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文化影響力,就不得不說華夏在亞洲的“中國文化圈”。】
【但是,華夏文化遭遇到了昔日藩屬國的“背刺”,那就是曾經華夏文化影響的藩屬國如今不但不承認自己文明是受到華夏的影響,還大言不慚說華夏的文明是自己的文明。】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一下“偷國”——韓國,真是偷華夏文化的急先鋒。】
為了證明所言不虛,天幕先放出韓國在巴西街頭最新的宣傳廣告:
巨大的廣告上印刷著穿著韓國傳統服飾的牛郎織女,腳下踩著一群喜鵲,男子的背後是一頭老黃牛,女子的背後是織布機。旁邊的文字在宣傳——這是韓國的牛郎織女,和他們的愛情故事。
這也不是什麼巴西自作主張的誤會,這韓國版“牛郎織女畫”,全程是韓國官方出錢出力支持。
整個戶外畫由韓國美術界提供,由韓國駐巴西文化中心撥款,將其懸掛在巴西聖保羅等大城市的街頭,作為韓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進行宣傳。
畫麵一轉,到了韓國的綜藝節目,節目上公然宣稱:牛郎織女是韓國人,七夕節起源於韓國。
【日本和韓國的策略,就是不斷地宣傳,把一些原本屬於華夏的文化宣傳成自己的,當海外對這些文化深入人心後,就會真認為是日韓的。】
【我們知道,日本的許多“國粹”其實都來源於華夏,韓國同樣如此。】
【韓國是一個沒有本土文化的國家,他們的文化都源自於中國,韓國的曆史古籍也是用中文寫的。韓國的首都原來叫漢城,母親河叫漢江,國旗形象源於華夏的太極圖。】
【我們看到韓國宮廷古裝劇可以看到,韓國皇帝,或者說朝鮮國的國王服飾與華夏明朝皇帝十分相似,這是為什麼呢?】
朱元璋眉頭一皺,麵含殺氣:“朕從未允許朝鮮國穿帝王服飾!”
“朝鮮”這個國號,還是朱元璋經過李成桂的請求後,賜給高麗的,他知道是指哪個地方,同時非常憤怒。
早知道這個李成桂不老實,果然!
【朝鮮皇帝的服裝,在曆史上發生過多次改變。】
李成桂在明初廢了高麗國王,建立了“李氏朝鮮”,並且來大明朝貢,請求以“朝鮮”或者“和寧”國號取代高麗。
朱元璋選擇了“朝鮮”。
但是朱元璋覺得李成桂並不老實,連國君稱號都不願意給,賜予的隻是“權知朝鮮知事”,也就是代理國君的意思。
到朱允炆時期,隻給了朝鮮國王——再次靠著叛亂上位的太宗李芳遠,隻給予親王級別的服裝和金印;
到朱棣時期,因為得位不正,朱棣為了拉攏朝鮮,以朱元璋的龍袍為雛形,賞賜了李芳遠“袞龍袍”。
但是這種“袞龍袍”依然隻是紅色的金底蟠龍服,前後及兩肩各織一蟠龍,蟠龍隻為五爪。大明皇帝依然是明黃色的五爪金龍,若是郡王就是四爪。
這一點,從朝鮮
國王曆史上的紅色龍袍就能看出差異,那個時期朝鮮都還是明朝的藩屬國,一直到崇禎去世,朝鮮還用的是大明的年號。()
到朝鮮英祖李昑時期,已經是清朝乾隆時期,依然是穿紅色五爪蟠龍服,戴的是烏紗翼善冠——這種冠冕和明武宗朱厚照畫像上幾l乎一模一樣。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盡在[],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到了清朝末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之後,韓國態度大變。
朝鮮高宗李熙,以旁支身份繼承朝鮮國王,1897年自稱為“皇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因此也是大韓帝國開國皇帝。
正是從李熙開始,不但直接與大清斷絕藩屬國關係,還開始大膽地穿起了皇帝才有資格穿的明黃色龍袍,依然是明製龍袍,明製帝王冠冕,但是腰帶提到胸口,也不知道是什麼愛好。
【但是韓國,並不源於承認自己曆史上是華夏的附屬國,更不願意承認自己皇帝的服裝都來源於明朝的賞賜,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的文明都來源於華夏。】
弘曆再次被氣得不輕。
“區區小國,也敢嫌棄大清!”
又是用明朝帝王服飾,又是用明朝年號,這朝鮮不就是一反賊嗎!
難怪大清一落難就反叛的如此迅速,這分明是早有反心!
【於是,韓國各種嚐試“去中國化”。】
【首先,依照漢字再造韓文。】
天幕放出韓文,把古人給看樂了。
“這不就是缺胳膊少腿的漢字嗎?”
秦朝,因為小篆太複雜,有徒隸創造了隸書已經被認為是很偷懶的做法,這時候,秦篆才被認為是最優雅、貴人所用的官方字體。
天幕時不時出現的簡體字在秦人看來已經過於簡略了,沒想到韓文可以更加簡略。
“幾l個筆畫就能當文字,這跟學字學一半有什麼區別?”
幾l個用隸書辦公的底層小吏搖搖頭:“他們分明是學不會漢字,隻學了一半,還嘴硬說自己創造文字。”
“這種文字,我們也會創造!”
【其次,把首都名字“漢城”改為“首爾”。】
【但是大家看看首爾,看看他們的王宮,沒錯,上麵還有漢字呢!】
天幕放出首爾幾l座王宮建築的圖片,不但形製就是華夏的宮殿,宮殿上的文字分明就是漢字。
秦吏齊齊笑了:“我就說他們是沒學會。”
“這牌匾肯定是那大明賞賜的,所以是正確的漢字,韓國人自己沒學會。”
“真是文化不行,文字都學不會難怪隻會改。”
【後來,韓國人發現如果完全不用漢字,史料史書也看不懂。許多文化和節日都沒法過,後來腦袋一拍,既然去不掉中國化,那就直接搶過來!】
【於是,就有了韓國各種“申遺”。】
【韓國學者稱,漢字是由韓國人發明的,並打算將漢字申遺;“中醫”也要被其更名改為“韓醫”來申遺。】
【韓國學者還認為,神農氏和
() 李時珍都是高麗人(),針灸《本草綱目》都屬於韓國?[()]?『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他們還欲將漢服和祭孔大典申遺,通過他們的“考證”孔子也是韓國人。哦,還有《西遊記》的孫悟空,也是韓國猴。】
聽到連神農也要搶走,古人齊齊憤怒:“神農嚐百草,是華夏先祖,關你高麗什麼事!”
李時珍哭笑不得:“我連高麗都沒去過,怎麼就成韓國人了!”
儒生集體擼袖子:“孔聖人什麼時候是韓國人了?”
連小朋友也生氣:“齊天大聖是華夏的猴兒!不是外國猴!”
【華夏文明起源於黃河,韓國人就在曆史上宣稱,韓民族在遷徒中喚醒了中原的黃河文明和滿洲的紅山文明;】
【韓國曆史書還將華夏古代邊疆政權的高句麗說成韓國曆史,甚至說李世民禦駕親征失敗,是中了韓國將士的箭才死的……】
李世民:“……”
好了,知道朕親征高句麗失敗了,但是天幕既然這麼說,說明並不是被高句麗射殺的。
唐高宗時期,李治聽到韓國人造自己父皇的謠言比造自己謠言還憤怒:“區區小國,也敢辱我父皇名聲!”
【韓國在銅活字上申遺成功後,並沒有滿足,在德國舉辦“韓國是印刷的起源國”展覽;】
【而且可能是嚐到甜頭,對華夏的四大發明都很眼饞,又把華夏的渾天儀印到了新版一萬元的韓幣的背麵,成了韓國人古代科技的成就……】
畢昇:“……”
“謝謝提醒,我一定在大宋就把銅活字普及開來。”
還印刷起源國,做你的春秋大夢去吧!
張衡:“他光偷我的渾天儀圖片,也不知道原理,這有什麼用?”
技術宅不理解。
但是搞政治的鄧太後理解。
“搶的就是一個名,”鄧太後緩緩道,“名利名利,有名才有利,韓國偷盜你的名聲,何嚐不是為了偷走更多文化上的利益?”
張衡若有所思。
鄧太後又道:“平子,你趕緊寫書吧,有空還去學宮講講課,你的這些科學原理一定要傳下去。等我們漢人都會,都懂,名聲打出去,要讓全天下世人皆知你的名聲,讓韓國想投也偷不走。”
“諾!”
【單獨偷發明還是不滿意,後來韓國開始篡改自己的曆史疆域,把“古韓國地圖”標大,把華夏大片腹地納入自己的“大韓古代版圖”中,還直接來一句:古朝鮮文明先於黃河文明。】
李世民:“這法子好,朕現在把大唐地圖畫更大一些,說高句麗原本就是大唐的,是不是可以直接收回?”
長孫皇後看了李世民一眼,有些無語:“這不是自欺欺人嘛。”
李世民一攤手:“那韓國豈不就是自欺欺人。”
【在華夏今年冬奧會24節氣火了之後,韓國開始說24節氣也是韓國的,為了模糊視線,在國際上聲稱24節氣是亞洲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