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誰威脅誰?——日本財團“布控”中國 (2)(1 / 3)

上廣電(SVA)集團自1995年成立以來,經過發展,與京東方並列本土平板顯示雙雄。其三大高端產品液晶彩電(LCD)、等離子彩電(PDP)和高清光學背投彩電(DLP)在全國市場占有率均位居前三,數字機頂盒產能國內第一。在這樣的經濟成就背後,是無數的鮮花和掌聲:上海工業百強、上海知名品牌、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

但在表麵繁榮的背後,還是有些東西讓人疑惑,在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的情況下,上廣電真是“中國造”嗎?

根據上廣電自己的解釋,SVA這三個字分別代表超越(Surpass)、價值(Value)和行動(Action)。

十多年來,幾乎所有頂尖的電子信息產業企業都向上廣電拋出了橄欖枝。中國市場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在上廣電的核心製造業的各個環節,都有合資公司參與。在眾多巨頭的環抱之中不斷壯大,是SVA發展過程中最顯著的特征:NEC(屬日本住友財團)——提供TFT-LCD液晶麵板;旭硝子(屬日本三菱財團)——提供玻璃基板;液晶之父夏普(屬日本三和財團)——提供包括液晶電視在內的白色家電;鬆下(屬日本三井財團)提供等離子顯示器;東芝(屬日本三井財團)——提供CRT顯示器必需的蔭罩;富士膠片(屬日本富士財團)——提供液晶麵板所需的彩色濾光膜(CF)……

在與上廣電合資的外國企業中,日本的企業數量最多,合資的規模也最大。事實上,三井財團和住友財團終於得以掌握中國電子顯示行業從製造到貿易物流整套的產業鏈。值得一提的是負責上廣電國際貿易的三井物產中從總經理到主要部門的負責人,除了國內部門和人事部門以外,全部由日本人操控。也就是說,上廣電的外貿渠道實際上掌握在三井財團的手裏。

“花大價錢買來的生產線,技術竟然還在人家手裏,交了‘學費’學不到技術,更別提自主創新上台階了。”一位長期關注中國液晶麵板產業的經濟觀察家如此感慨。

很容易看出,日本財團才是與上廣電合資的真正贏家,隻不過這個合資者表麵看來不過是許多家沒有多大聯係的公司而已。?趫?趹

從此可以體會到日本財團的投資模式,就是以若幹財團為主力,通過所屬或關聯製造企業與目標對象合資合作,接著通過綜合商社為目標對象提供貿易和物流服務以掌控除生產製造外的各種渠道;在這一過程中,其他的日本公司甚至是財團提供相應的支援,與主力財團一道分享戰略合圍帶來的好處。

在國內市場一片人仰馬翻、好不熱鬧的時候,三井、住友卻已經賺得盆滿缽滿,在設備采購、技術使用、產品銷售、相關產業等領域,這些財團獲取的利潤遠非國人能夠想象。隻要上廣電之類的企業還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還沒有停止追隨產品的升級換代,日本財團就還會從中國市場上獲取源源不斷的利潤。更進一步,無論上廣電和京東方是否會倒下,日本財團還會一如既往地在國內眾多削尖腦袋想進入高端產業的企業中培養下一個“上廣電”和“京東方”。

3. 海外日本

中國習慣用GDP衡量發展,人們認為日本經濟負增長或者不增長,是日本經濟衰落了,但實際情況是日本在海外不斷增長,是用GNP衡量,而不是用GDP衡量。就像溫州商人一樣,溫州的GDP現在在浙江排名靠後,但溫州在全國和全球的投資、貿易活動,盈利是非常大的,賺的錢是非常多的。你能說溫州經濟衰退了嗎?

日本的經濟活動也差不多,更多是它在海外的活動。“海外日本”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其中很大一部分在中國,換言之,中國GDP進步中,有一部分是日本GNP增長。

在傳統的合作模式中,中國企業扮演的是生產、貼牌(終端),而利潤最高的環節均被日企等海外企業控製,這一模式,多年來一直重複上演,直到今日,本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沒有因此得到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