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患者禁忌什麼?
一忌飲食不節。飲食貴在有節。所謂有節,首先是指進食量要適度,既要滿足人體的需要,又不要過多,一般以七八成飽為宜,俗話說“每餐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就是這個道理。而目前大多數人(指發胖者)就餐形式是,早晨對付,中午無定時,晚上大吃大喝一頓,這對人體是極不利的。每個人所需的食量因年齡、性別、職業、氣候、生活習慣、活動量大小等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衡量攝食是否過度的一個重要尺度是看體重是否正常。超過標準體重就要考慮節食減肥。中醫學認為“肥人多氣虛”、“肥人多痰”、“肥人多脂”。肥胖者血脂容易升高,中年以後容易發胖,尤其應當注意,不要貪食。飲食有節的第二層意思是進食要定時、定量,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不要饑飽不勻。常言道“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是有科學道理的。晚餐切忌過食,夜間人的陰氣盛,陽氣衰,過食則水穀精微輸化困難,容易變成脂濁。現代醫學認為晚間過晚吃厚味和難以消化的食物,會促進膽固醇在動脈壁上沉積,促進動脈硬化的發生。可見飲食失節是促使高脂血症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因此,采取合理的膳食不但是預防高脂血症的重要手段,也是治療上的首要措施。
二忌肥厚甘甜。肥厚甘甜,主要是指油類、肉類及甜食。過食肥甘厚味容易變成脂濁,形成高血脂,還可以釀濕、生痰、化熱,對人體產生種種危害,所以曆代醫家都主張不要過食“膏粱厚味”。古人說“田夫壽,膏粱夭”,就是說以素食為主的勞動者可能長壽,而吃得太好、遊手好閑的人反而短命。大量的調查證明,古人的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但是,肥厚甘甜的食物富於營養,對人體是必要的,關鍵在於有所節製和加以合理選擇。肥膩是指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現代科學證明,含飽和脂肪酸多的大多數動物脂肪,如羊油、牛油、豬油、鴨油等,均能明顯升高血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而含多價不飽和脂肪酸多的大多數植物油,按所含不飽和脂肪酸量,由多到少依次是:葵花子油、豆油、芝麻油、玉米油、菜子油、花生油、棉子油、米糠油。因此,日常生活中應少吃動物脂肪,如葷油、肥肉等。厚味,主要指肉類、蛋類、奶類等動物性食品。這類食物營養價值高,但有的膽固醇含量很高,應適當限製攝取量,尤其是血膽固醇高的病人更當注意。大多數動物內髒(特別是腦、肝、腎)以及蛋黃膽固醇含量很高,而瘦肉、大部分淡水魚、脫脂奶膽固醇含量都不太高。可適當攝取。甘甜食品指含糖多的甜食。經研究證明,果糖能明顯升高血中甘油三酯,如蔗糖、果糖可分解成一半果糖,血中甘油三酯偏高的人應當少食。另外,某些水果糖含量也較多,比如柿、葡萄、香蕉等,也應適當控製。
三忌煙、酒。煙,辛溫、有毒。吸煙能夠致癌,引起冠心病,促進動脈硬化的發生,可見其有百害而無一利。大量資料證明,吸煙使血中遊離脂肪酸增加,中高密度脂蛋白低於正常人,而高密度脂蛋白不僅能使膽固醇不易在動脈中沉積,還可以動員和運走動脈壁中的膽固醇,送到肝髒分解,促使動脈硬化斑塊的消退。酒,味甘苦辛,有毒。少飲有益,多飲則釀濕助熱,敗胃傷肝,傷陰涸血。據研究,酒精性飲料可以使血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主要決定於飲酒量的大小,特別是長期大量的飲酒,還可損害心髒,使心肌中脂肪增加,心髒肥大,促使動脈硬化、冠心病的形成。
四忌情誌不凋。有些患者由於長期患慢性疾病,如慢性腎病、糖尿病、肝膽疾病等,久治不愈,心情憂慮,脾失健運,或鬱怒傷肝,氣機不暢,皆可引起膏脂運化輸布失常而血脂升高,可見膏脂有賴於脾胃之攝取運化,又借肝膽之疏泄敷布。保持情誌舒暢,亦可減輕本病的發生。
五忌多靜少動。生性喜靜,貪睡少動,或因職業工作所限,經常伏案,多坐少動,人體氣機失於舒暢,氣鬱則津液輸布不利,膏脂轉化利用不及,以致生多用少,沉積體內,浸淫血中,多見血脂升高。活動可以流暢氣機,有助於人體陽氣的散發,促進膏脂的轉化利用,從而使血脂下降。
冠心病患者禁忌什麼?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簡稱冠心病,是由於脂類代謝異常引起冠狀動脈內膜形成粥樣斑塊,導致血管狹窄或梗阻,影響冠狀動脈血液循環,使心肌缺血、缺氧乃至壞死所造成的心髒疾病。
一忌肥甘厚味之品。如動物的內髒、脂肪、全乳食品、黃油、奶油等食品均富含飽和脂肪酸,引起膽固醇上升,血脂升高.增加了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中醫認為“過食肥甘”、“膏粱厚味”易產生痰濁,阻塞經絡,同時進食肥甘易生濕濁,致使濕濁困脾,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致令食物中厚濁部分壅遏脈中,脈道不利,氣不往來,影響氣的正常運行而發生心痛,近年來的病因調查也看出喜食肥甘者其發病率高於一般人。可見合理的科學的飲食,無論從防止冠心病的角度出發,還是從治療心絞痛的立場出發都是必要的。
二忌高膽固醇食物。大量資料表明,冠心病發病率高的人群無例外地都伴有較高的膽固醇水平,血清膽固醇大量的升高是形成嚴重動脈粥樣硬化的必然因素,同樣產生眾多的冠心病。膽固醇在米麵、蔬菜、水果中幾乎是零。含有膽固醇的主要食物:少量(每100克食物含膽固醇不足100毫克)的有鮮牛奶、瘦肉(豬、牛、羊)、大部分魚類、雞肉、鴨肉;中量(每100克食物含膽固醇100~299毫克)的有全脂奶粉、肥豬肉、豬排骨、豬腸、豬肺、豬肚、肥牛肉、牛肚、牛腸、牛心、羊心,以及鱔魚、螃蟹、帶魚等部分水產品;大量(每100克食物含膽固醇300毫克以上)的有動物肝髒、腎髒、腦、蛋黃、豬蹄等。
三忌高糖食物。我們飲食的特點目前仍以主食為主,是熱量的主要來源。如果主食太多,熱量過剩體重就會增加,同時體內的糖還可以轉變為脂肪。所以冠心病病人要控製糖的攝入,避免血糖升高,使血液呈高黏滯狀態,血液流動速度緩慢,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像巧克力、糖果、糕點等這樣高糖類食品以少食為好。
四忌鹽。吃鹽不宜過多。因吃鹽多體內鈉量就增加,循環血量也會增加,使心髒負荷加重。正常人每天用鹽10克就足夠了,而心髒病、高血壓病人每日6—8克以下,心衰者每日不超過3—4克為宜。《素問·五髒生成論》指出“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指脈澀而氣血不通,心痛可以發生就是這個道理。
五忌辛辣刺激之物。過食生薑、辣椒等可使植物神經亢進,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嚴重者可引起心律失常。
六忌煙酒。吸煙對心髒有百害無一利。煙草中含有“尼古丁”,可以使血管痙攣,血壓升高,而且還可以使血液中的脂肪酸、膽固醇增加,也可以刺激心肌誘發心律不齊。煙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與血液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成為“碳氧血紅蛋白”,這樣,就使血中與氧結合的氧合血紅蛋白減少,運往心肌及全身的氧也就減少。另外,吸煙還可以促進動脈硬化、冠心病形成,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長期吸煙可使病情加重或惡化。因此,為了防止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請最好把吸煙的習慣戒掉,一切所謂的“安全煙”都不可靠。經常飲酒可使血液中的脂肪增多,對冠心病患者不利。也有人認為少量飲酒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增進健康。但為了防治冠心病,不宜經常地大量飲用烈性酒,如含酒精50%~60%以上的白酒。
七忌過飽飲食。冠心病病人吃飯不宜過飽,特別是那些飯後容易誘發心絞痛的患者,更應該絕對避免吃得過飽。長期飽餐的人易形體發胖,血糖和血脂增高。尤其晚間吃得太飽,胃內食物過多,不但妨礙睡眠,而且增加心髒負擔,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絞痛的發作。
八忌大便秘結。冠心病病人由於大便秘結而過分用力,引起心絞痛發作,或發生猝死。如果有了習慣性便秘,需多吃水果、蔬菜或喝蜂蜜水,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必要時可吃些緩瀉劑。
九忌熱水浴。冠心病病人如在熱水(43~44℃)裏洗澡,由於皮膚血管先收縮,後擴張,所以血壓可先上升,後下降,心跳加快,對心髒不利。應在溫水中(37~39℃)洗澡,這樣皮膚刺激減少,不易引起血壓變化。每次洗澡的時間不宜超過30分鍾,以免加重負擔。另外,冠心病病人早晨起床後不要用涼水洗臉,最好用溫水洗臉,以免誘發心絞痛的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