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讓問題孩子擁抱七彩陽光(2 / 3)

注意事項: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忍耐度隨時調整時間。最好的做法是媽媽計時,爸爸扮演饞嘴的孩子,充當兒子的競爭對手,將遊戲推向高潮。

遊戲4:小雜技表演,這個遊戲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抗幹擾能力。

家長要準備:紙杯若幹,定時器,各種孩子喜歡的小玩意兒,譬如孩子喜愛的動物貼紙等。

孩子頂杯,父母就開始數數,能堅持到10下就獎勵小玩意兒一個,堅持到20下就獎勵兩個,以此類推,堅持到50下就獎勵5個小玩意兒。

遊戲玩法:讓孩子站立或平坐,頂一個紙杯在頭上,然後放音樂對孩子進行幹擾,看看他是否能保持平衡,將注意力集中在頭頂的紙杯上。

注意事項:整個過程中最好能發動全體家庭成員參加,包括爺爺奶奶。大人不斷地鼓勵、加油、助威,激發孩子潛在的挑戰欲望,挑戰欲望是可以開發的。

以上四個遊戲,每天訓練一個,交替進行,每次遊戲時間不要超過30分鍾。遊戲做完,家長要引導孩子對每次遊戲進行思考,讓孩子明白每種遊戲訓練對他都有幫助,孩子若能說出有什麼幫助,家長可及時表揚或適度獎勵。

訓練二:鞏固孩子的注意力

父母要多利用周末,帶孩子外出或遊玩,看到美麗的景物或者碰到孩子們喜歡的東西,父母要鼓勵和引導孩子將自己看到的事物進行具體描述。也可以讓孩子用畫筆把他所看到的內容畫下來,並把這些畫集結成冊裝訂好,這樣的方式孩子一定喜歡。

訓練三: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有注意力障礙的孩子都是孤獨的,他們幾乎沒有朋友。家長可以利用周末的時間與孩子一起演各種各樣的生活情景劇,教孩子與人相處。比如家裏來客人了該怎麼做、怎樣與小夥伴相處、如何購買東西等。先由家長用語言描述將孩子帶進情景裏,然後父母與孩子合作表演。表演完了再與孩子討論怎樣做才是最熱情最有禮貌的孩子。也可以聯係班主任老師,讓同學們主動跟兒子親近,或邀請一些小朋友陪兒子一起玩遊戲,在遊戲中逐漸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教育小貼士:

整個治療過程中,父母要盡量參與活動,輪流充當孩子的競爭對手,與孩子一起感受、參與、記錄、交流。讓孩子在與父母的交流合作中感受來自父母濃濃的愛意,這樣既能增強參與興趣,又容易讓孩子在與父母的較量中發現自己的不足,這對於鞏固孩子的注意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你的忽視,會害了孩子的一生

約莫算來,安小米沒回家已有一年之久。在日企做領班,繁重的工作任務常常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再說她跟老公早就沒感情可言,自雙胞胎孩子出生後,無休止的吵架已成家常便飯,兩人分居已久,就差一紙離婚協議了。

在安小米的眼中,老公張霖簡直就是窩囊廢。論收入,他不如安小米,論身材,他沒安小米高挑,可兒子楠楠偏偏像他,15歲了身高還不足1.6米。更讓她無法容忍的是,老公下崗後,就一直沉迷於賭博與喝酒,家中所有生活費用幾乎都是安小米一個人承擔。

望著窗外的白雲,安小米又想起家中正讀初中的兒子楠楠。一年不見,那孩子不知成啥模樣了?自己剛好放年假,安小米決定帶女兒韻韻回家住兩天。

一進門,兒子楠楠就興奮地迎上來,耳垂下那大大的耳環不停地搖晃,紅色的緊身褲裹住本來就瘦小的大腿,手上佩著銀色的手鐲。這另類的打扮令安小米有些不快,更令她無法容忍的是,兒子跟她說話的時候,始終用嬌柔的語氣,還不停地撒嬌,就像是刻意模仿女孩子的神情舉止。

她本想責問老公,兒子怎麼被調教成這般模樣?無奈她跟老公已有兩年沒說過話,她生怕一開口就成為戰爭的導火線。再說那男人一見她回來,就借故出門,晚上都不回家睡覺了。

見到穿著花裙子、輕靈快活的妹妹,楠楠羨慕地說:“妹妹你真幸福,可以撒嬌、任性,得到媽媽的寵愛。不像我,整天活得那麼累。”這句話如當頭一棒,讓安小米從憤怒中冷靜下來。這兩年裏,她整日奔波忙碌,對於兒子,除了寥寥無幾的電話問候,她根本就沒有盡到做母親的責任。想到這裏,安小米心裏開始覺得不安與愧疚。

楠楠委屈地向安小米訴苦,媽媽不在家的這段日子,家中所有的家務都落在他的身上。爸爸除了喝酒,什麼都不幹,最近還經常生病,從洗衣做飯到照顧爸爸,從收拾碗筷到招待客人,樣樣都離不開他。而爸爸除了對他嚴厲管教外,還經常責罵他,從來就沒有給過他關心和鼓勵。

午飯後,韻韻把帶來的衣服放進哥哥的衣櫃裏。不一會兒,安小米就看見楠楠走進自己的房間裏,再也沒有出來。安小米想進去,可門居然被兒子反鎖上了。安小米的心中閃過一絲不祥的預感。她敲了幾下門,好久,兒子才打開一條門縫,探出頭不耐煩地問:“媽媽!有事嗎?”“媽媽難得回來一次,想幫你整理下房間!”

兒子楠楠邊扣紐扣,邊把門打開,放媽媽進去。安小米一臉驚訝,房間裏一地狼藉:粉色的連衣裙、碎花的小短裙、白色的少女胸罩,亂七八糟地丟在地上。這些都是韻韻的衣服,剛才還整齊地躺在旅行包裏。

安小米恍然大悟,原來兒子躲進房間裏,是為了偷偷試穿妹妹的衣服。她不禁一陣眩暈,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態的嚴重性。

下午,安小米買了些水果,去拜訪了兒子的班主任李老師。

一見麵,李老師就一個勁兒地埋怨說:“怎麼每次給你們家打電話,你們都不在,隻剩下楠楠自己?”談到楠楠,李老師更是連連搖頭:這孩子性格孤僻,喜歡獨來獨往,幾乎沒有朋友。更令人擔心的是他最近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自卑感越來越強烈。”老師還悄悄告訴安小米,楠楠班上有一個男生高大帥氣,在班上很有號召力,楠楠對那男生很迷戀,他上課經常走神,目光總不由自主地回頭盯著那個男生發呆,每次總是要老師提醒他才回過神來??聽了李老師的話後,安小米更加坐立不安。這孩子到底怎麼啦?

當天晚上,安小米迫不及待地領著兒子楠楠到我家來谘詢。

聽完安小米的敘述,我能理解她的擔憂和不安,父母感情破裂對大多數兒童來說是一個非常痛苦的經曆。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李?索克夫說過:“對孩子來說,父母離異的創傷僅次於死亡。”從孩子成長的角度看,10歲以下的兒童依賴母愛,10歲以上的兒童父愛和母愛都不可或缺。父愛和母愛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都起著重要作用,缺一都有可能出現心理問題。楠楠出現心理上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忽視造成的後果。

楠楠這種症狀可診斷為易性癖。這種性心理障礙的特點是:生理上屬於一種性別,而心理感受上又屬於另一種性別,存在改變性別的強烈願望。楠楠喜歡女性飾物,羨慕女性,模仿女性的舉止、言談,甚至她們的思維方式。連性愛心理、性伴選擇上均立足於女性角色。造成楠楠這種易位性別疾患有兩個原因:

1.與他特殊的家庭環境有直接的關係。楠楠從小缺少愛,父母從吵架到分居,給他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他整天麵對的是父親的冷漠與斥責。雖是同一家庭,可妹妹得到的愛比他多,他潛意識中形成做女孩就可以得到愛與關懷的錯誤想法。再說瑣碎的家務活兒讓他在家中扮演女人的角色,而他又偏偏幹得很在行。在缺少和諧與愛的家庭中長大,使楠楠逐漸形成了敏感、細致、忍讓、懦弱、處處為他人著想的趨於女性化的性格。

2.與他身體狀況有間接關係。楠楠的身高不足1.6米,又特別瘦弱,自我感覺不管是外在、內在都絕對不是個出色的男人。他認為男人就應該競爭,身負重任,事業上卓有建樹,才能得到女孩子的傾慕。就像爸爸因為無能擔不起家庭的重任,才會遭到媽媽的嫌棄。做個女人反而可擺脫掉各種壓力,即使不拚搏,也沒人指責你。

挽救像楠楠這樣的孩子,靠安小米單方麵的努力是不夠的,必須要父母聯手,引導孩子傾吐苦悶。楠楠因為缺少愛,內心孤單寂寞,心事不敢跟父母訴說。安小米首先要做的是跟老公達成共識,給予孩子一份完整的愛與關懷。可以多陪孩子說話,多帶孩子外出旅遊,多組織家庭親子活動,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當一切水到渠成,孩子自然願意敞開心扉,跟父母訴說心裏的煩惱與困擾。孩子當你是朋友後,你要引導他將自己內心的痛苦傾吐出來,這時候,父母要給予充分的關心與理解,用心傾聽,使孩子長期壓抑的痛苦得到緩解和減輕。在孩子充分地宣泄以後,家長要適當地調整孩子的情緒,保證睡眠休息,讓孩子在關愛中快樂成長。

當得到孩子的信任後,父母要抓住契機,幫助他認識到自己真正的“身份”,引導他渡過心理上的危機。也許孩子隻是以為自己心理不正常,但沒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父母要想辦法讓孩子認清自身的問題屬於易性癖,是性心理障礙的一種類型。也許孩子會尷尬,很不舒服,但作為父母,要在關愛孩子的前提下,委婉地讓孩子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讓孩子確認自身問題,接受現實。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下定決心把自身的這種性別易位矯正過來。

楠楠的自卑感極其強烈,總是以弱者的姿態求生存。父母可以利用飯前飯後等空暇時間與孩子交流,讓他明白真正的男子漢不以身材高大為衡量標準,隻有堅強麵對一切、在一次次的挑戰中成長起來的人才稱得上真正的男子漢。家長可以創造機會,讓楠楠展示他男子漢的一麵,比如家裏的米快吃完了,煤氣要換啦!可以拍拍他的肩膀對他說:你是咱家的男子漢,這個機會留給你吧!如果他完成任務後,父母不要吝嗇表揚,要讓他看到自己的長處,獲取信心。在此基礎上父母還可以與學校老師溝通,讓老師多關心楠楠,多發現楠楠的閃光點,多鼓勵他,讓他在短時間內逐漸認識到自身的優點,逐漸接納自我,清除從前的自卑感,增強自信心,恢複男子漢氣概。

父母還可以借用書籍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好的書籍能影響人的一生。父母不要讓瑣碎的家務占領孩子的全部時間,要讓他有時間接觸書籍,包括世界名著,一方麵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一方麵可以讓書籍引領孩子的思想,遠比父母的教育要好得多。書籍不要選擇女性類的言情小說,而要選擇與意誌力、毅力、男子漢情懷有關的勵誌類圖書。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主人公堅強高大的男子漢形象,在積極思想的熏陶下,重新樹立榜樣,重新端正自己的人生觀。長期閱讀這類書籍,孩子會發生全方位的改變。

教育小貼士:

父母的教養方式正常與否很重要。人的性別角色在3歲左右就基本確定,並在以後的生活中得到強化,因此,父母對幼兒的撫養方式,性別教育起著決定作用。

家庭生活的狀況、生活的經曆對人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要給予特別的關愛,讓他們在愛的空氣中成長。幫助孩子走出易性癖的陰影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父母一定要有耐心、愛心和恒心。

4愛是懲罰的武器

愛是心與心的共鳴。唯有愛,才能發揮教育的最大作用。它既可以用來鼓勵,也可以用來懲罰。克利夫?巴羅斯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成功演繹了這個典範。

克利夫?巴羅斯是比利?布雷漢姆牧師團的負責人。他的兒子鮑比和貝蒂很小的時候經常做錯事。盡管克利夫嚴厲地警告他們,如果下次再犯,就要遭到處罰。可兩個小家夥依然不思悔改。為此克利夫很惱火,孩子太小,不堪處罰,可倘若繼續放任,讓他們為所欲為,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克利夫思索片刻後,把兩個孩子叫進了自己的房間,心平氣和地說:“犯錯誤,處罰是不可避免的。你們年紀太小,爸爸決定替你們承受懲罰。”說完,克利夫解下自己的皮帶,遞給兒子鮑比,然後脫下襯衫,光著脊梁跪在床前,神情嚴肅地說:“請輪流用皮帶抽我10下。”兩個小家夥被嚇傻了眼,遲遲不敢動手。後來在克利夫嚴厲的命令聲中,兩個孩子不得不淚流滿麵地對父親進行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次懲罰。從那以後,鮑比和貝蒂再也不會輕易犯錯誤了。

可以說,這次懲罰無疑成了孩子們一段刻骨銘心的回憶。那皮帶打在父親的後背,卻疼在孩子的心裏。那種痛苦程度遠比孩子自己挨打深得多。悔恨的眼淚時刻在警告他們絕不可因犯錯而讓父親代罰。正是這種用愛懲罰的方式,讓兩個孩子深深感受到父親厚重而濃烈的愛。

賴特的父親也曾用這樣的方式教育過自己的孩子。一天,父親讓17歲的賴特開車送他到20英裏之外,然後約定下午3點再來接他。可賴特把車子開到電影院,看完電影出來,已是下午5點,他足足遲到了兩個小時!賴特怕父親生氣,就對父親撒謊說車子中途出了問題,因為修車導致了遲到。父親聽後並沒有大發雷霆,他淡淡地看了兒子一眼,說:“當你沒有按預約時間到達時,我就打電話給維修站,車子根本沒有問題。”

父親的一席話讓賴特感到非常羞愧,他向父親承認了因為看電影而忘記時間的事實。父親靜靜聽完,臉上有些失望和悲傷,他說:“我在生自己的氣!作為一個父親,我很失敗,因為我養了一個不能說真話的兒子。我現在要步行回家,對我的錯誤好好進行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