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隻有退潮後你才能發現誰是華爾街的裸泳者(1 / 3)

“失敗的美國:國力的濫用和對民主的侵害”

美國東部時間2008年9月26日晚8點(北京時間9月27日早上9點),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的首場辯論在密西西比大學展開。首場辯論的原定焦點是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這是麥凱恩的長項與得分點。然而,辯論一開始就進入經濟領域,並且在長達30分鍾的時間裏一直就這個問題相持不下,而經濟問題相對來說是奧巴馬的強項。奧巴馬利用首先發言的機會,立即向對手麥凱恩和共和黨發起猛烈的攻擊。他說:“眼下困擾華爾街的經濟危機正是布什政府八年推進經濟政策的結果,也是麥凱恩議員支持的結果。所以我們付不起再繼續四年的代價。”辯論會後舉行的多項民意測驗表明,奧巴馬在第一回合的較量中以明顯優勢領先麥凱恩。民調顯示,奧巴馬的支持率達到50%,遙遙領先於麥凱恩的42%。

當奧巴馬接近美國權力核心的時候,美國社會已是問題叢生。過去的八年是小布什浪費戰略機遇的八年。美國為了確保自己石油供應,在既得利益集團的鼓動下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了伊拉克戰爭。

自1973年的石油危機之後,曆屆美國總統都有一個能源自主的夢想和計劃,但是直到如今也沒有能夠真正實現,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反而越來越嚴重,以致小布什說,美國有“石油癮”。為了解決“能源危機”,布什總統成立了國家能源政策研究小組,負責製定一項美國能源的長期計劃。研究表明,美國在能源問題上麵臨著兩條道路的重大選擇:一是繼續沿著過去多年那種大量消費石油的道路走下去,由於國內石油產量越來越少,美國將不得不越來越多地依賴進口石油;二是尋找可供替代的能源,逐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奧巴馬也曾在一次演講中說:“自理查德·尼克鬆之後,我們曾聽到每一位共和黨和民主黨總統作出過能源自主的承諾。自1973年石油禁運以來,幾乎每次發表國情谘文,我們都曾聽到控製化石燃料使用的提議。那時候,我們約三分之一的石油依靠進口,現在則超過了一半。”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占世界總數5%的人口消耗著全球42%的能源。作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美國對海外石油依賴嚴重。2008年上半年美國的汽油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80%,達到每加侖4美元。布什在不同的場合都宣稱:“如果我們不采取行動,我們的國家將會更多地依賴外國原油,從而使我們國家的能源安全落入外國手中。其中一些國家與我們的價值觀並不一致。”

布什政府的中東政策一言以蔽之,便是按照美國自身利益需要,以冷戰結束後全球無雙的硬實力,來實現“民主改造”“價值觀並不一致”的國家的軟目標。布什總統前發言人麥克萊倫的新書揭露了美國製造的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謊言和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真正動機。美國當初攻打伊拉克的理由是信誓旦旦地保證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直到薩達姆被絞死,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沒有找到,美國既不道歉更不撤軍,世界對美國的信任遂被布什政府揮霍殆盡。

美國著名政治活動家諾姆·喬姆斯基在新著《失敗的國家:國力的濫用和對民主的侵害》中揭示了美國的腐朽和衰敗。他認為,美國在推廣民主時言行不一,它支持海外的民主國家是基於美國自身戰略和經濟利益,這些利益並非美國人民的利益,而是企業精英集團的利益。美國無法“保障國民安全、維護國內外權益、維持民主製度運轉”,因而美國是一個失敗的國家。喬姆斯基認為,如果“無賴國家”的定義是指某國藐視國際法,那麼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是“無賴國家中的無賴國家”。

再看美國國內,也是問題叢生。在最基本的經濟問題上,美國欠債太多,有破產的風險。1970年以來,美國的主要問題是債務,越來越多的債務。公司借債,個人借債,國家借債。美國是典型的消費型經濟,個人消費開支占了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美國中產階級將貸款消費的魔力發揮到極致。他們用借來的錢維持著風光的生活,如一家兩車、好地段的房產、基本醫療保健、讓小孩接受好的教育等等。

2007年爆發的次級貸款危機隻是一個導火線,苦果早在多年以前就開始醞釀了。在次貸危機前,美國樓市一片大好景象,似乎上漲是惟一不變的趨勢。於是,買房不僅是生活的需要,也成了穩定的投資手段,房價繼續被推著往上衝。同時,住房也成了上萬億美元家庭貸款的抵押品,而且還可以被重複抵押,好像隻要房子在那裏,財富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入。可以說,正是美國人靠著別人的補貼和自己的非理性消費造就了經濟持續多年的虛火,也讓他們度過了一段幸福時光,但也恰恰是超前消費決定了今天美國經濟入不敷出的慘狀。債務積累到一定時候,美國會越來越還不起。與此同時,工業貸款、市政債券和消費者信貸還將出現大量違約。

與此同時,美國卻仍然在中東某些正在輸掉的戰爭上大把花錢,美國已經為戰爭花掉了幾萬億美元,即使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的錢櫃子裏也沒有幾萬億美元。所以,美國要不斷借債。

如今,美國的信用已經不如1945年了,債權人似乎不願再拿自己的貨幣來交換正在貶值的美鈔。根據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2007年底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02年達到最高位以來,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已貶值24%。2007年8月以來,美元貶值的速度開始加快,對世界主要貨幣貶值了6%。越來越多的貿易開始拒絕使用美元為結算貨幣。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眾多小型外幣兌換點因擔心美元不斷貶值造成虧本,已經不願為遊客把美元兌換成歐元。美元隻是紙幣,紙幣等於紙張加信心,當信心淪落和崩潰的時候,美元將隻是一堆綠色的廢紙。美國看來有可能破產,就像貝爾斯登一樣。

委內瑞拉總統烏戈·查韋斯說,在美元尚未出現大幅貶值的苗頭時,現年81歲的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就曾警告過他:“不久美元就會出現危機。”卡斯特羅給他看了一份文件,文件中寫道:“美國已經用美元紙幣買下半個世界,而這些紙幣並無相應經濟實力的堅實支持……世界維持不了美元這個泡沫的持久繁榮。”查韋斯把眼下美國經濟局勢稱為“極端經濟危機”,他還放出風涼話說,現在已經有一些美國人開始失業,但更糟的還在後頭:“如果美國再這樣下去,我們就不得不開始準備接受那裏來的難民。”

作為民主黨人,奧巴馬把美國當下嚴重的經濟問題歸咎於布什領導的政府執政不力:美國國債數額因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而激增,布什的政策危害美國的經濟發展,導致美元疲軟。2008年6月9日,奧巴馬在北卡羅來納州羅利市發表演說時稱:“業主無力供樓而被銀行收樓,以及延遲償還按揭貸款的比率,是自從上個世紀經濟大蕭條以來最高的。油價從未有過像現在這麼高,上周五更創下有史以來最大的單日升幅。醫療保健、大學學費,甚至食品的費用,都創下高紀錄。家庭收入下降,工人的薪酬停滯不前。”在抨擊布什政策之餘,奧巴馬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欲使美元走強,必先強健經濟。欲使經濟強健,就要向國內基礎設施投資,向國內信息體係投資,把布什的減稅政策調回正軌,結束伊拉克戰爭,保持預算平衡。”

“雷曼兄弟給奧巴馬送來了及時雨”

2008年9月15日,這是一個令華爾街人刻骨銘心的日子。有著158年曆史的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之一: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證券公司被美國銀行收購。在短短六個月的時間裏,貝爾斯登、雷曼兄弟和美林證券先後宣布破產或被收購,美國五大投行中僅存高盛和摩根士坦利,五虎上將已經折損過半。

此前一天,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說,美國正陷於“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可能仍將持續相當長時間,並繼續影響美國房地產價格,這場危機引發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格林斯潘認為,這場危機將持續成為一股“腐蝕性”力量,危機還將誘發全球一係列經濟動蕩,將有更多大型金融機構在這場危機中倒下。

2008年9月15日當天,紐約股市三大股指巨幅下挫,其中道瓊斯指數狂瀉504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急跌81點,標準普爾500指數重挫59點,為“9·11”事件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16日下午,一名記者來到雷曼兄弟公司大樓前,看見一位身穿白襯衫、別著雷曼兄弟公司胸牌的年輕人正在大樓前吸煙,記者上前采訪:

“雷曼兄弟公司不是倒閉了嗎?為什麼還來上班?”

“我還要處理一些事情,也許過幾天就不必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