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中國可怕嗎?——算算中日的曆史賬 (4)(1 / 3)

從此之後,每當日本人想要攻打朝鮮人的時候,總是要先把這位神功皇後的“功業”重新炫耀一番,以激勵那些繼承神功皇後“事業”的子孫們。此後,掠奪朝鮮人便成為了日本人的一項基本國策。到公元5世紀的時候,經常渡海侵掠朝鮮半島的日本人在朝鮮半島南部建立了一個“任那”殖民政權,並以此為基地,大肆搶掠朝鮮人的財富。公元530年左右,日本人終於從朝鮮人那裏獲得了其夢寐以求的先進技術——百濟國同意向其貢獻五經博士、易博士、曆博士、醫博士、藥劑師、樂工、僧侶等高級知識分子,對促進日本文化的進步,趕上當時世界最先進水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公元552年10月,百濟國又向日本大和國貢獻了一尊釋迦牟尼的鎦金佛像和若幹經卷,從此佛教傳入日本。

盡管朝鮮人源源不斷地給日本人提供財富和技術,日本卻並不滿足,繼續增兵擴大對朝鮮的占領,無奈技不如人,公元563年,日本人被新羅軍隊趕出了朝鮮半島。日本人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侵朝戰爭才算告一段落。公元571年,多次策劃攻打新羅的欽明天皇一病不起,臨終前仍然念念不忘攻占朝鮮半島。

就地理位置而言,日本孤懸海外,要向大陸發展,唯有先占朝鮮。

16世紀末,在日本列島,中部尾張國織田信長被刺死,部下大將豐臣秀吉(1536-1598年)繼續其統一日本列島的事業。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年),豐臣秀吉統一全國後,深知各大領主如德川家康等對他的服從是不堅定的。而且在全國領地的重新分配中,豐臣秀吉所得的直轄領地並不占有絕對優勢,隻要德川家康等一些大武士聯合起來,他將處於劣勢。

因此,豐臣秀吉希望打擊這些大領主的勢力。將大領主所積蓄起來的人力物力,引向能夠消耗其實力的戰爭中去。於是,豐臣秀吉物色了朝鮮,作為製造這樣一場戰爭的目標。

此外,豐臣秀吉還企圖以陸軍通過朝鮮,從而入侵明朝。

豐臣秀吉的這一企圖,早已有之,早在征討毛利的時候,豐臣秀吉就寫信給織田信長說“臣必圖朝鮮,窺視中華,此乃臣之宿誌”。在征服高野寺以後,在給一柳末安的信中也說“日本國之事自不待言,尚欲號令唐國”。1589年,他致書朝鮮國王:“吾欲假道貴國,超越山海,直入大明,使其四百州盡化吾俗,以施王政於億萬斯年!”

1592年4月(明萬曆二十年),日軍的先遣部隊渡過對馬海峽,於4月13日在釜山登陸,戰爭正式開始。這一年是壬辰年,所以朝鮮稱此役為壬辰衛國戰爭,中國稱萬曆朝鮮之役,日本則叫文祿、慶長之役(日本在慶長二年發動了第二次戰爭)。

小西行長首先在釜山登陸成功後,加藤清正率後續部隊繼續登陸,慶尚道的朝鮮水軍則徹底被九鬼嘉隆所敗,右水使元均竟自焚船艦,根本無法配合陸軍阻止敵人登陸。結果小西行長輕而易舉地拿下了東萊城。然後整個先遣隊按照計劃分成三路:小西行長猛進密陽,直指忠州;加藤清正則攻打彥陽、蔚山,企圖在忠州同小西行長會師,進而直逼京城(漢城)。黑田長政則越過秋風嶺北上,以策應友軍。與此同時,日軍水軍則攻占了慶尚、全羅、忠清等道的沿岸地區。

同陸軍的接連勝利相比,日本水軍卻是連連受挫,因為他們所麵對的是全羅道的水軍節度使李舜臣。此人弓馬嫻熟,精通兵法,尤其善水戰。4月20日,他就調動全道的水軍趕往慶尚道去重新編組被擊潰了的慶尚水軍。5月7日,在玉埔海麵突然襲擊了停泊在這裏的日軍50艘艦艇,共擊沉了26艘,其後在追擊到永登浦時又破壞了5艘。緊接著李舜臣第二天在赤珍浦偷襲了日軍的補給船隊,又擊沉13艘。結果使得秀吉“水陸並進”的企圖失敗,陸軍的補給開始出現危機。

而此時的日本陸軍在占領京城後兵分兩路:小西行長過開城向平安道進發,加藤清正攻打鹹鏡道,直抵中朝交界的會寧,這時朝廷宣祖已經逃到了義州。結果釜山登陸不到兩個月,陸軍就已經控製了除平壤以北,全羅道沿海外的全部朝鮮半島。要不是水軍慘敗,補給缺乏,無法擴大戰線,恐怕朝鮮不等中國出兵就已經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