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米花在線書庫,歡迎加入米花書友大家庭,我們一起翱翔在文字的海洋裏麵,享受閱讀的無上樂趣##
大象無形
從山西票號結實的櫃台到華爾街高聳的大樓,金融帝國總是以巍峨的形態來彰顯實力。直到進入20世紀,互聯網以無形的力量侵蝕、解構了它貌似堅實的格局。
半個世紀以前,當計算機通信技術剛剛以“電算化”的技術麵孔進入金融業務流程的時候,“IT(informationtechnology)”作為信息技術,隻是提高清算效率的新工具,從會計電算化到電子資金轉賬係統,從自助銀行到互聯互通,從互聯網到掌上終端……誰也不會想到,半個世紀以後,信息技術演變成無孔不入的互聯網應用,當下的“IT”一詞解為“internettechnology”似乎更為貼切。
正如萬建華在書中所言:“技術很多時候像寓言中的‘阿拉伯駱駝’,一旦‘主人’允許它進入‘帳篷’,一場反客為主的遊戲就開始了。”在中國長達20年的金融電子化過程中,金融業已經演變為一個特殊的信息產業,IT技術就是那隻桀驁不馴的“駱駝”,被金融機構請進互聯網這個無邊無際的“帳篷”之後,它表現出驚人的魔力,已經完全超出了我們大多數人的想象。-米-花-在-線-書-庫-bOo
前一段時間,我在研究互聯網對現代金融格局影響時發現:互聯網技術和平台商業企業結合,正在孕育著既有別於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又有別於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互聯網金融模式。它是IT和金融的“混血兒”,既有技術創新的麵孔,更有商業模式創新的骨骼,是一種以平台規則主導且充分體現投融資者個人意誌的民主化、大眾化金融。
金融服務從櫃台走向指尖,也許並不一定意味著金融帝國的崩塌,但傳統金融格局的解構已經在悄悄地發生。萬建華把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發展以互聯網為代表的電子渠道形容為“金融軍備競賽”。更有意思的是,這場互聯網戰役的參與者,不僅僅有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還有阿裏巴巴、騰訊、京東商城等電子商務企業。從“金融電子化”到“電商金融化”,金融業務的生物圈似乎進入了萬物生長各顯其能的時代,萬建華稱之為“泛金融時代”。這個定義是否確切我們暫可不論,但在這個互聯網無所不在的時代,金融的確不再是金融機構的特權了。
無論是數碼攝影對膠卷的替代,還是掌上終端對櫃台服務的顛覆,最終革了你的命的,都是你在同業圈子裏看不見的對手。同樣,電子商務和互聯網企業的跨界滲透正在改變金融行業生存和發展的模式。
那麼,商業銀行會像比爾-蓋茨說的那樣,成為21世紀的恐龍嗎?也許不會,但前提是改變身段,在萬物生長的新金融生物圈內適時嬗變,這是唯一可以選擇的生存武器。
在過去的10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自助終端出現在街頭巷尾。在過去3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網上銀行出現在手機屏幕上。但渠道革命說到底也不過是萬建華所形容的“軍備競賽”,無論如何電子化,最終的“戰鬥力”總是落在武器裝備上。而互聯網金融戰役,打的不是武器裝備,而是體格和基因,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最終能夠在混戰中生存下來的獨門絕技恐怕隻有麵對麵的、任何智能化工具都無法替代的個性化服務。
IT讓金融無所不在,金融業的版圖也因此日益模糊,金融服務的產業鏈條上,萬物生長,其形各異。一方麵金融機構在轉身、蛻變,在不同程度上走向主動或者被動的混業經營,成為無所不為的全能銀行;另一方麵大量非金融機構結合自身的商業模式,明裏暗裏從不同角度滲透金融或準金融業務。
麵對金融服務這個生物圈內越來越多的生物種類、越來越旺盛的野蠻生長,監管機構應該手落何處?這是本書給我們大家留下的一個巨大問號。
謝平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