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她的元初宮邸學堂裏隻有男女同校的學生,遠遠不夠,西方都能有女教授,大漢為什麼不能有!
大漢也有優秀有才華的女子,也可以當女教授,而且她不止要選拔一位,要成為常態,與男性教授並立,讓她們不要受到路易莎那樣的排擠。
當女教授、女學生的數量與男教授、男學生持平後,一切隻以才華論,看到底誰排擠誰。
.
呂雉想起了自己所謂“仁弱”的兒子劉盈。
為了討好父親,竟然願意讓自己姐姐去和親匈奴,這跟獻祭親姐成全自己的路易斯有什麼區別?
這樣的兒子,是劉邦的好兒子,但不是她的好兒子,更不是魯元的好弟弟。
呂雉眼裏閃過一絲冷意,罷了,如今劉恒已經接入宮中,劉盈就當個過渡者,這就足夠了。
【看,男性
在權力的爭奪上從不心軟,六親不認。】
武曌輕聲笑了笑。
世人總說她搶走兒子的皇位,說她殺女囚子,但是世人看不到她丈夫對子女的忌憚、寧願相信妻子也不相信兒子,也看不到子女對她的不孝和謀逆。
所謂的孝道,所謂的夫妻之道,在權力麵前,一切都可以改寫。
【在有關權力的書寫上,哪怕是開明的唐朝也沒有鼓勵女子掌權的書寫。傳奇女俠最後的結局通常都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一方麵帶有當時流行的道家的隱逸思維;另一方麵也是性別與權力之爭,自古以來,掌權的女性少有好名聲,因為話語權是掌握在男性手裏。】
【但是到了清朝,終於有了女性參與進入男子權力機構的書寫——女子科舉,與女性官員。】
朱元璋聽到這話第一反應是不相信。
“天幕前麵還說清朝也有纏足守節殉葬,也有文字獄,有比明朝更嚴苛的文字管控,怎麼會允許這種牝雞司晨的文學作品出現?”
“也許,是想管也管不了了。”朱橚委婉說道。
想想明末,不也是什麼文學作品都冒出來,帝王想管也管不了。
朱元璋眉頭狠狠一皺,想起了元朝。
元初也是對文學戲曲管控嚴格,但是元朝中後期依然興盛起來,帝王貴族都沉迷戲曲,他認為文學戲曲興盛會容易亡國,但是換一種方向,會不會是朝廷本就對民間無力管控,才導致了文學戲曲等自由興盛發展?
那西方又為何能做到,國家繁盛文學戲曲一起繁盛,還被稱為什麼“軟硬實力”都很厲害?
【為什麼說文化入侵是從明朝時候開始的呢?】
【我們從西方侵略非洲、美洲就可以知道,其實最先行的並不是軍隊,而是傳教士。】
【歐洲,是政教一體的王權,國王也需要得到教皇的認可,為了將權力從教皇手中收到王權中,不知多少國王為之不斷發起戰爭與改革。】
【非洲人曾說:西方人到來的時候,手裏拿著《聖.經》,我們手裏拿著黃金;西方人離開的時候,手裏拿著黃金,我們手裏拿著《聖.經》。】
【非洲是什麼時候被殖民的?大航海時代,正是華夏的明朝時期。】
天幕放出了一係列的戰爭成果:
1521年,明朝已經與葡萄牙開始了屯門海戰,明軍戰勝;
1523年,明軍與葡萄牙西草灣之戰,明軍戰勝;
1548年,明葡雙嶼之戰,明軍戰勝;
1549年,明葡走馬溪之戰,明軍戰勝;
1604年,明荷澎湖海戰,明軍不戰而勝;
1633年,明荷料羅灣海戰,明軍戰勝;
1639年,明荷湄洲島海戰,明軍戰勝;
1635年,明英虎門之戰,明軍勝利,英國賠償2800兩白銀——這個虎門,正是清朝“虎門銷煙”的虎門。在清朝屢次賠償西方國家時,誰能想
到英國曾經也是給華夏賠款的國家?
1661年(),明荷台灣之戰?[()]?『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明軍勝利——這場戰爭主要是鄭成功作戰,這時的鄭成功被賜姓“朱”,也叫“朱成功”,在台灣發行了一種“朱成功”的銀幣,顯然是非常忠於明朝的。
【西方的文化入侵在明朝是失敗的,是因為明朝的對外戰爭沒有輸過。】
明朝,虎門,將士們還有些懵。
將軍葛征奇撓頭:“跟我們打仗的不是荷蘭人嗎,原來是英國人?”
“就是那個逼迫清朝簽訂《南京條約》的英國人?”負責後勤的官員突然想起自己曾經關注的賠款,大聲道,“2800兩白銀太少了,我記得《南京條約》讓清朝賠償了2100萬兩!”
葛征奇先是被這天價數量驚了一跳,緊接著暗道不好。
“這英國如此狼子野心,而且頗為富庶,這2800兩白銀,恐怕隻是讓他們暫時退卻!”
虎門之戰源於英國商隊燒殺了當地的帆船,還搶了30頭豬,十分的蠻橫,虎門炮台先是鳴炮示警,英國商隊自己也覺得生意無法進行,找葡萄牙人來中間說合,明朝海軍強勢用火箭火炮攻擊,英國商隊這才同意賠款退去。
雖然當地官員給崇禎皇帝寫得戰況很精彩,明軍驍勇,但是葛征奇自己知道情況。
虎門,連炮台都是剛建立沒幾年,守衛處簡陋的像是小鄉鎮,而且本地的士兵等英國海船來到麵前都沒發現,後來作戰的是廣州海防當局派來的水軍。
虎門的現狀,應付商隊或許可以,應付天幕出現過的那種鐵皮艦艇的軍隊完全沒實力!
“不行,我得給朝廷寫明這虎門海戰的真相。”葛征奇懷疑,皇帝現在完全不知道虎門這邊的真實情況。
“越級報告,恐怕會惹怒上官……”副官提醒道。
“有亡國的危機在,誰還顧得上。”葛征奇苦笑。
當今聖上,可是天幕明確點名的“結局一根繩”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崇禎是年號,如今正是崇禎十年!
【萬曆三大征雖然打空了大明的國庫,但是沒有輸;】
【對葡萄牙、對荷蘭、對英國的海戰死傷無數,依然沒有輸。】
咕咕的語氣嚴肅起來。
雖然經常覺得皇帝們拉垮,少數明君,大部分昏庸的花樣百出,但是華夏古人在事關民族大義上從不糊塗。
皇帝不行,軍隊靠不住,那就自己上。
想想明朝那些舍身赴死的僧兵、武林人士,再想想明朝還要纏足,多少女俠是忍著纏足的痛去挺身衛國,對大明就沒法恨起來。
最該罵得,就是皇帝!
【明朝中後期的火器的確落後於西方,但是明朝後來也打開了海禁,一邊收割西方人的火器,一邊自己改進研發,並沒有對西方人屈膝投降過。】
【所以,宋朝文化科技經濟再發達,也是“弱宋”;明朝文化科技經濟再嚴苛,也是“剛明”。因為戰爭事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
() 尊嚴。】
清初,一群遺民淚流滿麵。
“剛明,我們是剛明……()”
舉起“反清複明?[()]?『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大旗的起義軍首領激動地喊道:“大明從來不曾卑躬屈膝,再苦再窮都是站著打!”
“留發不留頭,漢人的江山都不在了,要這顆頭又有何用!”起義軍麵對著比自己多出百倍的圍剿官兵,狂笑著,置生死於物外,“我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
他們猛地往前一揮刀,一聲口令,驍勇向前:
“殺——”
【而且凡事最怕對比,雖然明朝文化□□嚴苛還有文字獄,但是清朝更□□更嚴苛,清朝的文字獄更嚴重呢~】
明朝文人哭笑不得。
現在隻能慶幸生得早,不然更倒黴。
清朝文人:有一萬句國罵想要發泄!
【文化軟實力往往關係著一個國家的硬實力,比如軍事力量、政治力量;而文化入侵往往伴隨著真正的國家軍事行動,比如戰爭。】
【美國說打敗前蘇聯靠的不是軍隊而是文化,但是如果沒有足以匹敵前蘇聯的軍事力量,前蘇聯完全可以直搗黃龍,先滅了美國。但是前蘇聯也做不到,因為是兩個超級霸主爭霸,前蘇聯並不是唯一的超級霸主。】
朱元璋看到一係列的“明軍戰勝”,終於心氣順了許多。
“還好大明不是大宋,沒有慫過。”
翰林大學士宋濂道:“也正是因為戰勝,明人還是對自己文化是驕傲的,沒有被西方文明蠱惑。”
作為文人,宋濂非常懂其中的道道。
朱元璋若有所思。
他是馬背上打天下,搶奪元人江山時在《喻中原檄》一文中提出了“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立紀陳綱,救濟斯民”的口號,同文中也提出“胡虜無百年之運”。
當時拉攏了大批漢人的心,因為這中原本就是漢人的江山。
但是假如他當時打了敗仗,漢人是否也會覺得還是蒙古人更厲害,是否會像漢朝時期對匈奴那樣不敢戰?
【可惜,清朝並沒有吸取這份教訓,也沒有從明朝對外戰爭中看到外界的危機,這也就導致,清朝越發的落後,以及,文化的全麵入侵。】
【當道光皇帝宣布廢除中醫針灸科,當光緒皇帝宣布成立議會,當溥儀皇帝自己剪去滿清象征的辮子時,華夏文化自信開始被大打折扣。】
【1840年鴉片戰爭,和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連續兩次的戰敗不僅僅是國家的戰敗,也是華夏文明被成功入侵!】
玄燁若有所思:“文武文武,原來本就息息相關。”
朝廷需要文臣武將,天下也需要文學與武學。
有文才能有文化自信,有武才能有強健體魄。軀體沒有被打壓,精神才能保持自信。
【但是清朝,即使是那樣強大的文字壓迫下,依然有一些傑出的文學作品,還有了女性意識更強大的覺醒,比起明朝女性文學的顆粒無收,清朝反而出現了巔峰之作。】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清朝的文學,和清朝文學作品裏的女性覺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