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中國可怕嗎?——算算中日的曆史賬 (6)(1 / 3)

麵對美國的製裁,日本高層極為擔憂。海軍軍令部部長永野修身海軍大將估計,現在日本的石油儲備可用兩年的時間,如果打起仗來,隻能使用一年。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決定不惜對美一戰。

1941年9月6日,日本禦前會議通過了《帝國國策實施要領》,正式提出:“帝國為確保自存自衛,在不惜對美一戰的決心之下,大致以10月下旬為期,完成戰爭準備。如果至10月上旬外交談判仍不能實現我方要求時,即決心對美開戰。”

11月15日,日本大本營和政府聯席會議通過了《關於促進結束對美、英、荷、蔣戰爭的草案》,規定戰爭的要領為:“實施閃擊戰,摧毀美、英、荷在東亞以及西南太平洋地區的根據地,確立戰略上的優勢,同時確保重要資源地區和主要交通線安全,造成長期自給自足的態勢;用盡一切手段,引誘美國海軍,適時加以殲滅。”

1941年12月6日,是美軍官兵所謂的“神聖的周末”。然而,就在此刻,珍珠港周圍卻是殺機四伏。以6艘航空母艦為主體的日特遣艦隊正向它全速逼近。另一支潛艇特攻部隊,已按照戰鬥序列包圍瓦胡島,其中多數潛艇已潛抵珍珠港外。

7日7時55分,偷襲行動正式拉開序幕。日軍第一波俯衝轟炸機像晴天霹靂一般,驟然出現在希卡姆陸軍機場上空,輪番對機庫、航空、防空火力進行轟炸和掃射,美海軍福特島機場、陸軍惠勒機場同時遭殃,飛機、跑道和機場其他設施悉數被毀。5分鍾之內,瓦胡島美軍空軍力量即已陷入癱瘓。幾乎與此同時,日軍魚雷機、水平轟炸機、戰鬥機相繼進入各自作戰空域,對港內的艦船、機場實施猛烈攻擊。第一波突擊曆時45分鍾,幾乎未遇到任何抵抗便順利完成作戰任務。日軍第二波171架飛機於7時15分起飛,8時55分進入戰鬥,突擊持續約1個小時,在第一波次攻擊的基礎上,擴大了戰果。

這是一場海上、水下、空中閃電式的立體襲擊戰,在短短的1個多小時裏,日軍共投擲魚雷40枚,各型炸彈556枚,共計144噸。擊沉、擊傷美軍各型艦船總計40餘艘,其中擊沉戰列艦4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2艘、驅逐艦2艘和油船1艘;重創戰列艦3艘、巡洋艦2艘和驅逐艦2艘;擊傷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1艘和輔助船5艘;擊毀飛機265架。美軍傷亡慘重,總計2403人陣亡,1778人受傷。日軍隻有29架飛機被擊毀,70架被擊傷,55名飛行員死亡,6艘袖珍潛艇被擊毀,1艘袖珍潛艇被俘。

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

“珍珠港事件”中,日本為達成作戰的突然性,采取了大量保密措施以掩蓋己方的真實企圖。例如,嚴格控製作戰計劃的知情範圍,及時更換所有艦船的呼號,斷絕攻擊艦隊與外界的直接通訊,出發後實施電波封鎖並禁止船員向海中投放垃圾等等。

然後到了珊瑚海海戰和中途島戰役時,這種小心謹慎、一絲不苟的精神已經蕩然無存。日本軍隊的放鬆警惕和麻痹大意主要源於對敵人智慧和戰鬥意誌的極端低估。甚至有日軍指揮官說:“總說什麼保守秘密,其實泄露一點也沒啥。如果美國人出來的話,那正好可以像老鷹捉小雞一樣,輕而易舉地幹掉它。”

日本軍隊過於自信的“勝利病”在密碼的使用問題上得到充分暴露。美國早在1942年1月就從被擊沉的日本“伊—124號”潛艇上撈出了一批有關“JN-25”密碼的密碼本,然而日本人卻放心大膽地照用不誤,甚至用來收發有關作戰細節的重大機密。

杜利特空襲後,日本海軍在瘋狂追擊美軍艦隊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無線電信號,也為美軍破譯人員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到4月底,美軍情報機關對日本海軍堅持使用的“JN-25”B型密碼已經非常熟悉,每天都能破譯截收到全部密碼電報的二十分之一。對此一無所知的日本海軍司令部由於深信他們的雙層密碼無人能破,將更換密碼本的日期一再推遲到5月底,結果使美軍得以提前知悉其作戰計劃並做好充分準備。

而日軍在錫蘭和阿拉斯加實施的佯攻,也被尼米茲輕鬆識破而成為徒勞。如果日本人少一點自信,如果他們早兩個月更換密碼,珊瑚海海戰和中途島戰役很可能是另外一種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