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奧巴馬提出的新能源戰略的背後動機恐怕不僅僅純粹是為了解決美國的能源問題,美國的新能源戰略和糧食武器戰略是互相配套的。
2005年8月8日,伴隨著國際油價的不斷飆升,美國總統布什簽署了“2005年國家能源政策法案”,提出到2012年美國可再生能源要達到75億加侖,拉開了玉米行情暴漲的序幕;2007年12月18日,美國議會通過了《能源獨立與安全法案》,該法案要求減小石油進口,大幅增加乙醇等生物燃料的添加比例,提出到2022年生物燃料的產量要達到360億加侖,目前,美國已經建成114家乙醇提煉廠,還有80家工廠正在建設中。2006年乙醇產量超過50億加侖,比2005年增加了1/4,預計未來兩年裏可望新增60億加侖的產能。這進一步擴大了對玉米的工業需求,這就必然會加劇世界糧價的上漲。
美國缺石油但有糧食,把多餘的糧食轉化為燃料有利於減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盡管乙醇燃料無法滿足美國能源自足的目標,但是美國政府仍然全力推動乙醇生產。這是因為乙醇戰略是美國糧食武器的關鍵一步。奧巴馬在競選期間承認:“玉米乙醇既不是應對我們能源挑戰的完美答案,也不是永久的解決辦法。”但美國更深遠的意圖是借全球糧食供求矛盾的持續加大之勢,通過政府的籌劃和引導,主動創造出對糧食的有效需求,推升糧食價格,在全方位實現其農業政策目標的同時,創造出新的“糧食武器”,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其在國際糧食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同時推動美國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美國的乙醇戰略是損人利己的一招,其所造成的糧價上漲已經傷害到缺糧的國家,因此美國的乙醇戰略雖不能真正實現能源獨立的目標,但卻有助於保持美國的超強地位。盧麒元先生認為,美國的新能源政策將迫使世界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改變:
首先是綠色能源的理念,將使生物技術成果轉化為強大生產力。資本、技術和勞動力將迅速流入第一產業——農業。新型農業將為美國帶來生產力巨大的發展,將使美國勞動生產率迅速提高。
其次是新能源的理念,將引發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產業化,將再次振興美國的工業。節能產品的全球化普及,將極大地壓抑傳統製造業的利潤空間。沒有充足的科技與技術儲備,沒有強大的資本投入,後工業化國家將再次被打入價值金字塔的底層。
再次是新環保法律的全球規範化,將為美國提供全球幹預的新理據。美國將憑借其強大的政治與軍事影響力,幹預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方式。在“民主霸權”之外,衍生出“環保霸權”。
盧麒元先生提出的有關美國會搞“綠色霸權”的預言使我們想起另一種推測,這種推測懷疑被不斷炒熱的全球“暖化”問題是否那麼純粹。氣候變暖問題在2007年突然急劇升溫,這的確是個非常突然的情況,值得很好地思考和研究。2008年初中國遭遇的重大氣候變故特別是長江南北50多年未遇的暴雪,以及此前2005年歐洲曾出現的暴雪等等事實,讓人懷疑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是否真的像世界主流媒體渲染的那樣嚴重?答案很可能是:全球氣候變暖又是個被炒作起來、至少是帶有炒作成分的偽命題。之所以要炒作這個話題也是為了配合西方即將開始實施的“綠色霸權”的需要。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近年來非常賣力地在全球宣傳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為此榮膺諾貝爾獎。諾貝爾委員會說,授予戈爾諾貝爾和平獎是為了表彰他在改善氣候變化問題上作出的貢獻。但是,美國記者調查發現,戈爾本人使用的汽車卻是馬力極大的高耗能車。就在戈爾獲獎的第二天,他所在的田納西州就有一個組織便拋出戈爾一家數字驚人的電費賬單,批評戈爾是個“環保偽君子”,說一套做一套。戈爾在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市貝爾米德地區有一幢豪宅,麵積約929平方米,有20個房間和8個浴室。戈爾豪宅去年平均每月電費高達1200美元,比當地一般美國家庭一年的電費還多。賬單顯示,從2006年2月3日至2007年1月5日不足一年時間內,戈爾一家共計用掉19.1萬度電。而該市一般家庭每年平均用電約為1.56萬度,一般美國家庭全年平均用電約1.07萬度。戈爾的案例堪稱一則後現代寓言,它喻示美國的“綠色霸權”的大棒今後隻會向別人揮舞,雞毛撣子永遠不會打在自己的屁股上。
奧巴馬也在演講中透露出美國即將在全球談判中利用“全球暖化問題”使出“環保霸權”來打壓其他國家的信息,“環保霸權”這一招將比關於“人權自由”的一套說教更有力,美國也更容易把自己放在保護地球這一道德高地上來指責其他國家,從而迫使其他環保科技相對落後的國家購買美國的節能技術和環保技術。奧巴馬說,“我將親自和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碳排放國的領導人接觸,要求他們和美國一道建立一個新的‘全球能源論壇’,為下一代的氣候協議打下基礎。這將補充——並最終融合——聯合國正在進行的更大的談判過程,以建立一個後京都框架。”“如果我們能夠在美國建立一個潔淨煤廠,中國也能。如果我們找到利用下一代生物燃料的途徑,印度也將知道如何做到。我們在應對貧困國家欠發達的同時,將利用我們的知識幫助他們減少氣候變化的負麵影響,並建設一個清潔能源的未來。”
美國推行綠色霸權的目的是為美國推行新能源政策鋪設更平坦的道路。已經到來的石油危機將是美國產業革命的曆史機遇期,在新能源法案的背景下,美國將“被迫”開始能源新政。這次能源革命,無異於一次新的產業革命。新的產業革命將大大拉開後工業化國家追趕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