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華是我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時的校友,他在學校時就以有思想而著稱,他也是研究生部1984年在合肥發表的《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探索提綱》的主要作者之一。我一直以為憑他的理論功底和在中國人民銀行計劃資金司這樣一個核心司局的工作經驗,他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央行幹部。但是他在1993年改革的大潮中毅然離開了令人羨慕的計劃資金司領導崗位,加盟於當時偏安一隅的小商業銀行招商銀行。在金融業的實踐中,他展現了我們不知的一麵——對新事物的敏感和實踐中的執行力。
加入到處於初創時期的招商銀行,建華成為了推動招商銀行快速發展的重要參與者,並推動招商銀行借力銀行卡創新服務和互聯網技術應用走在了金融業的前列。2001年,他又受命籌建中國銀聯,負責推動全國銀行卡聯網通用,整合分散於全國各地的銀行卡中心,聯合各家商業銀行,迅速完成全國範圍內的銀行卡聯網通用,大大改善了我國的用卡環境、支付環境,改變了10億持卡人的消費生活品質;同時,銀聯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大力推進銀聯卡國際化戰略,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使一卡在手、走遍神州、走向世界成為現實。我在人民銀行工作期間,曾經分管過金融信息化和銀行卡聯網通用工作,深知此中的不易。︰米︰花︰在︰線︰書︰庫︰bO
回過頭來看,建華在金融企業的從業經曆與金融信息化結下了不解之緣。《金融e時代》這本書,正是基於他在金融信息化領域的獨特實踐和積累,結合當前信息技術與金融業的最新發展,闡述了他對金融業未來發展趨勢的個人思考。
他提出,信息技術與金融業實際上是“同源”的,它們有著相同的基因——“數字”;信息技術作為“局外之手”,一直並將繼續是驅動金融業發展和金融行業格局改變的重要力量。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條件的不斷成熟和普及應用,數字化、信息化與金融活動日益交彙融合、界限模糊;如今,信息化、數字化正在成為金融業的基礎設施、生存環境乃至存在形式,金融業也在迎來數字化生存的時代。建華在《金融e時代》中,以獨特的視角展示了當代金融生態的變革,同時深入到金融數字化存在的本質,去探究金融和金融業未來的發展方式和發展趨勢,為我們洞察未來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和有價值的思考。
我國金融業30年的發展曆程,實際上也是金融電子化的曆程。從業務流程、業務處理和業務受理電子化,到如今實現全天候、實時的金融服務,沒有信息技術在金融業的普及和促進作用,我國金融業30年的高速發展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將看到,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數字基因和網絡規則將給金融業未來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這將帶給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金融的本質是服務,因客戶的需求而變是金融業的生存之道。在網絡金融蓬勃發展的今天,金融業的變革也必然應運而行。願建華在新的領域——國泰君安所在的證券領域把自己的領悟付諸實踐。
吳曉靈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