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2 章 文學與文化影響力13(2 / 3)

羅父接受,誘騙婆婆劉氏也接下財物,但是羅梅英堅決反對改嫁。

在這種艱難地堅持中,秋胡從軍後已經升官成為中大夫,得到了國君的重金賞賜,升官發財就榮歸故裏。

回鄉途中,秋胡在桑園遇到羅梅英,夫妻二人都沒有認出對方,秋胡趁四下無人就言語調戲羅梅英,被羅梅英嚴詞拒絕。

等回到家中,秋胡才發現自己調戲過的女子竟然是自己妻子,而羅梅英為此非常憤怒,認為秋胡人品不端,讓秋胡寫下休書。

秋胡為之十分不理解:“我已是中大夫,日後你成為我的妻子,夫榮妻貴,還可以當誥命夫人,為何要我休妻?”

羅梅英依然為秋胡調戲自己憤怒:“我

() 不稀罕當什麼誥命夫人,你隻把休書寫來便是!”

兩夫妻爭執不休,羅梅英認定丈夫人品輕浮要他休了自己,秋胡反而堅定地認為妻子品性貞節就是不休。

爭執中,一直打羅梅英主意的李大戶又來了,而且還帶著羅梅英的父母,再次一起來逼羅梅英改嫁。

李大戶先進門,一進來就問:“羅氏,你想好沒有?你夫君已經死了,不如改嫁給我,帶你一家吃香喝辣的,保你富貴無憂。”

秋胡聽到自己被一個陌生男人說自己死了,問羅梅英:“這李大戶是誰?來我家作甚?”

“來逼我改嫁的。”羅梅英一聲冷哼,對兩個男人都看不上。

秋胡對差點搶走妻子的男人毫不留情,開口就讓自己的隨從抓人:

“來人,抓這李大戶去官府!”

李大戶被抓了還一臉懵,而隨後趕來的羅父羅母看到秋胡後心虛又驚訝:“女婿,你竟然還活著?”

完全不敢再提讓羅梅英改嫁的事。

但是羅梅英反而堅定要和離。

羅父羅母也不理解,昔日秋胡被傳死訊,那麼艱難時不願意改嫁,怎麼現在秋胡榮歸故裏反而要改嫁?

“都怪我,是我的錯。”秋胡把自己回家途中的輕浮舉動說完,再次向羅梅英道歉。

“是老身沒教好兒子,都怪我!”婆婆劉氏哀求著羅梅英,“你就原諒秋胡吧!”

最後,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

【最後羅梅英當然是選擇了原諒~】

【又是一個大團圓結局~】

原作者石君寶撓撓頭:總覺得天幕的語氣奇奇怪怪?難道大團圓不好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羅梅英堅貞,秋胡浪子回頭金不換,豈不是絕配!

【馬致遠的《江州司馬青衫濕》,又名《青衫淚》,源自唐朝詩人白居易及其《琵琶行》。】

白居易:???又來?

他好想說:放過我吧!

他的弟弟白行簡笑嘻嘻:“還好,我的《李娃傳》已經成書了,後人沒法學。”

白居易突然表情詭異起來:“元朝的文人不會是學的你吧?”

《李娃傳》講述唐玄宗年間的名妓李娃與所愛士人滎陽公子曆經磨難,終於圓滿結合的故事,也是大團圓結局,跟這元朝戲曲的風格很像!

【白居易造福了多少人,從唐宋元到日本,若是登記版權,別人學一下他就得交錢,白居易靠著版權都能成富翁了。】

【這個《青衫淚》算是白居易的同人故事,因為講述的是白居易與官妓裴興奴的故事~】

曆史上的白居易被貶,遇到了琵琶女,寫下了《琵琶行》。

但是元雜劇裏,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後,裴興奴發誓為白居易守節,老鴇貪圖茶商劉一郎的錢財,合謀起來造假,偽造白居易家人的筆跡給裴興奴寫信,謊稱白居易已經病死。

裴興奴悲痛欲絕之際,老鴇把她賣給了劉一郎,隨著一起南

下。

南下途中,白居易好友元稹恰好來探望白居易,一起泛舟湖上,聽到裴興奴正在悲傷地彈琵琶,元稹告訴了白居易,白居易與裴興奴相認,才知道自己被假傳死訊。

此後,裴興奴被白居易帶走,元稹回朝後將此事稟告皇帝,皇帝杖責老鴇,流放劉一郎,讓白居易官複原職,給了裴興奴側室身份。

.

白居易有點想罵人。

自己寫個詩,還變成了戲本子裏的“男主角”,又是青樓女子又是側室的,他在後人眼裏就是這種風流形象?

元稹哈哈大笑:“托你的福,我也有了戲份。”

白居易被刺激多了,反而沒那麼生氣:“別急,沒準你還有大戲。”

白行簡繼續刺激哥哥:“兄長可真是受歡迎,大家都很喜歡你!”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這個石君寶還該寫過白居易弟弟白行簡的《李娃傳》,改成了雜劇《李亞仙花酒曲江池》。】

【不過白行簡最出名的其實是他的《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陰陽交歡嘛,沒錯,這是一本房中術書籍,被稱為“唐朝色br情文學的巔峰”,可以與《遊仙窟》有的一拚。石君寶怎麼不改這本書呢,古人還是保守了點啊!】

白居易先是哈哈大笑:“阿憐,元人也很喜歡你。”

緊接著就聽到了房中術書籍,還是色啥巔峰……

白居易的臉色漸漸慘白:“完了,白家的清譽,完了……”

白行簡表情訕訕:“這種房中術天幕怎麼也說,萬一後世人真排了戲,豈不是連累我……”

元稹笑得眼淚都要出來了:“恭喜兩位白兄,天下聞名了!”

白居易冷冷瞪著好兄弟:“我記得,你好像寫過《鶯鶯傳》,你說元人會不會放過?”

元稹:“那肯定不會……”

誰知——

【還有王實甫的《西廂記》,源自唐朝元稹的《鶯鶯傳》。】

【《鶯鶯傳》又叫做《會真記》,元稹將故事講給李紳聽,李紳作《鶯鶯歌》,元稹寫了這篇傳奇。】

【金代董解元將《鶯鶯傳》改為《西廂記諸宮調》,王實甫又在這個基礎上改編成了雜劇《西廂記》。】

【劇情上,從元稹曾經的始亂終棄渣男變成了癡情書生,鶯鶯也在侍女紅娘的幫助下衝破一係列的阻攔和障礙,與書生張君瑞長相廝守,變成了一個大團圓結局。此劇也成為了王實甫的代表作,王實甫被認為是華夏戲曲史上“文采派”的代表。】

渣男元稹:“……”

這元人,就緊著他們三兄弟薅靈感嗎?

都不知道換個人的書改?

白行簡拍著桌子笑得都快直不起腰來。

白居易看著好友和弟弟先後步自己後塵,心情好了許多。

拍了拍難兄難弟的肩:“看戲看戲,既然後世能排戲,為什麼我們自己不能排?”

元稹情真意切地心動了:“你說得對

,我自己的戲為什麼要讓別人賺錢?”

白行簡眼睛一亮:“對啊對啊,我的書排成戲保證一炮而紅!”

白居易立刻道:“閉嘴!想都別想!”

那白家的聲譽更別下想要了!

元稹再次哈哈大笑。

白行簡惱怒:“我說得是《李娃傳》!”

【鄭光祖的《迷青瑣倩女離魂》,又名《倩女離魂》,源自唐朝陳玄祐的《離魂記》傳奇小說。】

《離魂記》中寫張倩娘與表兄王宙從小相愛,張父也常說將來當以倩娘嫁王宙,讓二人當真了。

但等二人成年後,張父竟以倩娘另許他人。倩娘因此抑鬱成病,王宙也托故赴長安,與倩娘訣別。

張倩娘在見到表兄後越發情絲纏綿,不顧一切半夜追來船上,兩人一起出走蜀地,同居五年,生有二子。

幾l年後,張倩娘思念父母,與王宙回家探望。

王宙一人先到張家說明倩娘私奔一事,向張父道歉,結果張父也很震驚,原來倩娘並沒有離開,其實一直臥病在家。

王宙帶著張倩娘進來,才知道跟自己私奔的是倩娘離魂。兩個倩娘相會後,合為一體。

《倩女離魂》與之十分相似,人名與劇情小有改動。

李夫人之女張倩女與王同知之子王文舉指腹為婚,王文舉上京趕考,順帶拜訪李夫人,李夫人表示“俺家三輩不招白衣秀士”為由,讓王文舉好好考試,最好考中舉人再回來迎娶張倩女。

王文舉於是離開李家上京,誰料到張倩女的魂魄竟然跟隨著王文舉一起上京。等王文舉考中,外派任職時,張倩女與王文舉同去外地任職三年,三年後王文舉才帶著張倩女回娘家,與嶽母賠罪,張倩女的魂魄回歸身體,合二為一。

.

“這後世人沒有自己的腦子嗎,怎麼都學我大唐的?”李世民算是明白為什麼天幕說大唐是文化巔峰,這巔峰的影響力可真是夠久遠的。

但是比起驕傲,李世民作為有大局觀的帝王,還是有些擔憂地。

“所有人都去重溫以前的經典,都不創造新的文化,後世子孫學什麼?”

“難怪宋元以後華夏開始走下坡路,腦子都沒了,怎麼不走下坡路。”魏征毫不客氣地說道。

“宋朝有文字獄,明清也有,恐怕,不是不想創造,也許是……”

房玄齡說得算是委婉,但是後續大家都懂。

也許是,不能。

【喬吉的《兩世姻緣》源自唐朝的範攄的筆記小說《雲溪友議》中韋皋之事。】

名妓玉簫與韋皋相愛,但是老鴇棒打鴛鴦。

韋皋一去不複返,玉簫相思成疾病亡,十八年後轉世,再次與班師回朝的韋皋相遇。

玉簫轉世為人重新找上韋皋,事情奇異驚動了皇帝,詢問之後,憐惜玉簫兩世深情,特此賜婚,得到了大團圓結局。

【不好意思,咕咕很想笑,突然覺得皇帝好忙,忙著給這

個書生賜婚,給那個將軍賜婚,看來元朝的皇帝挺喜歡當媒婆啊。】

忽必烈:“……()”

他完全沒這個愛好!

【哦不對,一般寫前朝事,都是唐朝皇帝賜婚,比如唐憲宗。】

唐朝皇帝:他們也沒有這個愛好!

唐憲宗本人更覺得離奇,他貶白居易還差不多,什麼時候給白居易賜過婚?而且誰家賜婚是賜妾的?各個官員那麼多妾,他忙得過來嗎?

後世的文人,真是離譜!

【千年前,這是落魄文人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借著小說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嬌妻美妾貴嶽父,金榜題名兒女雙全。】

【清代戲曲作家兼理論家李漁道:“全本收場,名為‘大收煞’。此折之難,在無包括之痕,而有團圓之趣。∵()『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衛儷在《古典戲劇中的團圓現象研究述評》中寫道:“從元雜劇開始,中國古典戲劇中90%左右的作品以大團圓為結局。”】

【從元雜劇開始,華夏的戲曲、包括現代的影視劇,大團圓結局就成了主流。】

【相比之下,明清四大名著反而是異類,不然怎麼說名著就是名著呢,用悲劇的力量震撼人心,讓人解讀千年依然喜愛。】

“悲劇的力量震撼人心?”關漢卿來了精神,他也寫了悲劇,可悲了,演員在台上哭,觀眾在台下哭成一片,的確很震撼!

【除了這些參考前朝文學作品的大團圓戲曲,元朝當然也有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