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采購應支持本土品牌

在我國,有的政府部門在采購時,往往首選國外的大品牌,有的甚至直接表示“隻采購進口品牌”。哪怕國內某些品牌在價格和質量上都具有優勢,也會敗在洋品牌手下。這難道真如輿論所抨擊的那樣,是崇洋媚外,還是,國內企業真的達不到政府部門的相關標準。以前說我們“崇洋媚外”,是因為國外的產品在質量上比我們好,現在我們有的產品質量和技術已經高於國外同類產品,為什麼還出現這種現象呢?2007年的全國兩會上,董明珠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兩項議案,其中一項就是建議政府采購向自主創新企業傾斜。董明珠闡述了她的理由:當政府提出來要求我們的很多技術已經超過了國際水平的專業技術,但我們的政府招標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這樣一個告知:“隻采購進口的品牌”。又不要求對方采購不符合質量的產品進去,隻要我們達到同等質量標準,對方應該允許我們競標。而且我覺得我們本土品牌的質量達到或者可以超越它的時候,你應該無條件地選擇本土品牌,你應該支持本土品牌的自主創新。格力空調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較大的空調企業,每年的銷售都以30%的速度增長,但是董明珠發現,盡管近幾年,中國政府越來越強調企業的自主創新,企業也積極響應並執行,並且許多技術已經超過國際水平,但是在政府的招標過程中,國內企業往往被告知:政府隻采購進口品牌。

2006年11月15日,合肥市政府采購中心發布《合肥市國地資源局綜合樓中央空調係統設備招標公告》,由合肥市政務文化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通過公開招標方式,對該局綜合樓中央空調係統設備進行國內公開招標。招標公告稱,合肥市國地資源局綜合樓項目公開招標的中央空調係統設備包括螺杆式冷水機組兩台、冷卻塔兩台、空調離心泵和空調末端若幹。其中,螺杆式冷水機組和空調離心泵的整機明確要求是“歐美原裝進口”。除了原裝設備外,其他設備必須為製造商直接報名投標。這份公告的發布,意味著占據了國內市場絕對份額以及在國際市場擁有一席之地的格力、海爾等國產巨頭,均無資格參與該項目的公開招標。董明珠對政府采購行為非常不滿,包括國內空調廠商也極為不平,並引發了輿論的廣為關注和批評。盡管最後這份文件被廢除、更改,但董明珠認為這並非隻是一個特例,還有不少地方的相關部門都有類似的問題。此前,董明珠在媒體上看到河南一家專門做高速公路建設設備的公司,已經達到國際水平,但在招標的時候被告知,隻選擇進口品牌,本土品牌被拒之門外。最近幾年,中國政府越來越強調企業的自主創新,但現狀仍然不容樂觀。董明珠認為中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缺失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內外企業享受不同的政策待遇,使得部分企業家急功近利追逐優惠政策,而無法潛心專研經營和技術進步;

二是國家的相關出口政策沒有對自主品牌和貼牌出口產品形成差異進行扶持調整,導致市場競爭力下降;

三是一部分企業家耐不住製造業的艱辛,經受不住其他行業的誘惑而半途而廢。

從這可以看出,隻有第三條原因是由於企業家本身的責任,而前兩條都是政府才能解決的問題。格力是本土的知名品牌,在學習國際先進經驗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創新,其技術也是達到國際水平的。格力空調在2006年得到了世界名牌的榮譽,獲得全國質量獎,這些獎項都具有非常嚴格的管理標準。格力出口的空調已經免檢,連國外都用格力的空調,在國內卻被某些政府的采購部拒之於門外。據了解,目前所謂的外資品牌大部分也是在中國生產,他們采購的是中國的材料,技術、管理上都是同等水平,唯一不同的是他們貼著洋商標罷了。這也是董明珠極力呼籲政府要意識到這個問題,這也是她在兩會上提交方案的原因。 畢竟,即使是美國政府和國際化接軌後,自己還明文規定:使用本土產品政府采購不得低於90%。更何況,就目前而言,格力空調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質量上,都在行業內達到了高水準。令企業家們感到安慰的是,隨著2007年兩會的閉幕,政府正在積極地踐行自己的職責。兩稅合並後,很多外資企業家,特別是高端技術的企業,稅率將由10%左右上升到25%,這無疑給本土企業提供了一個和外資企業公平競爭的機會。具體到空調行業,董明珠認為,當本土品牌達到消費者所需求的標準時,政府部門就理應采購本土品牌,如空調的製冷、噪音、能效比,在幾項技術都達標的情況下,政府為什麼不用本土品牌而舍近求遠用外國品牌呢?政府提出要構建和諧社會,科學發展,既然我們自主創新、科學發展,這麼大的市場裏,本土同樣擁有卓越品質的產品,我們卻不願意使用,那真是大大違背了這個科學發展觀的原則,這樣就不符合國情了。兩會期間,董明珠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也聽到了很多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迫切希望得到政府支持,這種支持很多人隻簡單認為是政府撥點資金給我,或者政府給點地給我,這是一種支持。我覺得不是,我希望政府的支持是一個平台,是公平的、公正的。現在中國很多的企業,特別是以空調為例,要不就是合資企業,要不就是以引進技術的合作企業,都沒有一個純粹的本土品牌,都是“某某合資”品牌。作為格力,我們看到了這種合資對我們自主品牌的發展,我認為這並沒有太多的好處。怎麼樣來解決這個問題?能讓我們本土品牌既有技術,又有競爭力,就需要投入我們的研發力量,加快自己的產品更新換代。

而且我認為一個企業的經營產品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消費者認可的標準,就是你企業的標準。所以我覺得政府要支持,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求支持的,不是給我多少錢作為支持,我覺得政府的財政收支也完全來源於企業,如果每個企業都要求政府給我資金,我們又用什麼來回報社會、支持政府,以使我們現在的和諧社會盡快的完全實現。董明珠還表示,政府要對本土企業的支持提供一個平台,政府在采購的過程中,傾向於外資品牌,或者是內外資合資品牌,而對於本土的品牌,完全拒之門外,這樣是不對的。政府招標應該以技術標準來定一個門檻,而不是製定一個什麼品牌為準。現在在空調行業裏,拿格力電器為例,格力電器現在擁有自己的專利有900多項,發明專利已有100多項,從過去的家用空調已經發展到中央空調的領域裏,可以說已涵蓋了幾千種產品,它的技術已經超過了國際水準。有一些專利都是格力自己研發出來的。像這樣一個企業,在政府采購的過程當中,它不應該再分很多的精力在工作上疏通或者找關係,而更應該是一個公開的平台去競爭。而像這樣的企業,政府就是應該要傾斜,因為我們呼籲號召大家要自主創新。產品做得這麼好,為什麼還要被別人排擠在門外,因為本土產品沒有一個“合資”,所以就不能進入這個門檻,這肯定不對。就以本土品牌格力來說,格力空調的產品質量是毋庸質疑的。目前格力品牌空調器已出口到全球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如意大利、法國、菲律賓、西班牙、巴西、澳大利亞等國。近年來,格力品牌也高調打入了美國市常而自主品牌的銷量,也在格力全球銷量中占據了越來越大的比例。不僅如此,格力還進入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主流銷售渠道,得到了主流消費人群的認可。如在巴西,格力空調借助品種齊全、技術精湛的優勢,成功進入了巴西聖保羅、裏約熱內盧、桑托斯、維多利亞等主要城市的大型超市並設立了專賣櫃,大大樹立了中國家電名牌的形象。巴西的許多影視明星、足球明星和政府高官,家裏使用的都是格力空調。

2006年3月,格力憑著自己的產品質量,被巴西國家質量監督局授予“巴西人最滿意品牌的”的稱號。格力這樣有實力的產品在國外都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如果在國內都不能得到政府的認可,那麼可真的是對國內企業的一大諷刺了。以紅旗轎車為例。當年中國的領袖在1958年坐上東風牌轎車(紅旗轎車的前身)並感慨“坐上我們自己製造的小轎車”的時候,可能永遠不會想到,作為中國汽車旗幟的紅旗牌轎車有一天會被迫停產。

1981年5月14日,人民日報登出“紅旗”轎車停產令。

10年之後,上海牌轎車也宣布停產。其實在改革開放初期,上海牌和紅旗牌轎車曾經一度出現在許多政府機關大院。但是即使這樣的一個被寵幸的年代,自主品牌的轎車仍然是鳳毛麟角,政府采購中高級汽車中更多的是日本車,桑塔納與捷達則在政府采購中日益占領了最低端的部分市場;不久之後,又有奧迪異軍突起。中國本土品牌轎車的發展曆史,要遠遠長於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時間;然而,直到今天,本土品牌仍然不能徹底擺脫品牌提升的困局。如果追究其中的原因,政府采購無意中其實是充當了外資品牌的義務傳播推手,而將本土企業置於非常不利的競爭環境。政府不應該把大部分的采購資金去購買外資品牌,而應該購買本土品牌——既然是自己財政投資的企業,為什麼不優先采購?否則財政投資的目的是什麼?以目前政府家電采購的市場規模,哪怕多向自主品牌傾斜一點點,那會有多大的成效呀?當然,政府采購應該有一個技術標準,不符合標準的、質量很差的甚至有浪費現象的,當然不應該采購。因為有些企業可能更傾向於政府采購時就采用國內的,但實際上有些產品國內質量水平和國外企業確實存在差異。所以,有些措施提出以後也不能搞一刀切。作為人大代表的董明珠希望自己的提案能讓有關部門對政府的采購為題引起重視。她不僅僅是站在企業自身發展的角度,更是站在國家企業科學發展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二、品牌產品都應當有自己的專賣店

多年的市場經驗,使得董明珠深刻的認識到:企業營銷渠道有如中醫學的血脈經絡,通常則周身無病無痛,若是有一個穴位不暢,便會感到不適。目前,格力專業代理模式還會碰到新問題,但是格力將繼續從容不迫地解決它。盡管外界對格力電器的銷售渠道眾說紛紜,但從格力電器在市場的實際運作來看,格力電器的銷售渠道是合理健康的。 遍布全國的格力專賣店,對提高格力空調的市場份額更是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以統一的形象出現在終端;用最專業的服務麵對每個消費者;出現在消費者最近的地方;給消費者便捷的服務。”專賣店的服務理念,讓格力品牌形象深入大街小巷。

2006年3月,國美、蘇寧兩大家電連鎖巨頭開始製定新一年高達幾十億元的空調采購計劃。國美電器稱,首先將拿出50億元現金簽約空調主流品牌,采購量達到2006年整體市場份額的40%以上。在國美電器的訂貨會上,眾多大空調廠家營銷一把手悉數到場,除了董明珠。對於即將開始的空調年度盛宴,誰都不想放過,如果能夠拿下這筆大訂單,企業的任務也就基本可以確保無憂了。實際上,很多空調生產廠家的生產計劃,就是圍繞著這兩大銷售巨頭的訂單而製定的。無疑,40%的空調銷售量,對於任何一家空調企業來說都不是一個小數目。可是,這裏麵有一個特例,國美再次在董明珠麵前吃了閉門羹。董明珠保持其一貫的態度,格力要自己定一個合理的價位,並用這個價格進行銷售,國美不銷我可以到別的地方去賣。董明珠的決策,顯然有些出乎國美董事局主席黃光裕的意料。通常來說,廠家離不開商家,商家離不開廠家,這是一個客觀規律。盡管黃光裕很佩服董明珠脫離連鎖賣場自建渠道的勇氣,但他還是認為製造企業應該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生產技術而非銷售上麵。他舉了一個例子,鬆下當初在日本建立了很多自由的營銷途徑,但到現在看來,幾乎都已經不存在了。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黃光裕認為國美這樣的專業店是銷售途徑之一,而且應該是眾望所歸的,代表一個必然的趨勢。至於個別企業自建渠道的行為,黃光裕認為隻能作為銷售方式的一個補充,不可能成為長久之計。對此,董明珠說:不同意這種觀點。格力電器追求的目標並不是售後服務好,售後服務到現階段已經是你企業必須承擔的一個責任、一個義務,所以你更應該注重的是我的產品不需要修,那才是好產品。

我現在告訴消費者6年免費維修,實際上,對行業內震動也很大,為什麼呢?因為大家知道6年免費維修,背後支撐它的經濟力量是很大的。我提出6年免費維修,就是說,我預計我的產品6年內是不需要維修的。有這樣質量的好產品,品牌效應如此強大,我們應當考慮通過專賣店的形式進行銷售,而不是簡單依靠大渠道連鎖企業。格力與國美發生爭端之後,關於格力渠道收窄的問題一度在所有人的腦海畫了一個大問號,但是不久,隨著格力第一家專賣店的開張,人們終於明白這種決定絕對不是出於一時衝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也許有人認為以後連鎖是一種趨勢,但是注意看,高檔的商品,它絕對有自己的專賣店,國際上也是這種趨勢。其他大路貨、低質產品可能會在大賣場裏更多一點。董明珠說,格力賣的是品位、是品質,格力要打造成世界級的品牌,成為一個國際精品,那我們就應該走自己的道路。我相信我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當然格力是一個上市公司,我不能隨便承諾別人,但是我們內部有個目標,未來的幾年,格力的目標就是成為銷售500億元的專業化空調企業。董明珠之所以持這種態度,是因為她早就開始質疑現有的大連鎖渠道的銷售模式。自從格力空調產品退出國美後,董明珠就更積極地嚐試自建銷售渠道,通過前期的實踐,她更堅定了信心,認為這是一種可控的連鎖銷售模式,必將在格力未來的經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