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聞心源眼睜睜瞅著桌子上的東西犯愣。一邊是一摞他十幾年在各大報紙發表的重要文章的複印剪貼,二等、三等功和各種獎項的證書;一邊是一張小小的省委宣傳部辦公用的便箋,上麵隻幾個淡淡的鉛筆字。他越看越不可思議,一直他以為比生命還可貴的東西,在這裏競不如那張小紙片。

聞心源著一身筆挺的校官服,威武地站在公共汽車裏。聞心源今日決定上省安置辦,他認為上安置辦應該穿校官服,雖還沒那兩杠三星,但他感覺穿軍裝提氣。

聞心源在人民廣場走下公共汽車,立即淹沒在人的海洋。那身顯眼的軍服不再顯眼。人民廣場地處江都市中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人民路、中山路兩條橫貫南北、東西的中央大街在這裏交彙。人民廣場的東麵是新華廣場,江都百貨商場,賽特商場,新華書店,嘉華超市,張揚著各自的商業氣勢,彙成江都市的商業景觀。人民廣場的西麵是中山廣場,省電視大樓,廣播大樓,江都日報大廈,工人文化宮,建築造型各具特色,展示著江都市的文化意蘊。人民廣場是中心廣場,省委、省政府高大威嚴的門樓,莊嚴雄偉的廣場觀禮台,省博物館,加上省電報大樓、省水電大廈以及正在施工中的二十四層華銀大廈三座摩天大樓,顯示著江都市的現代都市氣派。省電報大樓上的回型電子電視屏幕,一天二十四小時向廣場和人們播放著本省、中國和國際新聞。三十二條線路的公共汽車、無軌電車,數以萬計的自行車和成千上萬的人們,像潮水一般從四麵八方向這裏湧來,又從這裏退去,來來往往,熙熙攘攘,廣播聲、汽車喇叭聲、大謖工地機械轟鳴聲、人聲,彙成了江河奔瀉般的聲濤,驕傲地炫耀著都市的繁華和熱鬧。

當省委、省政府森嚴的門樓下那一溜巨大嚇人的招牌映入聞心源眼簾時,他條件反射般挺胸收腹,渾身湧出一股激動。好大的招牌,省委的牌子白底紅字,和門樓的右柱一起頂天立地;省政府的牌子白底黑字,與門樓的左柱立地頂天;其餘人大、政協、團省委、婦聯的牌子依次排在一邊。執勤的警衛是武警,門樓設左右雙崗,麵對麵四個衛兵,比他們軍部還森嚴。

聞心源健步進入大門時,瀟灑地抬臂向衛兵敬了禮。一米七八的儀仗隊身材,每分鍾一百一十七步的標準步伐,從骨子裏透出來的軍人氣質,讓四個衛兵不約而同地扭頭再次把他的背影欣賞。聞心源的步伐繼續鏗鏘,他知道此時他們準在扭頭看他,真正的軍人才懂得男人最崇拜什麼。

聞心源至今認為,軍人是男子漢最好的職業。從一九七二年在衙前村結束知青生涯穿上軍裝的那一天起,他就沒打算再脫下這身軍裝。當兵三年就破格提幹。當新聞幹事,全年見報一百八十篇,平均每兩天一篇文章,領導給他記了二等功。他當宣傳處副處長時,同年當兵的戰友有的還在連隊當指導員。正當他在宣傳處長的位置上幹得有聲有色,滿肚子鴻圖大業時,哐當一個命令,他們軍撤編了,幾千名壯誌未酬的軍官立馬要解甲還鄉。上級很看重聞心源,給他的選擇是,超配到某師政治部當副主任,或者到某軍分區政治部當副主任。愛人江秀薇傾向繼續留部隊,也不希望他放棄新聞這個專業。聞心源沉默了三天,他很為難,也很矛盾,他從來沒想到人生路上還會有這麼為難他的事。骨子裏他不願離開部隊,脫軍裝意味著他人生的失敗。叫他矛盾的是他不願意放棄新聞這個專業,他已經為此付出了十幾年的心血,如果純粹為了某一個職務跟別人那樣混,即使混個一官半職,除了能向平庸之輩們炫耀那個官銜外,將一無所有。鬥爭來鬥爭去,下定決心,與其在部隊做個超配的多餘人,不如到地方繼續搞專業。老主任讚成他的選擇,老主任的戰友就在他們省當宣傳部長。聞心源說服江秀薇,痛苦地選擇了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