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責任感驅使成功——比爾·蓋茨(1 / 3)

“1965年,我在西雅圖景嶺學校圖書館擔任管理員。一天,一位同事推薦一個四年級的學生來圖書館幫忙,並說這個孩子聰穎好學。不久,一個瘦小的男孩來了,我先給他講了圖書分類法,然後讓他把已歸還卻放錯了位置的圖書放回原處。小男孩問:‘像是當偵探嗎?’我回答說:‘那當然。’接著,男孩不遺餘力地在書架的迷宮中來回穿梭,小休時,他已經找出了3本放錯地方的圖書。第二天他來得更早,而且更加不遺餘力。幹完一天的活後,他正式請求我讓他擔任圖書管理員。又過了兩個星期,他突然邀請我上他家做客。吃晚餐時,孩子的母親告訴我他們要搬家了,要去附近的一個住宅區。小男孩聽說要轉校,有些擔心,他對我說:‘我走了誰來整理那些站錯隊的書呢?’我一直記掛著他。但沒過多久,他又在我的圖書館門口出現了,並欣喜地告訴我,那邊的圖書館不讓學生幹,媽媽把他轉回我們這邊來上學,由他爸爸用車接送。他補充說:‘如果爸爸不帶我,我就走路來。’其實,我當時心裏便應該有數,這小家夥決心如此堅定,又渾身充滿責任感,這世上沒有他做不成的事。不過,我可沒想到他會成為信息時代的天才、微軟電腦公司的創造者、美國首富——比爾·蓋茨。”

這是卡菲瑞先生回憶起比爾·蓋茨小的時候寫下的文字。從中我們看出,許多偉大或傑出人物身上,總有優於常人之處或早或遲地顯示出來。比爾·蓋茨對待圖書館工作這樣的小事,就已經表現出一種超乎同齡人的責任感,難怪他能在信息時代叱吒風雲。一個人有沒有責任感,並不僅僅體現在大是大非麵前,而是大多體現於小事當中。一個連小事都不能負責任的人,又怎能在大事麵前擔當責任呢?

與比爾·蓋茨的處事風格一樣,在微軟,所有的員工都必須具備責任感。比爾·蓋茨認為,這是取得卓越成就的關鍵。微軟公司管理的一個獨到之處是充分授權,這與比爾·蓋茨的個人觀念和微軟公司特殊的曆史、文化有關。微軟早期主要由軟件開發人員組成,強調獨立性和思想性。所謂充分授權是指領導讓下屬在管理權力許可的範圍內自由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這樣的授權方式,雖然沒有具體授權,但它幾乎等於將權力大部分下放給下屬。這種方式的優點在於能使下屬在履行工作職責的同時,實現自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但是這種授權,需要具備一個前提,那就是授權對象必須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和工作能力。

許多進入微軟的員工在第一天上班時就會發現,想在微軟如魚得水,必須隨時做好準備,遇事不能優柔寡斷,搞清楚自己哪些方麵需要學習,不懂的地方要勇於發問。在微軟,員工必須對自己和自己的決定負責。

在微軟(中國)公司的市場推廣部,每一個產品項目下,都有一個產品經理。像負責桌麵應用係統的羅經理,完全由其製定和完成在整個國內市場的產品定位和推廣計劃等一係列的工作。這就符合年輕人喜歡獨當一麵的特點,年輕人在微軟工作覺得有足夠的挑戰性和吸引力。

公司一些高層人員在寫工作報告時,常說一句比較中國化的詞,叫“責任到人”。這表明公司非常重視人的作用,願意給員工提供充分的空間,發揮他們最大的作用和潛能。事實上微軟這種授權的行為已經被放大到了極點,員工有決定自己工作方式的自由,這確實令人振奮。說得誇張點,微軟甚至為你提供了足夠的絞繩,不過你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上吊。

微軟鼓勵員工創新,繼而對工作承擔責任;充分授權,讓員工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企業般去經營;主宰工作而非讓工作主宰;非官僚的管理方式,讓員工與管理階層能夠彼此合作、互相支持;一個以絕佳品質及最高客服水準為依歸的企業;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同樣重要,共同為一個卓越的目標全力以赴;重視維護員工的自尊並尊重他們的能力,讓每個人對自己的工作產生熱情及使命感,相信自己的產品及微軟。

更重要的是,由於微軟充分應用互聯網,全球範圍內每個競爭領域的成本和盈利等數據和信息變得透明,從而公司能夠充分授權,員工可以快速決策,這些決策以前隻有CEO或是財務總監才能作出。一線的經理能夠在每個季度結束後的第一個星期就知道,為什麼原訂目標未能達到,是因為網絡問題、零部件問題還是因為競爭加劇。這極大地改進了效率。

而在高層,這種情況更為明顯。幾年前,當比爾·蓋茨生平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專長在於敏銳得近乎離奇的預見力時,他將CEO一職及公司所有員工都交給了鮑爾默。當然,放棄意味著更多的擁有,他擔任了微軟首席軟件設計師,可以將絕大部分時間用於自己最摯愛的事業。他的親友、同事甚至他自己都認為,這是以聰明著稱的比爾·蓋茨最明智的一次舉動,甚至足以讓所有競爭對手肅然起敬。鮑爾默在擔任微軟的CEO之前像個果斷的老板,凡事喜歡一手抓,而且總是在最前台鼓舞士氣。但是做了CEO後,他放權給公司7大部門的負責人,不再做每件大事的最後決定人,而更支持7個部門負責人的成長。他不再做一個最有煽動力的拉拉隊員,而是一個幕後的教練。他把自己對競爭對手的研究轉換成對人才的研究。

微軟公司注重員工的分工合作,強調每一環節、每一個人所承擔的責任是公司高效運轉的保證。

新時代工人——孔祥瑞

孔祥瑞,男,52歲,中共黨員,高級工人技師,現任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煤碼頭分公司操作一隊隊長兼黨支部書記。先後在天津港一公司、六公司固機隊作司機、任隊長。孔祥瑞同誌是伴隨天津港建設發展而成長起來的新時期知識型產業工人。

多年來,孔祥瑞以“當代工人,隻有有知識、有技能,才能有力量”為座右銘,堅持學習,堅持實踐,堅持創新,從一名隻有初中文憑的碼頭工人,成長為一名享譽全國的“藍領專家”。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中榮獲全國誠實守信模範稱號。

天津港(集團)煤碼頭公司孔祥瑞操作隊隊長兼黨支部書記,高級技師。2006年“感動中國”人物。武漢理工大學傑出校友。他先後主持開展技術革新項目150多個,獲多項國家專利,為企業創效近9600萬元,成為人人敬佩的“知識型產業工人”。他多次放棄了深造機會,始終堅持在實踐中學習,將工作崗位當成課堂,把生產實踐作為教材,將設備故障當做課題,把身邊懷有一技之長的工友視為老師,努力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贏得了“藍領專家”的美譽。在2008年,他還榮幸地成為天津奧運火炬傳遞的第1棒。孔祥瑞的成長成才也是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深入實施職工素質工程的成果之一。多年來,天津港堅持“誰出力誰得利,誰創新誰得獎”的競爭分配原則,對實用技術成果和先進工藝的發明者、重大課題攻關主持者給予重獎。天津港製定了《專利工作管理辦法》,加大了獎勵力度,激發了職工技術創新的熱情,使職工的發明創造、申請和應用專利的積極性不斷提高。2003年以來,天津港共申請專利110項,授權專利68項。集團公司發放獎勵專利項目、科技進步獎、技術創新活動獎300餘萬元。通過總結推廣職工中挖掘出的竅門、絕技、絕招和體現一流的先進操作法,並以創立者的名字命名進行推廣。《孔祥瑞星型操作法》、《胡振傑通信電纜公用摸線對號法》被命名天津市職工操作法,同時《劉維傑吊車節油操作法》、《任慶春梯形甩垛法》等一批先進操作法在天津港的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1年,他主持創新“門機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門機每一次作業可節省時間15.8秒,當年創效1600萬元;2003年,他主持的“門座式起重機中心集電器”技改項目,被授予國家級實用型發明專利。孔祥瑞在為企業創出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使他所在部門的機械設備使用管理跨入同行業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水平。孔祥瑞認為隻要努力鑽研、刻苦學習、勇於實踐,工人同樣有施展才華的空間。他常帶著筆記本,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他發現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為盡快掌握從國外引進的設備性能與操作技術,他每天把有關資料裝在書包裏,有空就背,背完再到設備前對比了解。功夫不負有心人。孔祥瑞對所在崗位的各項設備了如指掌,對操作技術參數爛熟於心,成為有名“門機大王”和“排障能手”。2000年,他帶領隊裏的技術骨幹解決了門機因變幅螺杆與螺母摩擦熱量過大而“抱死”的技術難題,直接為公司節約資金180萬元;從2004年起,他還帶領科技人員先後完成了翻車機摘鉤杆等80多項技術革新。2006年,改進設備電纜,節約維修成本100萬元;2007年,攻克“大型機械走行防碰撞裝置”難題,創效l81餘萬元,主持研製的“大型機械電纜防出槽技術”獲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並創效990萬元。

他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職工作中,35年如一日,無怨無悔。如今,身教重於言教的孔祥瑞,不僅自己成為了“藍領專家”,而且還在天津港集團帶出了一批年輕的技術能手,他用自己的成就證明了知識型工人的價值。

孔祥瑞2005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006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央和地方主要新聞媒體報道了他的先進事跡。2007年,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

從1995年至今,孔祥瑞主持開展技術創新項目達150餘項,為企業創造效益8400多萬元。在創出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使他所在部門的機械設備使用管理邁上新台階,設備管理跨入同行業全國領先、世界一流水平。孔祥瑞的名字,是與許多創造發明聯係在一起的。1995年,他在天津港六公司擔任固機隊黨支部書記、隊長,掌管公司裝卸生產的核心設備——18台40噸門機。一次,l2號門機發生故障,如不立即修複,將嚴重影響生產。而修複門機的前提,是將重168噸的門機上盤抬起,按照常規,需要租用海吊作業,要等兩個月。孔祥瑞依靠自己長期的積累和實際工作經驗,決心自己動手解決問題。他帶領工友們經過反複研究,攻克了下支點因軸承旋轉不易固定的難關,用10個單個承壓30噸的千斤頂頂起168噸的門機上盤,使門機故障得以修複,並由此形成了一項新成果——焊接在大法蘭盤下的新型項生支座技術。

2001年,孔祥瑞和工友們經過無數次研究、實驗,把門機抓鬥進艙打開放料與輕鉤提升這兩個動作合二為一,並將主令控製器手柄移動軌跡由“十”字形豐富成“星”字形,把抓鬥打開和提升的兩個動作用一個指令完成。這項技術創新在全隊推廣後,生產效率顯著提高,門機每完成一鉤作業可以節省時間15.8秒,平均每天多作業480噸,當年就為公司創造效益1600萬元。

2002年,“門機主令器‘星’形操作法”被天津市總工會命名為“孔祥瑞操作法”。這個“金點子”在全國推廣。

2002年,孔祥瑞和工友們用萬象軸取代卡隼連接,解決了門機中心滑環經常短路燒毀的痼疾,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2004年,該項發明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實用新型發明專利,而且被生產廠家采用,改進後的設備作為名牌產品被源源不斷地輸往全國和世界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