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小童向師傅稟報白日與“海摳”切磋“摳”藝並大獲全勝之事,得意之情,溢於言表。不料“錫摳”氣急敗壞地扇了小童一個脖溜,厲聲喝道“學藝不精!關鍵時刻暴露基本功太差!咱家的‘錫門摳餅’用兩個手比不虧了嗎?一個手,倆手指頭就夠了。”
老打岔:(用手比試一下)……那不成OK了嗎?……蘭花指?
老瞎說:這就是誇張嘛!其實換個角度看,也不能說上海人小氣。誰都有自己的利益和價值觀。每個人付出的時候都要有個理由,沒有人毫無道理的花錢。隻是上海人付出的理由與其它地方人不同而已。上海人都認同這個理由,其他地方的人不認同這個理由。所以很多有關利益的行為上海人會認為很正常,其他地方的人卻很難接受。
老跑題:價值體係差別很大,說到底還是不同的文化衝突。
老瞎說:價值的參考點不一樣。同樣是一塊錢,對上海人的意義和對北方人的意義是截然不同的。而且二者之間的溝通很難。
老打岔:國人好像特喜歡議論上海人,說起上海人話就多。上海人就那麼不招人喜歡嗎?
老跑題:非也,非也。我聽到一位在上海工作過的外地人說,他喜歡上海的地方,不喜歡上海的人。其實上海的地方就是上海人的地方。如果把上海人全部從上海遷出,上海全部都住上東北人,那上海可能就是個沈陽或長春,絕不會是現在的上海。你喜歡上海的理由肯定與現在不一樣。所以喜歡上海的地方就是喜歡上海人的某些地方(方麵)。
老瞎說:上海人也有很多優點啊!對此我也有很多親身體會。首先,上海人的確是聰明。這種聰明建立在一種理性之上。上海人特別愛“講道理”。過去上海街上經常有一堆人“紮鬧猛”(湊熱鬧)。那時人很閑,既沒有什麼工作積極性,又沒什麼娛樂活動,隻好上街看吵架玩兒。
老跑題:那種熱鬧80%是由自行車引起的,都是一些小事。什麼騎車帶人被警察抓住啦,兩輛自行車產生刮擦啦。
老瞎說:沒錯,圍一堆人,有勸解的,有點評的。當然上海人也免不了吵架,不過吵架的激烈程度遠不及北方的城市,甚至也不大罵粗話。很激動的時候,會臉紅脖子粗地指著對方狂吼“儂講道理哇?!儂講道理哇?!”要是有人開罵“奶奶個熊”……
老打岔:這是上海人嗎?山東人吧?
老跑題:唉呀!怎麼罵的不重要,有那個意思就行了。接著說!
老瞎說:好,接著說!要是有人開罵“奶奶個熊娘西皮乖乖隆嘀咚”,圍觀的人們肯定要說“格個寧嘎勿岡道理呃!嘎凶呃!”(音譯,意為:這個人太不講道理了!這麼凶!)。被罵的人立刻就獲得廣泛同情。
老跑題:是這麼回事。似乎上海人更崇尚理性。他們沒理的時候寧肯瞎攪和,也不太會謾罵或動武!經常會聽到有些上海人說“搞勒!”、“搞什麼搞?!”就是他覺得有理說不清,氣得夠嗆。
老瞎說:崇尚理性好啊!崇尚理性很重要!社會文明總要朝理性的方向發展。說明上海人在這方麵走先了!
老打岔:可是上海人跟咱們經常說不到一個理兒上去。還說別人“搞什麼搞”。
老瞎說:講理總比不講理要好。先要講理,至於這“理”怎麼講是下一步。管理一群願意講道理的人比管理一群愛動武的人要容易多了。上海這城市管理得挺不錯,也與民風尚理分不開。像在北方經常看到的,倆自行車碰一塊兒,先瞪眼,再罵街,三句之後開打。出手沒輕重,九拳七個包。再不過癮,磚頭瓦塊一起上,直到頭破血流為止。最後還得去醫院、派出所,又受罪又耽誤時間。為啥呀?……這管理起來就很麻煩,措施就很嚴厲。結果北方的警察也被熏陶得粗魯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