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身體內的秘密 第一節 認識髒腑和防病保健
中醫對人體髒腑的認識
我們都知道,醫學是研究人體生命的科學,而要研究人體生命現象,就離不開解剖學。尤其是現代醫學的發展,與解剖學的發展密切相關。但你千萬不要誤以為解剖學是西醫所獨有的,其實中醫在很早以前就有解剖學。在《內經》誕生的時代,中醫的解剖學就已經相當發達。
《靈樞·經水篇》中說:“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髒之堅脆,腑之大小,穀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皆有大數。”這是關於“解剖”一詞的最早曆史記載。
《內經》的“骨度”、“脈度”、“經筋”等篇,都是專門論述解剖的,其他篇章中則散在著許多關於人體形態部位名稱的記載。《靈樞·腸胃篇》中,還采用分段累計的辦法度量了從咽以下直到直腸的整個消化道長度,得出的數據與近代解剖學的統計數據基本一致。
但遺憾的是,由於受到後來的封建禮教等因素的影響,解剖方法受到了限製,《內經》重視解剖的傳統沒能在以後的中醫研究中傳承下來,中醫解剖學長期停留在《內經》的水平上,在現代已經遠遠落後於西醫的水平,這是非常可惜的。
由於當時生產力還處於比較低下的水平,研究條件比較差,雖然《內經》重視解剖,解剖學也發展到了當時的高水平,但從現在的觀點看,無疑還是比較原始的,粗糙的。
不過,中醫對人體五髒六腑的認識並非完全建立在解剖學的基礎之上,它采用了另外一種獨特的理論來彌補解剖學上的缺陷,這就是中醫的髒象學說。
那什麼叫髒象呢?中醫認為“髒”是“藏”的意思,內髒屬於人體內部,所以稱之為髒。所謂“象”,指的是外麵可見的形象,也就是髒腑功能活動所反映出來的表象。
人體的重要髒器多在胸腹腔內,好像藏在櫃匣內的珍寶一樣,是不能隨便打開來看的。因此,中醫多采用由外表所知推測體內,從病變表現推知不生病時的生理作用等方法,來認識人體髒腑的功能。這就是中醫借以認識和總結“髒象學說”的思想方法。
中醫常將所觀察到的病理信息與正常生理功能對照而加以綜合分析,或采用模擬演繹法反向推導其生理功能,來逐步完成對髒象的認識。比如因風寒傷肺而引起咳嗽時,病人可出現畏寒、發熱、鼻塞、流鼻涕等證狀,從而推斷出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肺是與皮毛相聯係(肺合皮毛),且肺的外竅是鼻(開竅於鼻)等。
這種憑望聞問切四診觀察外部證候表現而推斷體內髒腑病變的經驗,正如有的人聽音響而知馬達內的部件損傷,看火色而知鋼液是否純淨一樣,這些都是多年累積的成果。
解剖學、組織學、生物化學等方法研究人體,都在不同程度上幹擾了人體正常的生命運動,不能完全精確地反映生命運動的客觀過程,具有局限性。而且,這些科學所采用的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人為地割裂了人體局部和整體的緊密聯係。不管這些科學本身怎麼發達,要毫無遺漏地把握人體內各部分的一切耦合關係總是不可能的。中醫的髒象學說,不會幹擾人體本身的生理病理活動,也沒有破壞原有的狀態結構,這是它的優勢。
中醫是怎樣治病的
有一些我們現代人公認為“病”的,例如頭痛、失眠、胃痛、腹瀉、便秘等,在中醫學上都隻是一種症狀,一種訊號,用來告訴你身體機件有些故障,該注意一下了。有些人非常關心身體,一出現某些症狀,就馬上采取行動,大舉消滅。例如發熱就吃退燒藥,其實這樣做問題並沒有真正得到解決,因為他的病根沒有解決,可能很快又再次出現發熱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