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還是笑比哭好(1 / 1)

都說女人是一道風景,女人們自己也認了。那麼我想,女人的笑該是這道風景線上的亮點。

再美的女人,倘若不會笑,便了無生趣,看久了難免厭煩;而許多平常女子,或笑得嫵媚,或笑得爽朗,或笑得羞澀,或笑得開懷,整張臉立時生動起來別有一種風采。當年東施如果不去生硬地模仿西施心口疼的模樣,隻管大大方方笑去,雖說無法攀比西施的天生麗質,卻也不至於落下“東施效顰”的話把兒,讓人說到如今。

女人是一定要會笑的,當然是發自內心的笑。別以為笑的功能與生俱來,不必培訓不必考職稱,其實長大成了女人之後,笑得如何不僅影響魅力大小,還真可以從某個角度看出其品性高下。

笑是從來不可能有模式的。即使都是微笑,也各有各的笑法,各有各的特征。國母宋慶齡的微笑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她嘴唇輕抿,那雙智慧、善良的眼睛和臉頰上兩個酒渦卻盛滿了真誠的笑意,讓人感覺到寧靜、甜美,同時又蘊含著處變不驚、臨危不懼的力量。我有位女友的笑聲如銀鈴脆響,讓人聽了不由得跟著樂。即使遇到了很頭疼的事,她也能泰然處之不作祥林嫂狀,事後講起來依然夾著一串串笑的銀鈴。我總覺得從笑聲裏可以聽出一個人的坦蕩、誠摯和底氣。這樣的笑自然魅力十足。

有人說笑比哭好,前些年一部電影的插曲就取了這麼個名兒,歌中反反複複唱:笑比哭好。但生活中有些女人的笑真倒胃口。對誰笑,對誰不笑,該笑到哪個份上,她們都要細細琢磨而定,似乎每一回笑都為了向某個目的靠近,決不浪費笑資源。原來心裏恨得牙癢癢的,但因為有求於人或自以為正在屋簷下,不能不低頭,便可以把嘴角咧到耳朵根上去,盡可能燦爛,隻可惜眼睛裏的笑卻是裝不出來的,那裏邊的冷漠與怨忿就很鮮明地與嘴形成對照,教人看得清清楚楚。一旦目的達到或根本達不到,就連嘴角也不再翹一下,整個兒笑肌萎縮。笑可健身,醫學上早有定論,如此這般算計著笑,則傷神勞體無疑了。倒不如觸景傷情哭一場,還正經是合理宣泄。

會笑的女人往往懂得一點兒幽默。平平淡淡甚至磕磕絆絆的日子有了幽默和笑,就有了陽光和希望。有些男人說最怕女人流淚,鐵打的漢子見了眼淚也得舉手投降。但如果我們女人真相信了,以為隻要能哭就等於掌握了“克男製勝”的法寶,那絕對大錯特錯。咱女人哭了幾千年,要真頂用的話,早該騎男人脖子上去了,哪還輪得上咱們過“三八”節!相比之下,偶爾流流淚,但更多的時候笑著麵對男人麵對生活的女人,比較容易得到男人和生活的笑顏。

這麼說來,還是笑比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