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9 章 文學與文化影響力10(1 / 3)

【宋詞雖然是宋朝的代表風格,但是作為新興題材,起初其實並不受重視,被稱作“詩餘”,是在民間街頭巷尾傳播的。因為短小精悍,便於傳閱,歌者喜歡,普通百姓也喜歡即興吟唱,雅俗共賞,得到了快速發展。】

清朝,田同之撫須與其他學者介紹:“詩言誌,歌詠言。詩貴氣端莊,而詞太過輕佻,難登大雅之堂。”

從一開始,詩歌就被尊崇為莊重高雅文學的範本,詞作為晚生代從誕生之初就被賦予了市井俚俗的特質,是文人士大夫關起門來吟風弄月的“淫.詞豔.曲”,傳統文學界始終懷有偏見。

【北宋前期,詞的主要領軍人物是晏殊晏幾道父子、歐陽修等一批詞作者;此後,範仲淹的詞跌宕起伏,豪放悲壯,柳永自創新調,以長調慢詞代替小令,加入草根格調,突顯樓閣茶館,情絲纏綿的風格,成為了宋詞新的接力者;】

已經年邁退休的晏殊在自己的府上,看到自己和兒子晏幾道都榜上有名,頗為得意。

但是緊接著看到歐陽修和範仲淹,一聲冷哼。

“雖然歐陽修小有才華,但是那脾性,不堪大用!”

晏幾道奇怪:“歐陽修不是很尊重您嗎?”

晏殊依然沒什麼好態度:“吾重修文章,不重它為人。”

您最初點人家為第一名時可不是這麼說的……

晏幾道看著父親的臉色,滿臉嫌棄,撓撓頭,最終聰明的沒有追問。

.

歐陽修在朝堂之上,身邊是範仲淹,同樣也提到了晏殊。

範仲淹與歐陽修交好,看到二人都榜上有名很高興,看到晏殊的名字心情複雜:“永叔,當年,還是晏師提拔的你。”

歐陽修犀利道:“那又如何,晏師可看不上我們的慶曆新政。”

歐陽修比範仲淹小18歲,是忘年之交;

有意思的是,歐陽修比晏殊也小18歲,曾經是師徒之誼。

歐陽修參加禮部考試時,晏殊正是主考官,非常欣賞歐陽修的才華,點歐陽修為“省元”,也就是第一名。於是歐陽修一度以“晏殊門生”自居,執弟子禮。

但是兩人的師生情誼卻十分短暫。

在慶曆年間,西夏侵擾邊境,晏殊主持朝廷軍務,歐陽修擔心老師日理萬機太辛苦,就冒雪去探望,結果看到晏殊在家中設宴飲酒,奢靡無度,歐陽修當時賦詩嘲諷“須憐鐵甲冷徹骨,四十餘萬屯邊兵”,批評老師花天酒地。

晏殊看後差點沒氣到斷交,說出了那句著名的“吾重修文章,不重它為人”,一度對歐陽修到了嫌惡的地步。

歐陽修卻覺得十分委屈,多次主動示好,還給晏殊寫信表示對老師的感謝以及被冷遇的委屈,但是晏殊依然不改態度。

歐陽修知道,這其實主要因為兩人政見不和。

“晏師是一位太平宰相,雖然文采的確不錯,卻毫無作為。”歐陽修對晏殊的尊敬,始於晏殊對自己的提拔之

恩、以及以文論交。

但是說到政治(),歐陽修從未退讓?()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也讓晏殊為歐陽修不給老師麵子更為惱怒。

會退讓也就不是歐陽修了。

範仲淹因言被貶,高若訥推波助瀾,歐陽修寫信痛罵高若訥:“不知人間有羞恥事”;

範仲淹為主的慶曆新政被反對,歐陽修連續向宋仁宗上書,彈劾十幾名反對改革的官員,言辭激烈,舉朝震動;

而晏殊去世後,歐陽修為之寫挽辭,批評道“富貴優遊五十年,始終明哲保身全”,可見對晏殊政治態度的不滿。

【到北宋中期,最有代表性的詞人是蘇軾,他以詩為詞,詩詞結合,體裁更加寬泛,可豪放也可柔情。】

李清照聽到“詩詞結合”微微皺眉,評價蘇軾的詞道:“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其詞是句讀不齊之詩。”

【南宋時期的陸遊、辛棄疾等詞人都受到了蘇軾的影響,而且後世、包括海外,對蘇軾非常喜愛,不僅封蘇軾為“詞聖”,四處建生祠,還多有模仿。】

【其中,日本對蘇軾的喜愛非常深刻,甚至因此誕生了日本的幾位女文豪,這裏稍後再說。】

蘇軾笑得裂開大嘴,嘿嘿,不好意思,又被誇了。

因為天幕前麵誇他,蘇軾已經從被貶的地方召回京城,現在在朝堂上與眾臣一起看天幕。

蘇轍搖了搖頭,朝廷中的黨爭因為天幕現在緩和許多,開始一致對外主戰,但是對蘇軾也是一致對外,還有些芥蒂。

天幕再次這樣誇獎兄長,大臣們的眼神都不對勁了,不知道會不會又被拉一波仇恨。

【南宋前期,國難當頭,許多詞人不僅詞風豪放,內容還慷慨悲壯、沉鬱蒼涼,代表人物是李清照。】

【李清照,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曆經了國恨家難,她的《漱玉詞》從曾經“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少女情懷,變成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女中英豪,被後世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婉約詞宗”。】

【沈謙在《填詞雜說》將李清照與李煜李後主並提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因為時代不同,趙匡胤無緣見到李清照這位宋朝的才女,卻對詞中的氣魄頗為欣賞:“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好詞,好氣魄!”

此時已經被囚禁的李煜一陣陣的失神:“男中李後主,原來後世還記得我的詞。”

李煜一陣陣苦笑。

雖然父親和國民一直對他寄予厚望,他最終還是投降了大宋,不知道史書對他這位亡國之君會如何評價。

但是看來,至少自己在文采上還是被認可了,這豈不是與北宋那位亡國之君宋徽宗很像?

李煜有些無奈,又有些絕望:明明,自己不是那宋徽宗。

他不想當皇帝,為了避免太子猜忌主動退讓,被迫登基後還設置了龍翔軍苦練水軍,可奈何金陵被圍,米糧斷絕

() ,他派人求緩兵,宋太祖卻表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最終將領戰死,他被俘虜,南唐滅亡,自己成為了亡國之君……

【到了南宋中期,出現了史上最能打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不僅開創了愛國詞派稼軒派,以散文為詞,以報國效忠為主題,還騎馬仗劍,孤軍殺敵,帶兵殺回心心念念的南宋朝廷——可惜,他遇到的是宋朝的皇帝,但凡他遇到的是秦皇漢武,也不至於後半輩子去當個小官調來調去浪費一身武將才華。】

辛棄疾想起曾經在淪陷區的快意恩仇,再想想與理想完全不同的現實,臉色一陣黯然。

原來,他的結局已經注定,回到南宋,被當成“歸正人”還不是最差的,還有更差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