候讓他們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煩惱費神,也不會使他們的身心放鬆。對於那些不幸的人,那些可以隨意發號施令,那些隨心所欲、無所不能的人,新的樂趣、新的喜悅對他們來說是無所謂的事情。他們狂亂地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想通過不斷換地方這種方式來擺脫煩惱,這是徒勞的。對他們來說,條例、規矩是他們最有希望擺脫煩惱的辦法。
也可以說,理智、勤奮、有才能的人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人是工作與娛樂涇渭分明,第二類人是工作、娛樂合二為一。大多數的人都屬於前者。他們有他們的報酬。長時間在辦公室或工廠的辛勤勞作不僅使他們得到了維持生命的薪水,而且培養了他們追求快樂的強烈願望,即使僅僅是那些最簡單、最樸實的形式。然而命運女神所偏愛的卻是第二類人。他們的生活自然、和諧。對他們來說,工作時間永遠都不夠長。每一天都是假期,法定假期到來時,他們不願休假,認為這是強行中斷了他們精彩的假期。然而,這兩類人都必須改變一下他們的觀點,調整一下氣氛,轉移一下奮鬥的方向。
事實上,或許那些以工作為樂的人正是那些最需要通過一種興趣或愛好使自己適時忘記自己工作的人。
人生哲理
“活著真累”,“活著太痛苦了”,這是時下很多人的感慨。的確,活著有太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金融危機下工作不好找,每月的房貸要還,孩子的擇校費還沒有著落,生病的老人急需幫手護理……但是,如果我們懂得享受生活、懂得追求自我,就會活得輕鬆、活得愉快、活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