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清雅的花2(2 / 3)

含笑的栽培

繁殖技術

由於金葉含笑天然更新能力差,野生資源遭砍伐而急劇減少,有瀕臨滅絕的危險。為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這一珍貴樹種,人們開始對該樹種進行栽培試驗,主要采用種子繁殖及嫁接方法,如下:

1.種子繁殖:10月中、下旬,當果實的表皮顏色由黃綠褐色轉變為紫紅色,並有少數果微裂時,應及時采收。從果殼中取出的種子,薄堆室內2至3天,讓假種皮變黑軟化,再置於流水中搓去假種皮,淘洗幹淨,晾幹2至3天後,按三份砂一份種子的比例用幹淨潤砂進行貯藏。在種子貯藏期間,砂子容易幹燥,每隔半月進行翻拌一次,並注意防鼠害。到翌年3月上旬,種子現白露口30%左右時,要適時整床播種,圃地應選擇排水良好、灌溉方便、深厚肥沃之地,整地方法同常規育苗。施足基肥,播種溝內墊黃心土1厘米厚,將已催芽並已消毒的種子均勻撒在黃心土上,再覆蓋1厘米厚的山灰進行蓋種,並覆草保濕。當播種一個月後,幼苗開始出土,氣溫開始上升,要及時搭蓋蔭棚進行護蔭,以利於苗木生長。在苗木生長季節,圃地要勤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鬆,雨水較多季節要注意排除圃地漬水,以防苗木根腐。金葉含笑須根發達,葉片肥大,需肥量大,每隔半月要施一次肥,並注意病蟲害防治,通過以上技術措施和精心管理,當年生苗高可達30至50厘米,地徑粗0.7至1.0厘米。

2.嫁接繁殖:由於金葉含笑結實大小年顯著,同時樹形高大,非常難采集種子,故也常采用嫁接法進行繁殖。選用一年生地徑粗0.8厘米以上的白玉蘭、闊瓣含笑作砧木,在每年的雨水節後,選擇晴天,剪取一年生健壯的金葉含笑枝條,用切接法嫁接,成活率達90%以上。接後要及時除萌和中耕除草,加強肥水管理,當年生苗高可達80至100厘米。

栽培技術

含笑的繁殖以種子繁殖為主。

1.苗圃地土壤的選擇與苗床製作

栽培含笑的泥土,須疏鬆通氣,排水良好,要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否則會造成植株生長不良,根部腐爛,甚至發病而亡。栽植時適當施基肥。一般園土可用河砂、腐葉土及腐熟的廄肥等適量調配達到上項要求。

苗床製作,播種前圃地進行深翻,整地要細致,做到“三耕三耙”。施足基肥,每667m2施欄肥2500kg,同時每667m2用70%甲基硫菌靈5kg進行土壤消毒和施90%敵百蟲2kg進行土壤滅蟲。土壤消毒後開始築床,床高25cm,床寬110~120cm,步行溝寬30~35cm。床麵略帶龜背形,四周開好排水溝,邊溝深,中溝淺,做到雨停溝不積水。

2.種子處理:

種子可隨采隨播,也可用濕沙貯藏到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為了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減少種子沙藏的麻煩,種子陰幹後即可直接播種。播種前用濃度為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消毒2h,放入溫水中催芽24h,待種子吸水膨脹後撈出種子放置竹籮內晾幹。種子晾幹後用鈣鎂磷肥拌種。

含笑種子采集後如立即進行濕沙層積儲藏或混濕沙低溫(1—5℃)冷藏,時間約2.5—3個月,經上述方法儲藏的種子發芽率可達60%以上,儲藏期間要嚴防老鼠等肯食危害種子。播種前,要先用溫水浸種20—24h,再用1%高錳酸鉀浸泡20—30min消毒催芽,可使種子發芽率達20%--80%。

3.播種技術

浸種處理的種子開溝播於大田苗床,床高25—30cm,寬1.2m,床麵土壤預先用1%硫酸亞鐵液或0.5%硫酸銅液消毒。種子入土深度0.8—1.0cm,播種後搭設塑料薄膜覆蓋的弓形棚保濕增溫。

采用條播,條距25cm,播種量8~10kg/667m,播種溝深1.5~2cm,播種後用焦泥灰覆蓋種子,厚度約1cm,然後蓋黃心土1~2cm。為保持苗木土壤疏鬆、濕潤,有利於種子發芽出土,需覆蓋狼衣草,其厚度以不見泥土為度。播種後要加強苗圃田間管理,除在步行道、四周撒放毒鼠物外,及時做好雨天清溝排水和幹燥天氣的灑水保濕工作。

4.移栽

移栽可在早春發芽前或初冬進行,但不論植株大小,皆需帶土球,並要適當疏剪枝葉,萬一土球鬆散,必須及時重剪土上部枝葉,否則全株會枯死。移栽時植株要帶土球,可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進行。最好選疏林下,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地方定植。

5.管理

4月初,當平均氣溫在15℃左右時,種子開始破土發芽。當70%~80%的幼苗出土後就可在陰天或晴天傍晚揭去狼衣草,揭草後第2d用70%甲基硫菌靈0.125%溶液和0.5%等量式波爾多液交替噴霧2~3次,預防病害的發生。

含笑生長初期(4~6月中旬)高生長量占全年生長量的13.6%,苗木生長較慢,抗逆性差,應做好除草、鬆土、適量施肥等工作。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每隔10~15d施濃度為3%~5%的稀薄人糞尿和2%腐熟餅肥。6月以後用0.2%的複合肥澆苗根周圍,溶液盡量不要澆到葉片上。

夏季陽光強烈應置於陰棚下培養,注意澆水,及地麵灑水保持環境濕潤。如水質偏堿應在水中加入0.3%硫酸亞鐵(黑礬)以中和水性。生長期間應每半月施用稀薄的腐熟液肥一次,促使枝葉旺盛。盆栽植株應二年翻盆一次更換新土。含笑花常有介殼蟲及煤汙病為害,發現介殼蟲可立即刷除,煤汙病可噴洗保潔自會消滅。

6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含笑的生長旺盛期,其高、徑生長量分別占全年生長量的68.9%和60.0%。此時的氣溫高,天氣灼熱,應及時做好抗旱工作,在苗床上蓋高1.20m以上的蔭棚,用55%透光率的單層遮陽網覆蓋苗床並灌跑馬水,步道中灌足水,苗床濕透後立即放水。並用0.2%的複合肥和尿素交替漚澆苗根周圍,溶液盡量不要澆到葉麵。8月後結合鬆土,每次撒施複合肥5~8kg,促使苗木生長。9月下旬苗木停止追肥。期間易發生鳳蝶食苗木嫩葉,造成苗木生長不良時,用50%敵百蟲和馬拉鬆乳劑0.1%溶液噴治。

生長期中每月施一次稀薄腐熟人糞尿。含笑生長迅速,每年需在春季開花後新葉長出前換盆一次,以利生長發育。為使樹冠內部透風透氣,可於每年3月修剪一次,去掉過密枝、纖弱枝、枯枝。花後及時將幼果枝剪去,放在朝南向陽避風處。

肥培管理主要在速生生長期(7—9月)進行,從7月初起初每隔7天增施0.1%--0.3%尿素1次,連施8次。9月初至10月中旬每7天噴施磷酸二氫鉀1次。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每隔7天噴施0.1%--0.3%硼酸液1次,促進苗木健壯,增強抗寒性。

根據含笑當年生苗木部分幼嫩葉片易受輕度寒害的特點,我們采取了秋季增施磷鉀肥,葉麵噴施微量元素鋅、鎂、提高植株光合作用,增加幹物質積累;葉麵噴施微肥硼,促進苗木粗壯,增強抗寒性。冬季-5℃低溫來臨前苗床覆蓋薄膜保護措施,使苗木安全越冬。

病蟲害防治

4月下旬至7月上旬,苗木易染根腐病、莖腐病、炭疽病,應及時拔除病苗集中燒毀,用1%~3%的硫酸亞鐵溶液每隔4~6d噴1次,連續2~4次,並在苗床撒生石灰15kg/667m2或用50%多菌靈1kg/667m2進行土壤消毒或50%多菌靈0.1%~0.125%溶液噴霧防治。

4月下旬至5月中旬易被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啃咬幼苗根莖部,易造成苗木枯死,可結合雨季做好清溝排水工作,並用90%敵百蟲和馬拉鬆乳劑0.1%溶液,用竹簽在苗床插洞後灌澆,效果較佳。

5月至6月易感染介殼蟲,當樹葉上介殼蟲蟲口密度過大時,用50%馬拉鬆、40%的樂果0.1%溶液或25%亞胺硫磷0.125%溶液噴霧防治。

19.芍藥

芍藥

別名:將離、離草、婪尾春、餘容、犁食、沒骨花、黑牽夷等。屬於毛茛科芍藥亞科芍藥屬。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1米左右。具紡錘形的塊根,並於地下莖產生新芽,新芽於早春抽出地麵。初出葉紅色,莖基部常有鱗片狀變形葉,中部複葉二回三出,小葉矩形或披針形,枝梢的漸小或成單葉。花大且美,有芳香,單生枝頂;花瓣白、粉、紅、紫或紅色,花期4一5月。古人評花:牡丹第一,芍藥第二,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因為它開花較遲,故又稱為“殿春”。

芍藥屬植物約35種,分布於歐、亞大陸溫帶地區,根據其生長習性和花盤形狀分為兩組。一是牡丹組,係落葉灌木或亞灌木,花盤杯狀或盤狀,革質或肉質,全包住心皮或包住心皮的基部。我國產三種(不包括變種),即牡丹、黃牡丹和紫牡丹。二是芍藥組,係多年生草本,花盤不發育,包住心皮基部,不很明顯。芍藥組植物約30種,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溫帶地區。另有二種產美洲,有的把它們另列為一組,稱美洲芍藥組。

國外產的芍藥組植物,都是花卉的重要種,其中最主要的有四種:蕨葉芍藥,花血紅色,原產保加利亞和高加索;淡黃芍藥,花淡黃色,或帶淺綠色至白色,原產黑海和裏海之間地區;黃芍藥,黃色,原產黑海和裏海之間地區;紅心芍藥,花白至深紅,原產歐洲南部。

我國產的芍藥組植物有八種和六個變種,其中通常直稱為芍藥的,是近代芍藥品種群的主要原種。八種芍藥分別是:草芍藥、美麗芍藥、芍藥、多花芍藥、白花芍藥、川赤藥、新疆芍藥和窄葉芍藥。

草芍藥別名山芍藥、野芍藥,花白色、紅色、紫紅色,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川東部、貴州、湖南西部、江西、浙江、安徽、湖北、河南西北部、陝西南部、山西、河北、東北。在朝鮮、日本及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其變種有毛葉草芍藥。

美麗芍藥花紅色,主要分布於雲南東北部、貴州西部、四川中南部、甘肅南部和陝西南部。

芍藥花白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塊,主要分布於東北、華北、陝西及甘肅南部。在朝鮮、日本、蒙古人民共和國和蘇聯西伯利亞地區也有分布,其變種有毛果芍藥。

多花芍藥花白色,主要產於我國西藏南部,在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白花芍藥花白色,產於西藏南部。

川赤藥的花多為紫紅色或粉紅色,主要分布於西藏東部、四川西部、青海東部、甘肅及陝西西南部。其變種有毛赤藥、光果赤藥、單花赤芍。

新疆芍藥的花紅色,產於新疆北部阿爾泰山區。

窄葉芍藥花紫紅,產於新疆西北部阿爾泰及天山山區。有變種塊根芍藥。

芍藥不僅是名花,而且根可供藥用。根據分析,芍藥根含有芍藥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種而異。中藥裏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藥的根,它是鎮痙、鎮痛、通經藥。對婦女的腹痛、胃痙攣、眩暈、痛風、利尿等病症有效。一般都用芍藥栽培種的根作白芍,因其根肥大而平直,加工後的成品質量好。野生的芍藥因其根瘦小,僅作赤芍出售。中藥的赤勺為草芍藥的根,有散淤、活血、止痛、瀉肝火之效,主治月經不調、痰滯腹痛、關節腫痛、胸痛、肋痛等症。

芍藥的種子可榨油供製肥皂和摻合油漆作塗料用。根和葉富有鞣質,可提製拷膠,也可用作土農藥,可以殺大豆蚜蟲和防治小麥稈鏽病等。

芍藥花大豔麗,品種豐富,在園林中常成片種植,花開時十分壯觀,是近代公園中或花壇上的主要花卉。或沿著小徑、路旁作帶形栽植,或在林地邊緣栽培,並配以矮生、匍匐性花卉。有時單株或二、三株栽植以欣賞其特殊品型花色。更有完全以芍藥構成專類花園稱芍藥園。

芍藥又是重要的切花,或插瓶,或作花籃。如在花蕾待放時切下,放置冷窖內,可儲存數月之久。作切花用的主要為重瓣品種;單瓣的插瓶,幾天就辨落花謝。

芍藥栽培的曆史悠久,據考證漢時長安地區就有栽培。盛產芍藥的地區常隨朝代的變更而變遷,隋唐後是揚州,極盛於宋。劉頒《勺藥譜·序》說:“天下名花,洛陽牡丹,廣陵(即揚州)芍藥,為相牟埒”。《本草》載:“芍藥……處處有之,揚州為上”。周文華《汝南圃史》稱述“揚州之芍藥冠天下”。陳淏子《花鏡》中也認為“芍藥推廣陵者為天下最”。

宋朝以來有關勺約的著作中都十分推祟揚州芍藥,但是就在宋代,種植芍藥之盛也不限於揚州。劉頒《芍藥譜·序》裏寫道:“自廣陵南至姑蘇,北入射陽,東至通州海上,西止滁和州,數百裏間人人厭觀矣。”

到了明朝,芍藥牡丹栽培中心轉移到了安徽毫州,清朝又轉到山東曹州(今山東菏澤),後又轉至北京豐台一帶。《析津日記》記載:“芍藥之盛,舊數揚州,……今揚州遺種絕少,而京師豐台,連畦接畛……”,可見當時種植之盛。

芍藥性耐寒,在我國北方都可以露地越冬,土質以深厚的壤土最適宜,以濕潤土壤生長最好,但排水必須良好。積水尤其是冬季很容易使芍藥肉質根腐爛,所以低窪地、鹽堿地均不宜栽培。芍藥性喜肥,圃地要深翻並施入充分的腐熟廄肥,在陽光充足處生長最好。

芍藥花的栽培

繁殖與栽培

1.繁殖。用分株、播種、根插等法繁殖,其中分株繁殖簡便易行,廣泛采用,種子繁殖僅用於培育新品種。

(1)分株。芍藥分株必須在秋季進行,秋季分株有利於根係傷口愈合,萌發新根,增強抗寒耐旱能力。過早分株易於秋發,影響翌年生育;過遲分株當年不發新根,來年新株衰弱,甚至死亡。農諺有“春分分芍藥,到老不開花”、“七芍藥、八牡丹”,都是寶貴經驗的總結。分株時小心挖起肉質根,然後順自然紋理小心地用利刀劈開,每叢要有3-5個芽,剪除腐根,注意不能碰傷幼芽。3年生母株每株可分3-5叢。分株後稍陰幹,待傷口結成軟疤時栽植。如土壤濕潤、不必澆水,避免傷口腐爛。芍藥分株年限,以栽培的目的不同而異,作花壇栽植或切花栽培,6-7年分株1次,以采根為目的,則多為3一5年分株1次。

(2)根插。秋季分株時,將收集的芍藥斷根,切成5-10厘米長的小段,插在耕翻平整好的,深10-15厘米的溝中,上麵覆5-10厘米的碎土,饒1次透水即可成苗。

(3)壓條。春天把芍藥的嫩莖,通過口徑約15-20厘米花盆的底孔,引導在花盆內,隨著莖的長大而不斷在花盆裏加土。經常保持盆內土壤濕潤,到夏季就會從莖上發出根來。把花盆底下的莖剪斷,就成為盆栽芍藥。

(4)扡插。扡插的適宜時期,是在開花前約兩周,插條取自莖的中間部分,一根插穗由兩節構成,插在溫床內沙層中,深3-4厘米,45~60天就能生根,並且形成休眠芽。9月根係發育良好、休眠芽也已膨大。

(5)播種芍藥。種子成熟後,要隨采隨播,播種愈遲,則發芽率越低。播種地應背風向陽,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播種前結合施基肥,深翻20厘米以上,然後再縱橫耕耙3-4遍。可用條播和穴播兩法。條播行距40厘米,播深8-7厘米,株距3-4厘米,播後覆土;穴距20-30厘米,每穴播種4-5粒。1年生苗株高約3-4厘米,隻長1-2片葉,根長10-14厘米,粗約0.4-0.8厘米,地上部分根頸處著生頂芽1個。2年生苗生長漸快,株高25-30厘米,根長12-16厘米,根粗1.4-1.6厘米,並有細根6-8條,根頸處著生頂芽2個。一般情況下,處暑至白露期間可移植。發育良好的實生苗,4-5年就可開花。

2.栽培

(1)栽植芍藥。栽植的行距和株距是70厘米90-100厘米。栽植點的排列,要便於觀賞和富有層次變化,若為置台,可栽成“梅花形”,如果置圃,多作“豆腐塊形”。穴深21-24厘米,穴口直徑18厘米,然後將植株展根放在穴內。當填土一半時,將根稍稍上提,使根與土壤結合緊密。栽植過深或過淺都不適宜,過深,芽不易出士,過淺,根頸露出地麵,夏季暴曬,植株容易死亡。栽後覆9~12厘米高土堆以防寒。

(2)管理。在芍藥嫩芽出土前4-5天必須扒除冬季的堆土。扒土後至葉枯需要經常中耕除草。正常情況下,每年應中耕除草10-12次,芍藥好肥,施肥時期一般為:展葉現蕾後,綠葉全麵展開,花蕾發育旺盛,需肥量大,開花後開始孕芽,消耗養料很多,是整個生育過程中需要肥料最迫切的時期。這時如果肥料跟不上,會影響新芽飽滿和翌年生長發育;為促進萌芽,需要在霜降後,結合封土施1次冬肥。施用肥料時應注意氮、磷、鉀三要素的配合,特別對含有豐富磷質的有機肥料,尤為需要。芍藥不耐澇,但過於幹燥也會生長不良。適度濕潤是它良好生長的必要條件,因此在幹旱時要注意澆水,多雨時要及時排水,保持幹濕相宜。芍藥開花前除頂蕾外,其下有側蕾3-4個,為了頂蕾花大色豔,應在花蕾顯現後摘除側蕾,使養分集中於頂蕾。

(3)病蟲害防治。芍藥的主要病蟲害有:黑斑病,危害嚴重,先在葉麵發生黑褐色小斑點,而後擴大成不整形輪紋,相互聯接,使綠葉枯死,可噴施波爾多液,或500倍代森鋅防治。白絹病,感病株基部先發生黑褐色病斑,隨後在土表及植株基部,出現白色菌絲體。在夏季多雨高溫時發病嚴重。可在栽植時,進行土壤消毒或更換無菌土壤;剪除或拔掉病株燒毀,發病前,定期噴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鏽病,開花時,從葉麵開始發生淡黃褐色小斑點,不久擴大出現橙黃色斑點,而後散出黃色粉未。芍藥的枝、葉、芽、果實都可受到侵害。可定期噴射500倍代森鋅,或0.3%-0.4%石硫波美合劑,每隔10-15天噴1次,連續3-4次。蚜蟲,以口器刺人葉片,吸食汁液,使葉緣向底麵卷曲,變成黃色。待幼苗長大時,蚜蟲又常聚集在嫩梢、花柄、葉背上,使莖葉卷曲萎縮,嚴重時全株枯萎。防治可噴灑4%樂果或2.5%魚藤精液,保護蚜蟲的天敵,如七星瓢蟲、食蚜繩、草蛉等。

20.桂花

桂花

桂花,英名:Osmanthus,別名:桂花別名很多:因其葉脈如圭而稱“桂”;它紋理如犀,又叫木犀;以其清雅高潔,香飄四溢,被稱為“仙友”;桂花又被稱為“仙樹”,“花中月老”。

桂花,木犀科。常綠喬木,高3-15米,枝灰色。葉對生,革質,長橢圓形,長6-12厘米,寬2-4.5厘米,全緣。花簇生於葉腋,花淡黃白色,4裂。核果橢圓形,熟時紫黑色。花芳香,提取芳香油,製桂花浸膏,可用於食品、化妝品的生產。花入藥有散寒破結、化痰生津的功效。果榨油,食用。亦是觀賞植物。

八月桂花遍地開,桂花開放幸福來。每年中秋月明,天清露冷,庭前屋後、廣場、公園綠地的片片桂花盛開了,在空氣中浸潤著甜甜的桂花香味,冷露、月色、花香,最能激發情思,給人以無窮的遐想。

農曆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中國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係在一起。許多詩人吟詩填詞來描繪它、頌揚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係列神話,月中的宮殿,宮中的仙境,已成為曆代膾炙人口的美談,也正是桂花把它們聯係在一起。桂樹竟成了“仙樹”。宋代韓子蒼詩:“月中有客曾分種,世上無花敢鬥香”。李清照稱桂花樹“自是花中第一流”。近代,經群眾性評選,桂樹一躍登上10大名花的寶座。

桂花通常生長在岩嶺上,也叫“岩桂”;桂花開花時濃香致遠,其香氣具有清濃兩兼的特點,清可蕩滌,濃可致遠,因此有“九裏香”的美稱;黃花細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桂花為“仙客”;花開於秋,舊說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稱“西香”或“秋香”;桂花的花朵很小,但香氣濃鬱,被人稱為“金秋驕子”;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桂花的花朵是管狀的,由五個小瓣瓣聯合組成,叫“花冠管”;漢晉後,人們開始把桂花與月亮聯係在一起,編織了月宮吳剛伐桂等許多美麗的傳說,故亦稱“月桂”,因此,月亮也稱“桂宮”、“桂魄”。

(二)產地與分布:

桂花原產我國西南部喜馬拉雅山東段,印度、尼泊爾、柬埔寨也有分布。現四川、雲南、廣東、廣西、湖北等省區均有野生,淮河流域至黃河下遊以南各地普遍地栽,以北則多行盆栽。比較集中的產區為江蘇的蘇州光福,湖北的鹹寧柏墩、浙江杭州滿覺找、廣西桂林陽朔、四川新鄉桂朔等處。此外,武漢、南京、重慶、長沙等城市,近期都有大量種植。桂花在日本及印度均有栽培。18世紀70年代由我國廣州傳至英國,英國皇家邱園於1789年開始栽培,以後歐洲一些國家相繼引種。不過,引種成功能夠露地栽培的,還隻是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國家。

(三)形態特征:

桂花是常綠闊葉喬木,野生或地栽的高達15米,樹冠可達400平方米。盆栽的成年桂花高達2—3米,樹冠可達2—3米。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時顯出皮孔。常呈灌木壯,密植或修剪後,則可成明顯主幹。掛花分枝性強且分技點低,特別在幼年尤為明顯,因久常呈灌木狀。

(四)、生態習性:

桂花喜溫暖環境,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砂質壤土中生長。不耐幹旱瘠薄,在淺薄板結貧瘠的土壤上,生長特別緩慢,枝葉稀少,葉片瘦小,葉色黃化,不開花或很少開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頂現象,嚴重時桂花整株死亡;它喜陽光,但有一定的耐陰能力。幼樹時需要有一定的蔽蔭,成年後要求有相對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證桂花的正常生長。據觀察,桂花單株樹冠的一側貼近牆麵,或兩棵桂花的樹冠相互重疊時,貼近牆麵的一側或交錯重疊的那部分樹冠,很快變的稀疏,影響整個樹冠的形體與美觀。可見,桂花適宜栽植在通風透光的地方;桂花喜歡潔淨通風的環境,不耐煙塵危害,受害後往往不能開花;畏淹澇積水,若遇澇漬危害,則根係發黑腐爛,葉片先是葉尖焦枯,隨後全葉枯黃脫落,進而導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對其它常綠闊葉樹種,還是一個比較耐寒的樹種,這為北方桂花盆栽提供了可能。

(五)、品種

桂花經過長期栽植、自然雜交和人工選育,產生了許多栽培品種。通過進一步調查清理,已初步確定各桂花品種32個。以花色而言,有金桂、銀桂、丹桂之分;以葉型而言,有柳葉桂、金扇桂、滴水黃、葵花葉、柴柄黃之分;以花期而言,有八月桂、四季桂、月月佳之分等。目前,我國尚無統一的品種分類,習慣上將桂花分成以下四個品種類型: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形成了四個桂花品種群:四季桂品種群:植株較矮而萌蘖較多,花香不及銀桂、金桂、丹桂濃鬱,每年多次或連續不斷開花,花檸檬黃或淺黃色。品種有大葉四季桂、小葉四季桂。四季開花,有“月月桂”、“日香桂”、“大葉佛頂珠”、“齒葉四季桂”等品種。銀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色純白、乳白、黃白色或淡黃色。品種有寬葉籽銀桂、柳葉銀桂、硬葉銀桂、“籽銀桂”、“九龍桂”、“早銀桂”、“晚銀桂”、“白潔”“純白銀桂”、“青山銀桂”等品種。金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檸檬黃淡至金黃色。品種有“大花金桂”、大葉黃”、“潢川金桂”、“晚金桂”、“圓葉金桂”、鹹寧晚桂、球桂、圓辨金桂、柳葉蘇桂、金師桂、波葉金桂、等品種。丹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色較深,花橙色、橙黃、橙紅至朱紅色。品種有“朱砂丹桂”、“大葉丹桂”、“小葉丹桂”、“齒丹桂”等品種。

桂花的栽培

一、扡插和嫁接

桂花的繁殖方法有播種、扡插、嫁接和壓條等。生產上以扡插和嫁接繁殖最為普遍。

扡插繁殖技術簡單、繁殖數量多、速度快、成活率高、成本低,是苗木生產者和花卉愛好者采用最廣泛、使用最普遍的繁殖方法。

扡插時間:可在3月初至4月中旬選1年生春梢進行扡插,這是最佳扡插時間。也可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選當年生的半熟枝進行帶踵扡插,但它對溫濕度的控製要求高。

插穗的剪取與處理:從中幼齡樹上選擇樹體中上部、外圍的健壯、飽滿、無病蟲害的枝條作插穗。將枝條剪成10—12厘米長,除去下部葉片,隻留上部3—4片葉。有條件的再將插穗放入百萬分之五十至一百的GGR6號溶液中浸0.5—1小時,對插條生根大有好處。

插壤準備:用微酸性、疏鬆、通氣、保水力好的土壤作扡插基質。扡插前用多菌靈、五氯硝基苯等藥物對插壤消毒殺菌。

插後管理:主要是控製溫度和濕度,這是扡插能否生根成活的關鍵。最佳生根地溫為25—28℃,最佳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5%以上。可采用遮陽、拱塑料棚、灑水、通風等辦法控製。其次要注意防黴,因高溫高濕易生黴菌,每周可交替使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噴灑殺菌。

嫁接繁殖具有成苗快、長勢旺、開花早、變異小的優點,也是比較常用的方法之一。

培育砧木:多用女貞、小葉女貞、小葉白蠟等l—2年生苗木作砧木。其中用女貞嫁接桂花成活率高、初期生長快,但傷口愈合不好,遇大風吹或外力碰撞易發生斷離。

嫁接在清明節前後進行。生產上最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劈接法,二是腹接法。接穗選取成年樹上充分木質化的1—2年生的健壯、無病的枝條為宜,去掉葉片、保留葉柄。采用劈接法的,應在春季苗木萌芽前,將砧木自地麵4—6厘米處剪斷再行嫁接。接穗的粗度與砧木的粗度要相配,接穗的削麵要平滑,劈接成功的關鍵在於砧木與接穗的形成層要對齊、綁紮要緊實。采用腹接法的,不需斷砧,直接將接芽嵌於砧水上,待嫁接成功後再斷砧。無論采取哪種方法嫁接,盡可能做到隨取穗隨嫁接。從外地取穗的,務必保持穗條的新鮮度。嫁接以選晴天無風的天氣為好。嫁接後要注意檢查成活率,搞好補接、抹芽、剪砧、解除綁紮帶、水肥管理和防治病蟲害等工作。

二、壓條繁殖

除了扡插和嫁接以外,桂花亦可播種繁殖。但由於有的品種不結實或結實少,加上采用播種法育成的苗到開花的年限較長,需要10多年才開花,變異大,所以苗木生產者和家庭養花愛好者都很少采用這種方法。桂花的種子約在5月成熟。采種後可在二個時段進行播種:一是采後即插,它可減少種子貯藏這一工序,到秋季就有部分種子發芽出苗。它的缺點是幼苗越冬管理難度大,易遭凍害。二是采種後先經沙藏,至第二年春天從沙中選出種子後播種。4月份發芽出苗。采用這種方法的優是:幼苗生長快、苗期管理難度小。采用播種育苗,在苗期要注意防冶苗木立枯墒,加強水肥管理,及時間苗補苗、中耕除草,搞好遮陽降溫和防寒防凍等工作。

桂花壓條繁殖。壓條時間應選在春季芽萌動前進行。因桂花枝條不易彎曲,所以它一般不采用地壓法,隻采用高壓法。采用高壓法時,選優良母株上生長勢強的2—3年生枝條,在枝上環剝0.3厘米寬的一圈皮層,再在環剝塗以百萬分之一百的GGR6號溶液或相同劑量的萘乙酸,再用塑料薄膜裝上山泥,腐葉土、苔蘚等,將刻傷部分包裹起來,澆透水,再把袋口包紮固定。時常注意觀察,並及時補水,使包紮物總是處於濕潤狀態。經過夏秋二季培育會長出新根。在次年春季將長出根的枝條剪離母體,拆開包紮物,帶土移入盆內,澆透水,置於陰涼處養護,待萌發大量的新梢後,再接受全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