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訓練狗時,即使是它一點小小的進步,我們都會讚美,為什麼我們想改變別人時,不用鼓勵的方式呢?
我一直都在想,為什麼當我們要改變別人時,不用讚許來代替斥責?即便是最小的進步,也讓我們來讚美吧!這樣會激勵人們不斷地進步。
在《孩子,我並不完美,我隻是真實的我》這本書裏,著名的心理學家傑茜·雷耳說:“用稱讚來溫暖人類的靈魂,就好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但是我們大多數的人,隻是敏感於避開別人的冷言冷語,而我們自己卻吝嗇於把讚許的溫暖陽光給予別人。”
在我的生命中,我能找出那些改變我前途的讚許之言。你是否也能在你的生命中,找出同樣的東西。曆史正是由這些誇讚的真正魅力來做令人心動的注腳。
派特·巴洛是我的一個老朋友。他一生都跟馬戲團和雜耍團到處旅行。他有個狗與小馬的節目,我很喜歡看派特訓練狗的樣子。我發現當狗有了一點點的進步時,派特就會拍它、誇獎它,獎勵它肉吃,並且逗它一會兒。這沒什麼特別。幾個世紀來,馴獸師都是用同樣的方法。
大多數的人,隻是敏感於避開別人的冷言冷語,而我們自己卻吝嗇於把讚許的溫暖陽光給予別人。在訓練狗時,即使是它一點小小的進步,我們都會讚美,為什麼我們想改變別人時,不用鼓勵的方式呢?
一百多年前,一個十歲的男孩在拿波裏的一家工廠裏做工。他一直想成為一個歌星,但他的第一位老師卻給他潑了冷水。他說:“你不能唱歌,因為你五音不全,簡直就像風在吹打百葉窗一樣。”
但是他的媽媽——一位窮苦的農婦用手摟著他並稱讚他說,她知道他能唱,她認為他有些進步了,她會節攢下每一分錢,好讓他去上音樂課。這位母親的讚許改變了這個孩子的一生。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魯索,他成了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歌唱家。
19世紀初期,倫敦有一位年輕人想當一名作家。他好像什麼事都不順利。他幾乎有4年的時間沒有上學,他的父親鋃鐺入獄,隻因為無法償還債務,而這位年輕人還經常受饑餓之苦。最後,他找到了一個工作,在一個老鼠橫行的貨倉裏貼鞋油的標簽。晚上在一間陰森靜謐的房子裏,和另外兩個男孩一起睡,他們兩個人是從倫敦的貧民窟來的。他對他的作品不抱任何希望,所以他趁深夜溜出去,把他的第一篇稿子寄了出去。作品一個接一個地都被退稿,但最後他終於被人接受了。雖然他一先令都有沒拿到,但編輯誇獎了他。有一位編輯承認了他的價值。他的心情太激動了,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
由於被采納的一個故事、他所獲得的讚許,改變了他的一生。假如不是這些誇獎,他也許一輩子都在老鼠橫行的工廠裏做工。你也許聽說過這個男孩,他的名字叫查爾斯·狄更斯。
另外一個男孩在一家幹貨店工作。五點鍾他就得起床,打掃店麵。一天要工作14個小時,像個奴隸。那真是乏味又辛苦的工作,他討厭這份工作。兩年以後,他忍無可忍了。有一天起床後,還沒吃早餐,就走了15裏的路,去找他做管家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