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既心痛又著急。但我並沒有批評孩子,而是心平氣和地勸她先去睡覺,作業第二天再寫。
第二天,我不再答理格格,晚飯也沒吃就上床睡覺了。格格明顯察覺到不對勁,本來跟她親密得無話不說的媽媽突然間對她冷淡了。
孩子的心裏開始發毛,她低聲問她老爸:“媽媽今天是怎麼啦?”她爸爸用嘴巴指了指我的房間說:“寶貝,你說謊,讓你媽媽失望了。”格格慚愧地低下頭認錯,“爸爸,我錯了。”丈夫沒有懲罰她,而是語重心長地和她講明了道理。
隨後,格格愧疚地向我道了歉,並發誓不再撒謊。自那以後,格格果然遵守了她的承諾。
在我心中,孩子心靈的健康比她的學習成績更重要。格格5歲時,眼看著周圍的家長們都在幫自己的孩子報鋼琴、奧數、舞蹈等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我也蠢蠢欲動。在家教大潮流的煽動下,我給她報了英語班。可結果證明,格格根本學不到多少英語知識,而且對英語也逐漸喪失了興趣,去上興趣班,她隻是在玩中度過,什麼也沒學到。
經過這次教訓,我深刻認識到:家長不能存有虛榮心,孩子不是幫你贏取麵子的道具。任何時候,父母都要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的成長。攀比,隻會讓孩子的心靈再度受傷。
自從上小學後,格格就喜歡上當班幹部,可事與願違。每次選舉,格格總選不上,格格顯得不服氣,急著向我訴苦:“媽媽,當選的某某某還不如我呢!”
我聽後笑著開導她,“一定是你平時不夠努力,在某些方麵做得不夠優秀,不如人家,同學們才會不選你。這沒關係,媽媽不怪你,隻要以後格格努力點就行啦。”
有好幾天,好強的格格依然悶悶不樂。而後,我總是見縫插針,尋找機會安慰孩子,讓她感覺到其實當班幹部挺累的,不做班幹部就有更多的時間複習功課,還可以出去玩玩,不也挺好嗎?
在我的開導下,孩子終於露出燦爛笑臉,“那好,那我就不當班幹部啦。”
格格聲音特好聽,朗誦起來聲情並茂,老師常常誇她,於是格格就被挑選為學校的播音員。得到消息那刻,孩子興奮至極。新官上任後的格格更是認真得不得了,每天早早就起來練習背誦,聽著孩子抑揚頓挫的朗誦聲,我也為她感到高興。可是後來由於格格太粗心,在一次播音時把詞給讀錯了,結果被老師撤換了下來。
回到家裏,一向堅強的格格哭了。我沒有責怪她,隻是輕描淡寫地問:“你是不是讀錯啦?”“嗯,是我看錯啦。”格格委屈地說。我拍著她的肩膀說:“沒事啦,以後將粗心毛病改掉就好啦。”
每次遭遇挫折的時候,我想到的並非是孩子不如別人,而是怎樣及時地緩解與消除孩子心中的焦慮,幫她排除心理毒素,讓她能夠健康地成長,快樂地生活。對於孩子的分數,我從不苛求什麼,她稍微努力就能趕上。很多時候,我隻是暗暗提醒自己:任何時候,都要保持理智、平和的心態,不要存在攀比的心理,攀比隻會讓孩子受傷。
想讓孩子的心靈健康成長,要及時給他們注入情感的養分。格格從小就喜歡養小動物,看到雞呀貓呀狗呀等小動物,跟其他同齡小孩子一樣喜歡得不得了。為了嗬護孩子酷愛動物的天性,滿足孩子心底最淳樸的需求,我為格格精心挑選了一條溫順的小狗,取名豆豆。
自從小狗狗豆豆到來,格格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她也變得更加活潑懂事了。豆豆特別乖巧,每次看見小主人回家,都會飛快地迎過去,對著格格做著各種親昵的動作。現在,格格回家要做的第一件事不再是急著收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而是帶上心愛的豆豆到小區裏散步。
周圍夥伴們總會不由自主地圍上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嘀咕著:“格格,你好幸福耶。你媽媽對你可真好呀。”格格回來就向我描述,我問她:“那你快樂嗎?”她說:“何止是快樂,我覺得自己是這世界上最幸福最幸福的孩子。”我笑著將她摟進懷裏。
寵物雖然能給孩子帶來快樂,但是父母的陪伴也必不可少。這些年來,即使工作再忙,我也會抽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溝通,跟孩子情感聯絡是我每天最大的樂趣。空閑時候,我與老公會在院子裏陪孩子玩遊戲,會牽著孩子的小手在小區裏逛街。對於孩子來說,爸媽的陪伴遠比送她一個筆記本電腦要高興得多。望著身邊孩子那一臉的幸福與滿足,我們也跟著幸福起來。
教育小貼士:
愛,是孩子心靈健康成長的衛士;健康的心靈,是我贈予孩子最好的禮物。對於孩子的未來,我不會為她規劃什麼,不要求她有多光明的前途,我隻希望她擁有一顆友愛、善良、健康的心靈。如果沒有一顆健康的心做支撐,成績再好的孩子將來又能怎樣呢?父母不要把目光僅僅放在孩子智力的提高上,引導孩子學會愛和尊重同樣重要。
4讓孩子踏著自己的舞步成長
周六到小琳家去取資料,順便帶幾樣玩具送給她的兒子。前陣子,有個玩具商送我好多好玩的兒童玩具,可那些大都適合五歲的寶寶玩,我們家格格都長大了,不再喜歡那些小玩意兒。
剛踏進小琳家,眼前的一幕讓我哭笑不得。小琳正在收拾碗筷,她的寶寶三歲左右,臉蛋胖嘟嘟的,正抱緊她的小腿鬧:“媽媽!我要抱抱!”我急忙揚起手中的玩具誘哄他:“寶寶乖,你看,阿姨給你帶什麼玩具啦!”小家夥的眼珠骨碌碌地轉,立刻被我手中新奇的玩具吸引過來。
小琳唧唧喳喳地抱怨道:“這小家夥不知怎麼了!都三歲了,還沒有主見,事事都跟在別的寶寶後麵。可氣的是,他整天黏著我,不會自己玩。做他媽媽,還真是累啊!自從他來到這個世界,我就徹底失去了私人空間,為了照顧他,我連工作都辭掉了??”
談話間,小寶寶已經瞄上我送給他的新玩意兒:客廳上空飄著的那隻充氣企鵝。他抬頭瞧見企鵝後,便迅速搬來一隻凳子,放到企鵝下邊,雙腳正要站到凳子上麵,想把企鵝拉下來。
小琳見狀,立刻尖叫起來:“快下來!這樣太危險了!快下來!”她邊說邊用手去製止孩子。小家夥甩動雙臂,以示抗議。為防止寶寶哭鬧,小琳急忙將一顆糖果塞給孩子。寶寶一屁股坐在地上,吃著糖果,眼睛卻直勾勾地望著那隻企鵝,一臉失望。小琳不以為然,為安全起見,她幹脆拉回繩子,想將企鵝藏起來。
我急忙勸住小琳,孩子自出生的那刻起,就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好奇。一個聲音、一個玩具、一本書都會引發他探索世界的欲望。因此,任何新奇的事物對寶寶都有著神奇的吸引力。爬高是寶寶喜歡探索的表現。當他成功地爬上凳子時,他對自己的身體與世界的認識就加深了一層,對如何調整自己的動作以避免危險就多了一份感性的認知。我們要嚐試著從寶寶的角度來看待他的新發現。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強行抑製,那一同熄滅的還有生命的激情,孩子的好奇心、創造力與求知欲望。
我和小琳分享了自己的育兒故事:
老家的後院有一大片地,那是五歲的格格最喜歡的去處。那裏不僅養著成群的家畜,而且種植各種蔬菜與果樹。每逢假日,不管多忙,我與先生都會輪流抽出時間帶著格格前往。我們自己在地裏玩耍,讓孩子與各種各樣的細菌親密接觸,提高身體的免疫力。看著孩子在樹上爬上爬下、玩泥沙、撫摸動物、喂飼家畜??隻要能確保孩子的安全,盡可能放手讓寶寶去接觸新奇的事物,隻要對身體無害,都要允許孩子借助五官去感知這個奇妙的世界。
整個過程,格格可以獨自在這種純天然的環境裏樂此不疲,一玩就是幾個鍾頭。我極少出手幫忙,更不會上前阻攔。我所要做的,隻是尊重孩子,在旁邊靜靜地看著孩子踏著自己的舞步前進。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去感受這個奇妙的世界,讓她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在自己不斷的探索中得到培養,在了解並接受新生事物的基礎上,更快地熟悉這個世界。
漸漸地,格格變得很有主見,帶她選購玩具或學習用品時,她總會自己挑選,不用求助於我。她的獨立能力越來越強,有時候我出去買東西,隻要給她提供足夠的玩具,她既不需要玩伴,也不需要大人陪伴,就可以獨自玩耍,陶醉其中。鄰居看了,都誇我養了個讓父母省心的好孩子。
教育小貼士:
生命是獨立而完整的個體,父母越保護,孩子的窒息感就會越強,獲得的資源越來越多,能力卻越來越弱,鋒芒與個性也逐漸被磨滅。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舞步。即便淩亂,那也是一支圓舞曲,他們有著自己的旋律。如果你愛孩子,希望孩子快樂,那就讓孩子踏著自己的舞步成長吧!
家長所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多給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機會,讓孩子每時每刻都能踏著自己的舞步健康快樂地成長!
5給孩子一副十字架
曾經看過一幅哲理性很強的漫畫。畫麵上,每個人都背負著一個沉重的十字架,緩慢而艱難地朝著目的地邁進。途中,一人忽然停了下來。他想:這個十字架太沉重了,這樣背著它,得走到何年何月啊?
於是,他決定拿出隨身攜帶的刀子,將十字架砍掉一些。他開始一下一下地砍著十字架。
很快,十字架如他所願被砍去一部分,重新將十字架放到肩上的那刻,肩上的十字架比剛才輕鬆了很多,他的步伐不由得加快了。
他就這樣走呀走,走了很久。他想:剛才我隻是將十字架砍掉了一塊,如果我再砍掉一塊,走路不就更輕鬆了嗎?於是,他決定將十字架再砍掉一大塊。他開始砍了起來。
果然,這樣一來,他一下子感到輕鬆了許多!因此,他毫不費力地就走到了隊伍的最前麵。當其他人都在負重奮力前行時,他卻能邊走邊輕鬆地哼著歌兒!
走著走著,前邊忽然出現了一個又深又寬的溝壑!溝上沒有橋,周圍也沒有路。該怎麼辦呢?後麵的人都慢慢地趕上來了,他們將自己背負的十字架搭在溝上,做成橋,從容不迫地跨越了溝壑。
他也想如法炮製。可惜,他的十字架之前已經被砍掉了一大塊,根本無法做成橋助他跨越溝壑!於是,當其他人都在朝著目標繼續前進時,他卻隻能停在原地,垂頭喪氣,追悔莫及。
看了這幅漫畫,我的心裏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那些與生俱來的責任與義務不就是每個人身上背負的十字架嗎?倘若卸去這些,生命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無法釋放耀眼的光芒,人生便因此而少了許多樂趣。
而孩子呢?也不例外,成長路上遇到的困難與挫折不就是一副十字架嗎?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心疼寵愛,總害怕孩子壓彎了腰,恨不得替孩子背負一切,於是,家長們總是千方百計幫孩子砍掉十字架上的一部分,比如替孩子安排一切衣食住行。如此一來,孩子固然會走得輕鬆,隻是當遇到生命旅途中的溝溝壑壑時,他是否還有獨自承擔的能力?就如同那些行駛在生命海洋裏的船隻,要是丟棄船槳,船隻靠什麼去對抗迎麵而來的驚濤駭浪呢?
睿智的家長不會替孩子包辦一切,他們通常會選擇一個合適的角度,站在不遠處靜靜地觀望,看著自己的孩子獨自背著沉重的十字架,在生命的旅途裏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跋涉著。孩子麵對突如其來的十字架時會焦急會徘徊,而背著十字架獨自走過一段路途後會喜悅會得意,當然也有超越路人時的興奮與激動,也有不堪重負時的無精打采與黯然神傷。
隻有當察覺到孩子因擔子太重而對茫茫前路喪失信心與勇氣、因不堪重負而委靡不振時,父母才會挺身而出,鼓勵孩子,和孩子一起出謀劃策。這樣的孩子,即使麵對再大的風浪、困難與挫折,也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克服。
因此,給孩子安上一副十字架,就如同給孩子安上一雙翅膀,孩子才有足夠的能力獨自在生命的藍天中自由翱翔。
教育小貼士:
孩子成長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伴隨生命而來的還有許許多多的坎坷、挫折和磨難。父母要多創造機會,讓孩子接觸挫折,才能鍛煉孩子的生存能力。隻有曆經風雨的樹苗才能茁壯成長,風再大,它也能挺拔如初。
6別剝奪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
每個人都希望成功,但是失敗總是在成功之前不期而至。很多父母為了避免孩子嚐到失敗的痛苦,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包辦。但是,你能保護孩子多久呢?你能保證孩子在今後的人生中都能躲過失敗嗎?成功固然重要,但是失敗的體驗也同樣重要,剝奪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不讓孩子盡早體會人生百味,鍛煉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反省能力,這樣的孩子,永遠無法真正體會到成功的滋味。
曾經有位媽媽和我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晚上,經過兒子的房間,無意間看到一個讓我驚慌失措的畫麵:兒子雙手抱緊頭部,眉頭緊蹙,神情痛苦,不停地用拳頭捶打自己的腦袋,邊捶邊喊:“我不行!我沒用!”
我急忙推開半掩的房門,抓住兒子晃動的雙臂,焦急地問:“孩子怎麼啦?”兒子反射性地一把將我推開,捶打得更猛了。
後來,在我的安慰下,兒子的情緒才慢慢得以平靜。他將桌上一張被揉皺的奧數試卷展開,沮喪地說:“這些題我都不會做,明天老師就要檢查!我該怎麼辦?該怎麼辦呀?”
我沒有說話,輕輕地把他攬入懷裏。
兒子得這怪病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自從有了蝸居把兒子從老家接來後,兒子一直這樣,如同中邪似的,每次遇到難題,就會狠狠捶打自己的腦子。上次期中考試成績下降,他爸批評了他兩句,他就躺在地上胡鬧,不肯去上學。我稍微不順從他的意願,他就拿起家裏東西亂砸。對此,我常常不知所措,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幫到兒子。
第二天,我請了半天假,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校園心理谘詢室。黃老師是個經驗豐富的老谘詢師,她聽完我的描述,最後得出結論:兒子這種情況是先前教育方式不當引發的。在教育孩子中,若凡事以孩子為中心,事事遷就,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越來越差,根本就承受不起一丁點兒的失敗與壓力。遇到困難,不是選擇放棄就是選擇自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