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軍事家的曹操一生戎馬,先後戰勝了袁術、呂布、張繡、袁紹、劉表、張魯、馬超等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
在曹操一生的軍事生涯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官渡之戰和赤壁大戰。
建安三年(198),曹操絞殺了呂布。第二年,又消滅了公孫瓚。數支強悍的割據勢力相繼被剿滅,曹操和袁紹這兩個兒時的夥伴,作為兩大對立的勢力,也不能不兵戎相見了。事實上,在這一年的冬季,曹軍已經駐紮在黃河邊的官渡,而袁紹也已開始向官渡進軍了。
建安五年(200)正月,曹操要親自東征劉備。部將都說:“與主公爭天下的是袁紹。現在袁紹已到,主公卻不顧他而東征,袁紹從背後攻擊怎麼辦?”曹操說“劉備是人中豪傑啊,現在不打垮他,必然成為後患。袁紹雖有大誌向,但遇事反應遲鈍,我料他是不會動兵的。”
於是,曹操東征劉備,劉備打了敗仗,投奔了袁紹。劉備手下的大將關羽也投降了曹操。於是就有了關羽作為曹操的降將與張遼一起斬了袁紹手下的名將顏良,解了白馬之圍,接著又設計斬了另一名將文醜。連損兩員大將,袁紹坐不住了,以10萬大軍向曹操的陣營發起進攻,而曹軍兵力不足2萬,還有不少傷兵。
如果說曹操僅僅是一個有勇無謀的將領那真是冤枉他了,他的政治意識同樣是出色的。他手下的謀士荀彧說:“袁紹集中所有兵力要和主公決一勝負,主公的兵力太少,糧草又不足,以弱製勝當然不易。可主公若不能製伏他,敵軍就會趁機進攻。這可是決定天下的良機,主公要抓住啊。袁紹不過是個一般英雄,憑著主公的英明勇武,以輔佐天子平定內亂的名義,怎麼能不成功呢?”
曹操接受了荀彧的建議,又采用許攸的計謀,果然打敗了袁紹。
官渡之戰,是中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更重要的是,曹操通過官渡之戰還鞏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使他走上了事業的巔峰。
官渡之戰後的幾年,曹操繼續征戰並基本上統一了北方。軍閥們在混戰中死傷殆盡,中原大地重歸安寧。曹操為此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野心勃勃的曹操始終把目光投向全國,時刻準備著重新統一全國。
建安十三年,即208年,曹操晉為丞相,他率軍南下,發動赤壁大戰,這是他統一全國的一次巨大努力,可惜以失敗告終。曹操沒能完成統一全國的大業。但由此以後,三國鼎立的局麵形成了。而在當時,三國鼎立是有利於社會經濟的恢複和發展的,因而是有進步意義的。
曹操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更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偉大的文學家。他生於那個風雲劇變的時代,為那個時代領航,並用自己的那一支筆記錄了那一段不平凡的曆史。
曹操早期,正值東漢末年,朝政敗壞,軍閥混戰,百姓流離失所,土地荒蕪貧瘠,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糧食極其匱乏。據說,在曹操的軍隊裏,竟有吃人肉幹的。對此,曹操用詩記載了那種悲慘的社會現實。如《蒿裏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成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麵對殘酷的現實,曹操南征北戰中也從沒有忘記恢複和發展農業經濟,他實行的重大經濟措施就是屯田。屯田的基層組織為屯,每屯約有五六十人,由屯田司馬管理。屯田組織自成係統,不隸屬郡縣,官員有典農中郎將(相當於郡守)、典農都尉(相當於縣令),直接隸屬於朝廷的大司農。屯田農民稱屯田客。屯田客用官牛耕種的,要將收成的百分之六十交給國家,用自己牛耕種的,交百分之五十。屯田農民不再負擔徭役和兵役。屯田製的推行,使許多流民重歸土地,解決了他們的一些生計問題,對恢複和發展生產起了積極作用,對曹操自己勢力的發展壯大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此外,他還注意招回流亡人口,分給無主荒地,或貸給耕牛,幫助和鼓勵他們從事生產。他用實行食鹽專賣獲得的收入購買耕牛和農具,貸給歸還的農民,幫助他們恢複生產。他也同樣注意發展水利灌溉事業,在各地修造陂塘,廣興稻田,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
經濟複蘇的同時,曹操還大膽進行了政治改革。戰亂年代,曹操為了網羅人才,打破了東漢時期選拔官吏既要看被選人的仁義孝悌等道德品質,又要看其出身門第等條條框框,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標準。從公元210年到公元217年,曹操先後三次下“求賢令”,讓那些賢能的人歸附自己。這是戰爭和創業的需要,也說明曹操作為一名偉大的政治家的遠見卓識。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曹操把中國北方漸漸從千裏無人煙的淒慘景況中拉了出來,北方人民也漸漸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進位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66歲。曹操一生致力於中國的統一事業,始終以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從事著他的偉大事業。他用一首《龜雖壽》表達自己激流勇進,積極向上,敢於向命運挑戰的人生境界: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曹操一生未稱帝,他是戴著漢丞相的頭銜死的。這也是他值得世人稱道的地方。他病死後,其子曹丕繼位,不久稱帝,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西漢名將——李廣
李廣(?—前119年),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南)人,西漢著名軍事將領。他的祖先是秦朝將軍李信,曾率軍戰敗燕太子丹。李廣接受世傳弓法,射得一手好箭。早在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大舉入侵邊關,李廣以良家子弟從軍抗擊匈奴,殺死和俘虜了眾多敵人,升為郎中,以騎士侍衛皇帝。他多次跟隨文帝射獵,格殺猛獸,文帝曾慨歎:“可惜,李廣生不逢時,不然萬戶侯都不夠他當啊!”漢景帝時期,李廣跟隨太尉周亞夫抗擊吳、楚叛軍,同樣立下了戰功。
漢武帝時期,任命李廣為上郡太守。那時,景帝派一個寵信的宦官同李廣一起統率和訓練軍隊抗擊匈奴。一次,宦官帶幾十個騎兵出獵,路遇三名匈奴騎士,與其交戰,結果,匈奴人射殺了所有隨從衛士,還射傷宦官,宦官慌忙逃回報告給李廣。李廣認定三人是匈奴的射雕手,於是親率百名騎兵追趕三名匈奴射雕手。
追上匈奴射雕手後,李廣命令騎兵張開左右兩翼,自己親自射殺二名匈奴射雕手,生擒一名。剛把俘虜縛上馬往回走,匈奴數千騎兵趕來,雙方擺開陣勢要決一死戰。李廣隻有一百名騎兵,他們都十分害怕,想快馬返回。李廣說:“我們離大軍數十裏,如果就靠這一百名騎兵逃走,匈奴人一定會追上我們,那我們就完了。現在我們就留在這裏,匈奴人以為我們是大軍的誘餌,一定不敢攻擊我們。”李廣命令他的騎兵前進,走到離匈奴陣地不到二裏多路的地方才停了下來,命令下馬解鞍休息。他手下的騎兵說:“匈奴人就在我們附近,怎麼敢停下來呢?”李廣說:“匈奴人一看我們這樣做,就更相信我們是大軍的前鋒了。”匈奴騎兵果真不敢貿然進攻,趁夜,李廣帶著他的一百名騎兵,引兵而去。第二天一早,李廣回到了部隊。
可是,李廣雖然勇敢善戰,有智謀,戰功卓著,但一直很不得誌。
元狩四年(前119),漢武帝征選了強壯的戰馬十萬匹,命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騎兵五萬,官兵私人馱運行裝的馬匹四萬匹,步兵和運送輜重的人跟在大軍之後共數十萬人,正麵攻擊匈奴單於。後從俘虜口中得知單於在東邊,於是改命霍去病自代郡出塞,衛青自定襄出塞。時為郎中令的李廣屢次主動請求出征,漢武帝認為他年事已高,沒有準許他,過了很長時間才答應他,任命他為前將軍。太仆公孫賀被任命為左將軍,主爵都尉趙食其為右將軍,平陽侯曹襄為後將軍,都隸屬於大將軍衛青。趙信為匈奴單於謀劃說:“漢軍橫穿大沙漠後,人馬必然疲憊,我軍可以坐等擒獲敵軍。”於是將己方的輜重運到北方很遠的地方,命精銳部隊在沙漠以北等候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