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迎頭撞上心理病,常見異常心理揭秘(1 / 3)

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而且不斷變化的時代,不論這些變化是否是我們所追尋的,現實的壓力總是迫使我們不停地向前運行。我們的內心充滿了焦慮、煩躁、憤怒、失落、緊張、恐懼等,內心每天都在上演著喜怒哀樂的故事。

每個人都有一些需要打開的“心結”,這些心理盲點,如果任其積聚,超過了一定界限就會造成心理疾病,不僅損害身心健康,還會影響事業、婚姻、人際等。了解自己的心理趨向,及早發現心理不健康的信號,對症下藥,消除心理疾病,才能使自己時刻都生活在快樂幸福中。

認識常見異常心理

常見心理異常,是正常心理活動中的局部異常狀態。平時人們所說的“心理困惑”、“心理困擾”等,指的就是這種常見心理異常,也常常被簡稱為“心理問題”。

常見心理異常是人們在人生的各年齡階段都會遇到的普遍的心理失衡狀況,如青年大學生在社會適應、身心成長、人格發展中產生的學習焦慮、交往障礙、戀愛困擾等心理問題,成年人的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事業、人際關係等方麵的問題。

常見心理異常與其他各種類型的心理異常相比較,通常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征。

1.情景性

常見心理異常常由特定的情景所誘發,與特定的情景緊密相關。也就是說,常見心理異常的發生僅局限於某種或某些情景刺激而尚未泛化,情景刺激具有特定性。例如大中小學生考試時的過度緊張反應(看錯題、看漏題、回憶不起複習過的知識內容等),是由考試情景誘發的,與考試氣氛緊密相關。這種緊張反應在其他各種非考試情景中通常不會出現。情景性的心理反應失常,在正常的活動中雖然也時有所見,例如第一次登台演出、第一次獨自駕車外出等,都會出現程度不同的緊張反應,即正常心理活動中的緊張反應等心理反應失常,與某種情景也緊密相關,但這種性質的心理反應失常,通常可以通過不斷適應某種情景而逐漸減少以致最終消失。經常登台演出,經常獨自駕車外出,久而久之也就習以為常而不再出現緊張反應。同時,正常心理活動中的心理反應失常,在各種”第一次”或具有相當刺激性的情景中都會出現,其程度和表現也大同小異。然而常見心理異常的異常反應則不然,不僅隻對某種特定的情景作出異乎尋常的強烈心理反應,以致不為常人所理解和認同,而且在其他情景,即使是在“第一次”或具有相當刺激性的情景麵前也不會產生如此強烈的反應,似乎隻對某種特定情景(例如考試情景)“情有獨鍾”。而且某種特定情景反複出現,也難以通過不斷適應而逐漸減少異常反應,甚至還會出現“越演越烈”的趨向,以致最終演變成心理障礙、心理疾病。

2.偶發性

絕大多數常見心理異常並不經常或持續出現,而是偶發的、暫時的。這一方麵是指脫離某種特定的情景,常見心理異常就不複存在,例如對考試情景會產生強烈緊張反應的學生,在大多數非考試情景下都表現正常。而某種特定情景並非經常或持續出現,因而常見心理異常隻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會有所顯現。同時,在某種特定情景下,有時也會不出現異常的心理反應,或者這種反應比較微弱。另一方麵是指常見心理異常常常會自行緩解,或者是出現異常反應的頻率逐漸減少,或者是強度逐漸減弱,或者是一段時間後自行痊愈。當然常見心理異常也可逐漸演變成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

3.無病理性變化

常見心理異常的心理狀態沒有病理性變化,即精神活動正常,不存在智力遲滯、情緒淡漠、病態自信等心理過程障礙以及由心理過程障礙引起的怪僻、對立、麻木等行為障礙,不存在朦朧、夢幻、嗜睡、昏睡、昏迷等各種層次、各種程度的意識水平降低和喪失現象,不存在對時間、地點、人物識別錯誤的“定向力缺損”,不存在否認自己心理問題的“自知力缺乏”。

具有常見心理異常的人,其心理活動和心理狀態在通常情況下給人的感覺都是正常的,即使在特定情景下出現了常見心理異常的某些征象,通常也不認為是一種心理異常的表現。其原因就是不存在與常人比較有明顯不同的病理性精神症狀。

認識常見心境障礙

心境障礙,又稱情感性精神障礙,是一組以情感改變為基本特征的障礙。

廣義的包括精神科所有常見的異常情感,如焦慮、恐懼等,這裏的情感性精神障礙則僅限於以情感高漲或低落為主要特征,其伴有相應認知、行為改變,間歇期精神狀態基本正常,愈後一般較好,但有複發傾向。

心境障礙是精神科常見疾病之一,發作較輕者未必達到精神病的程度。

心境障礙的病因仍不清楚,但有大量資料表明,它與某些生物因素尤其遺傳、心理社會因素,如創傷性生活事件(親人亡故、重大經濟損失等)以及慢性心理社會刺激(失業、慢性疾病等)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