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不敢看對方紅紅的眼睛,個個緊緊咬著嘴唇。
但麵對周誌鴻和蘭欣怡時,都止不住哭出聲來。
老同學們同時想到一個問題:周誌鴻沒有正式工作,蘭欣怡在南京上大學,小家庭的頂梁柱倒下了,母女倆立刻麵臨著經濟問題。
同學之中,一位民政幹部說:蘭輝因公殉職,按工傷事故處理,撫恤金有限……老同學們紛紛表態:集眾人之力,把欣怡供到大學畢業!
在北川守了輝輝一個通宵,劉勇趕回綿陽給學生上課,然後再趕到北川。學生們非常驚訝,劉老師今天怎麼了?嗓子啞了,雙眼也紅腫了。
劉勇試著向學生們發問:你們心目中的當代英雄是什麼樣的?
有學生說到雷鋒、焦裕祿。
更多的學生表情茫然。
還有學生反詰:現在哪還有英雄啊?
同學們用笑聲表示附和。
劉勇後背發涼!
難道有著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民族,到了當代就出不了英雄?一個不出英雄人物的國家,將會墮落到何等地步?!
他想起了鬱達夫。對於魯迅之死,有那麼多中國人感覺麻木,甚至有人吐唾沫。
鬱達夫沉痛地說: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如果把偉大人物換一種說法叫“當代英雄”,蘭輝能不能算是當代英雄?劉勇在問別人,也在問自己。
不算,不算。有朋友給他分析:
蘭輝有什麼英雄壯舉?全是些細枝末節,全是些不起眼的小事。
蘭輝有什麼豐功偉績?沒有搞過什麼顯赫的大工程,沒有突出的政績,隻有交通與礦業的安全紀錄,隻有幫助多少殘疾人和困難戶的數據;隻有給北川的老百姓辦的實事、好事……一位與輝輝情同手足的老哥怨老天不長眼:欣怡需要爸爸,周誌鴻需要丈夫,北川老百姓需要親民愛民辦實事的好官;而蘭輝就這樣永遠地走了。誰又能認識到蘭輝四十八歲生命的價值?
“頭七”那幾天,為了“止痛”,劉勇每天晚上要喝下半斤白酒才能入睡。他一把淚一行字,寫下了《蘭輝賦》,還 在網上寫下了“批評”文章《蘭輝,你對我們很不像話》。他多次對筆者說,要說輝輝的“缺點”,那就是,考慮問題太細致、做事情太認真、太苛求自己、太廉潔奉公。
進入九月,劉勇聽說,為了給蘭輝修一座簡樸的墓,周誌鴻還欠著石匠一筆工錢。一連數日,他心中發堵。
他不停地在心中念叨:輝輝啊,你太劃不著了!
九月下旬的一個深夜,劉勇突然接到老同學範芸芸的電話。
劉勇,你看新聞聯播了嗎?
沒看。有啥事?
範芸芸激動得嗓音發顫:輝輝的事跡,傳到中南海了!
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向蘭輝同誌學習……劉勇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平時輕言細語的範芸芸,竟以“粗黑體”音調,把習總書記的批示逐字逐句地念了一遍:
蘭輝同誌始終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用生命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好幹部,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質,心係群眾、為民盡責的公仆情懷,忘我工作、務實進取 的敬業精神,克己奉公、敢於擔當的崇高品格,牢固樹立宗旨意識,自覺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更好發揮表率作用,不斷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曆史檢驗的實績。
劉勇細細品味:“用生命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好幹部”,概括得太好了!
當天夜裏,老同學之間,電話打得發燙。
金秋十月,老同學們在綿陽的一次聚會。
範玲玲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從此以後,“撤退三百裏”。絕不能提我是蘭輝的同學,主要是擔心自己如果做錯了什麼事,會玷汙我們輝輝的英名。
劉勇說:輝輝對我來說太珍貴了。我這個教書匠,從來沒有在學校說過自己是蘭輝的同學。
少言寡語的李德川也開了金口:我們北川在抗戰中舉起了一麵“死”字旗,再過一百年、一千年,曆史都不會忘記這麵象征中華民族血性的“死”字旗!我敢說,再過一百年、一千年,隻要說到北川,說到“5·12”大地震和災後重建,曆史絕不會忘記輝輝這麵旗幟!