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沈從文的經曆說起(1 / 2)

紅慶兄漂流北京已十多年,期間我們雖然隻見過一兩麵,但時有電話聯係,我也非常關注他的寫作情況,他已出過十幾本書,成績最著的是人物傳記,他在這方麵的成績,比我們職業作家、學者的工作毫不遜色。他這本關於沈從文的書,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傳記,也不是學院裏的高頭講章,但我以為是近年沈從文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貢獻,不僅有新材料,更有觀察作家的新角度。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現在麵臨很大的困境,因為這個學科涉及相當多的中國現代政治生活,而目前相關檔案的解密程度極低,嚴重影響了學科的發展。公開的史料雖然也有相當開闊的空間,但浮躁的學風和急功近利的學術製度很難讓學院裏的人安靜下來,倒常常是學院外的學者能給我們這個學科吹來新的空氣。我想紅慶兄這本關於沈從文的書,可能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的一本重要著作,因為這是沈從文的家事,過去雖有涉及,但這本書最為全麵也最細致。

紅慶兄是我二十多年前在山西榆次晉中中師讀書時的朋友,我在英文科,他在中文科,比我稍晚來到學校,我們在學校裏即時相過從。對他的才華,我很早就有認識,隻是當時的環境,在相當大程度上限製了他的發展,讓他進入文化界的時間推遲了很久。

我近年寫文章,常提到胡適晚年的一個感想,他曾和朋友說過,壞學校也出好學生。當然他這個話主要是對文科學生說的。胡適一生,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他能平等待人,特別是學曆極低而在某些方麵顯示了才能的人,胡適一向極為尊敬。如果就學曆而言,中國現代學者中,恐怕沒有什麼人能趕得上胡適了。他是第二批庚款留美學生,雖然沒有在清華讀書而直接放洋,但論校史淵源,說胡適是清華出身也不為過。他從美國留學回來,一到北京大學就當教授,雖然他的博士學位問題後來稍有爭議,但當時沒有人懷疑胡適的本領。胡適在北京大學由文學院長兼中文係主任一直到北大校長,最後光世界知名大學的榮譽博士就有三十幾個,但胡適晚年還能講這個話,就不光是道理而是一個人的胸襟了。這個境界在胡適一生中,還不光是一個經驗和品德的問題,而體現了相當高的人生智慧。一九三七年七月,胡適在廬山談話會上講話,為國家在抗戰期間的高等教育出謀劃策,他講了四個意見,其中有一個意見就是國家一定要尊重同等學力。胡適給出的理由一是可以救濟天才,二是可以防止造假。沈從文如果不是遇到胡適這樣境界的人,以後的發展會受很大影響。無學曆的人提倡尊重同等學力,常會被認為是為自己的出身找借口,而像胡適這樣要啥有啥的人來講尊重同等學力,就最有說服力,可惜不是有這樣地位的人都有這樣的境界,這需要絕大的自信和從容。

紅慶兄在晉中師專讀書的時候,最喜歡文學。我當時在校刊做編輯,時常收到他的來稿,散文、小說、詩歌等都有,我感覺他在文學方麵極有才華,時常向當時主管校刊的王誌華老師推薦,當時我已有調到山西省作家協會工作的意向,我力主王老師在紅慶兄畢業的時候,讓他留校當校刊編輯,而王誌華老師也竭盡全力,可惜後來因為紅慶兄的體育不及格,此事未能成功,為紅慶兄的人生留下了諸多遺憾。這幾年紅慶兄努力為晉中師專做了許多事,學校還聘請他當了兼職教授。我想起沈從文的一件趣事。沈從文當年報考燕京大學,一問三不知,後來連報名費都退了。過了兩年,燕京大學要請沈從文去教書,沈從文倒不好意思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