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國神社中,被日本人頂禮膜拜的神體不是墓碑,也不是匾額,而是一把被供奉在密室中的日本軍刀,即所謂的“靖國刀”。《靖國神社》就是用軍刀貫穿始末的。曾為靖國神社製作軍刀的老刀匠,目前僅存一人在世,影片就是以對他的采訪為主線展開。
“菊花”和“軍刀”,都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在全長120分鍾的《靖國神社》中,日本人究竟是更愛“菊花”,還是更愛“軍刀”呢?影片沒有直接回答,留給觀眾自己思考。
眾所周知,中日之間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日本首相的靖國神社參拜。從安倍到福田,在這個問題上都是“不參拜”。
2. “殘忍心”
反對參拜,當然有反對的道理。靖國神社為什麼要供奉14名二戰甲級戰犯,這14人又曾經做過些什麼?我們必須弄清楚。
日本戰後被處以絞刑的甲級戰犯之一、前內閣總理大臣廣田弘毅的孫子廣田弘太郎曾經表示,靖國神社在1978年開始供奉14名二戰甲級戰犯牌位前,並沒有征求他們家族的意見,他和他的家族反對靖國神社祭祀廣田弘毅。?趩?趹
日本共同社援引當年67歲的廣田弘太郎的話說,“如果(靖國神社)詢問,(我)就會拒絕。”他還說,“我不記得曾同意供奉,即使是現在,我也不認為我祖父是被供奉在靖國神社。”日本《朝日新聞》也報道說,廣田弘太郎在接受該報采訪時明確表示,整個廣田家族都從未同意靖國神社供奉廣田弘毅的牌位。但靖國神社發言人告訴《朝日新聞》,雖然靖國神社曾與一些被供奉者的家屬接觸,但並沒有規定必須要事先征得家屬同意才能供奉死者。
廣田弘毅1933年9月出任日本外務大臣,1936年1月發表了企圖吞並中國的“廣田三原則”。1936年3月,他在日本右翼軍人兵變後出任內閣總理大臣,1937年初下台,後又出任外相,參與了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麵侵華戰爭的決策,是發動對華全麵侵略戰爭的主謀之一。1948年12月23日,身為戰犯的廣田弘毅在東京巢鴨監獄內被處以絞刑。廣田弘毅是被處以絞刑的7名甲級戰犯中唯一的文官。1955年4月,日本政府向這7名甲級戰犯的家屬移交骨灰,隻有廣田家族拒絕接收。
廣田弘毅共有6個子女,現在都已去世,長子就是廣田弘太郎的父親。目前,廣田家的家廟設在廣田弘毅的出生地福岡縣,而家族把廣田弘毅的牌位放在了鐮倉的一座廟宇內,那裏沒有廣田弘毅的骨灰,隻有他的一縷頭發。廣田弘太郎說,他們家族也沒有加入由二戰戰犯遺屬組成的團體。“我祖父既不是軍人也不是戰死者。我認為靖國神社和廣田家族之間沒有任何關係。”
日本媒體還曾經披露,已故日本天皇裕仁在1988年一次講話的筆錄顯示,裕仁曾對靖國神社從1978年開始祭祀甲級戰犯一事非常不滿,並明確表示,這就是他此後不去參拜靖國神社的原因。
日本曆史學家羽田也認為,廣田家族明確反對靖國神社祭祀廣田弘毅的表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二戰結束前,靖國神社供奉的都是死於戰場的軍人,”他說,“這些甲級戰犯可能自己都從未想過會被供奉在那裏。對廣田弘毅來說,這一點更加明確,他是一名外交人士,而非軍人。”羽田認為,靖國神社時任宮司(負責人)鬆平永芳1978年把甲級戰犯牌位移入靖國神社祭祀,可能是為了否認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的合法性。
那麼,1978年10月17日其靈位被放進了靖國神社的14名甲級戰犯,究竟是何等出身,生前又都做了什麼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